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古今——五种对勘与析评引论刘笑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老子古今》出版后,我曾向作者表示要为他的这一大作写一个短评。时间过去一年有余了,短评迟迟没有写出来,这是由于《老子古今》内容太丰富了,部头太大了,没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很难把它读完,就是粗粗地翻一遍也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我只好读了它的一部分,翻了一下全书,先写一点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任继愈先生九十华诞,同时也是作者译注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经典——《老子》五十周年。五十年间,任先生先后曾出版过三部《老子》注译著作(分别是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老子今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老子新译》、  相似文献   

3.
周六早上醒过来,没有急着起床,随手翻阅了手边的一期<新华文摘>,果然有收获,主要是哲学专栏的有关中国哲学的文章吸住了我.准确的栏头是"中国哲学的话语体系与未来走向笔谈".作者有陈来、刘笑敢、颜炳罡等.陈来、刘笑敢既是我的北大系友,更是当今中国哲学史学界的大家.他们的观点自然要引起我格外的注意了.陈来认可古人作学问的主张:"心知其意"、"述其大意"、"发明其意",同时也谈到了这一过程如今受到了新哲学话语的制约.刘笑敢则力求"采众美而酿新说".他尤其提出了关于中国哲学的两重身份、两种功能及两种角色.关于两重身份,一是"现代学科",二是"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王弼本《老子》在中国学术史上发挥的作用不小,但帛书《老子》出土,人们发现王本《老子》讹误不少;后来楚简《老子》出土,人们又发现传抄至秦汉时的帛书《老子》,也已经有不少讹误了。可以想见,手抄次数愈多,讹误失实就愈多,再加上出于政治、宗教的需要,《老子》还会被有意地篡改。正因为如此,李学勤先生早就呼吁:"由于简、帛的大量出土,我国古代学术史  相似文献   

5.
中华书局1996年5月出版了高明先生的《帛书老子校注》(下简称《校注》)。用张岱年先生的话说:"此书考校之之细,勘察之精,俱超过近年同类著作,对许多疑难问题提出许多独到见解,可谓帛书老子研究的最新成就"(序)。它利于纠正今本《老子》的错谬。不过该书偏重文字校注,而无篇名、篇次、分章、章次之考订校注,在文字考订上也颇多值得商榷之处。仅就下述六方面略陈意见,就教高先生及同好。首先,沿袭旧的,名不符实之篇名  相似文献   

6.
《老子评传》由白奚先生执笔,陈鼓应先生审定。从全书的整个学术理路上看,同陈先生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老子注译及评介》所阐述的学术观点是一致的,但《老子注译及评介》是以注释老子原文的方式写成的,而论文则是就某个问题发表作者的学术观点,所以读者很难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作者对老子其人其书及其哲学思想的学术主张。而此书之写作正好满足了读者的这一需要。比如过去作者对老子之哲学思想论述颇多,对老子学说形成的历史根源却较少论及,而《老于评传》作为对老学系统阐释的表现之一,就是用了比较大的篇幅讨论了老于学说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谈谈《古今书刻》上编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曾将明高儒《百川书志》和周弘祖《古今书刻》排印问世。关于《古今书刻》,前有《出版说明》、叶德辉《重刊〈古今书刻〉序》;后有瞿凤起先生《〈古今书刻〉校记》六条,古典文学出版社辑《〈古今书刻〉叙录》九条,以及综合索引。这书的《出版说明》中说:“〈古今书刻〉所作的版刻与石刻的记录,对于目录学者和文化史学者,同样有很多用处。举例来说,都察院刊本记录中有《水浒传》,是小说史上有关这个版本的唯一记载。内府刻本中有《永乐大典》,为我们提供了《大典》曾有刻本(或者只是一部分的刻本)的线索。梧州府石刻记录了元结的《水井铭》,指出这  相似文献   

8.
谁是剽窃者?     
近来研读老子,沉迷于卷帙之中。在读到《无为自化——重读老子》(杨鸿儒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以下简称“杨著”)一书时,我总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后来竟然发现该书与陈鼓应先生的《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出版,1984年5月第1版,以下简称“陈著”)一书有许多的“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9.
帛书《老子》的篇次与今本正相反,似乎把《道德经》变为《德道经》了。过去大致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帛书《老子》的篇次才是"原始道家古本的原型。"①蒋一种看法正相反。它认为帛书的篇次可能是竹书排放与抄写之误。②或者说,"先德后道,殆写经者偶然之例"。③第三种认为战国时期既有德上道下之传本,亦有道上德下之传本。④粗看孰上孰下无关紧要,小事一桩。其实述对于《老子》来说却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老子说教的出发点、中心思想与归结。或者说,欲弄清老子思想及《老子》之主题,恢复掩盖已久的老子的许多思想,这是个必须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承润抱冲斋     
十月金秋,为《范曾散文三十三篇》修订事,拜访抱冲斋。 范先生依然一袭中国装,满脸祥和,热情地招呼我坐下。问候之后,猛抬头,见壁上几幅大作仿佛墨迹未干。题材是先生最钟情的《钟馗神威》、《老子出关》、《桑麻絮语》和《相鼠有皮》。我窃喜三生有幸,能在这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得饱眼福。  相似文献   

11.
8月22日,湖北著名作家余炳贤先生向湖北省馆捐赠个人著作14种53册,捐赠图书中有《考古武汉城市圈》、《萍踪追忆》、《清初名相余国柱传》、《大冶抗日战争史稿》、《黄石市建置沿革志》、《余氏春秋》、《黄石习俗风尚》、《黄石矿冶文化探源》、《奇风异俗话大冶》、《大冶人由来考》、《茗山英才》、《大冶古今文化概览》、  相似文献   

12.
(1)《老子》,可以是任何一种版本,不看注释,只读原文,也很好。(2)《浮生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中国小说史料丛书”本,俞平伯先生校点。作者沈复,字三白,乾隆年间一个很普通的人。(3)《清代野记》,共128则,记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的社会百  相似文献   

13.
程方平 《传媒》2001,(8):31
新近,时事出版社推出了原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总编辑、在南怀瑾先生身边追随30余年的刘雨虹女士撰著的《南怀瑾先生侧记》一书,使大陆读者在饱读了南怀瑾先生贯通古今、融会三教、显密并  相似文献   

14.
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签,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磊先生作序,原广东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吴南生先生,已故中共海南省委书记许土杰先生,乡贤、书法家赖少其先生题词,比较全面反映潮汕古今文献概貌的大型检索工具书——《潮汕文献书目》,最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目》是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和潮汕揭阳地区图书馆工作者通力合作,经过三年时间努力取得的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潮人著述》收载自唐迄今潮人著作1571家,3766种,按著者生活年代先后为序,著者名下均系以小传,著作间作源流考…  相似文献   

15.
1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杨奎松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推荐人:杨天石2剪伯赞全集(十卷)鹅伯赞.河北教育出版社Zcos推荐人:张传玺3道德自负的美国:民主的危机与霸权的图谋〔美〕克莱·G.瑞恩著程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以拍推荐人:刘笑敢4印象派四重奏【美1杰弗里,迈耶斯著  相似文献   

16.
媒介生态环境与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样,需要平衡.当它处于非平衡的状态时,社会就会出现问题.自然也可以成为人、媒介与社会的和谐之境,成为媒介生态平衡的和谐之境. 2010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跟老子学传播》是此方面的一本重要著作.谢清果先生在《跟老子学传播》一书中充分解析老子的传播观念,认为"传播者应当尊道贵德,传播策略应该灵活变换,传播效果最好无为而至".  相似文献   

17.
言辞犀利的《粗疏与霸气》的作者敢与名家“叫板”,文中列举了李国文先生《司马迁之死》一文中诸多的疏漏与欠缺以及行文过程中处处体现出的一种文学大家的霸气,因文论文,直抒胸臆,既非论战,也无攻讦之势,掩卷而思,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18.
王少华 《档案》2014,(3):18-20
正关汉卿是元曲集大成的作家①,他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写下了60多种杂剧,现存18种,而且其中还有残缺不全的。但就这仅存的十几种杂剧,已足以看出他的巨大成就。悲剧如《窦娥冤》、喜剧如《救风尘》、爱情剧如《拜月亭》、史剧如《关大王单刀会》等。《录鬼薄》与《元刊杂剧三十种》著录本剧剧名为《关大王单刀会》,《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本作《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王季思先生主编的《全元戏曲》②是以脉望馆本为底本,其他各种版本作为参校。《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是一出历史剧,取  相似文献   

19.
白豪 《兰台世界》2017,(18):108-112
崔卫峰先生在其《王弼本〈道德经〉十八章"伪"意辨析》一文中近乎完美地诠释了"伪"字的含义,并且认为"绝学无忧"句应该置于第十九章末。笔者并不这样认为,并且对于"绝学无忧"的位置,目前学术界大致有四种观点(许抗生、彭浩、高定彝、尹振环、郭沂、陈锡勇、严灵峰等先生都有自己的观点)。文章列举了这四种观点,并根据世传、帛书、郭店简本等《老子》一一进行了分析,认为"绝学无忧"置于第二十章首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一、西方发达国家“老子热”的兴起及其原因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基督教的《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亦称《老子》。 据《人民日报》报道,1992年,在已有多种英文版译本的情况下,一种新的5720字的《道德经》英译本出版权,在美国又为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