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众分类与电视剧质量(下篇)韩大川现状与过去“从总体来说,电视剧还是质量欠佳,力作偏少,平淡无味、缺乏新意的平庸之作为数不少,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淹没了少量优秀剧目,影响了国产电视剧的整体形象。”──这是1996年题材规划会议对1995年电视剧创作水...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战略逐步实现的有利形势下,亿万人民对我国电视剧的需求将会日益增人,而对电视剧质量的要求也会提高。偏远省区近年所创作生产的电视剧数量不多,质量亦平平.为进一步繁荣我国电视剧创作,推动偏远省区电视剧艺木的发展.笔者将青海省电视剧创作发展的历史作一简要回顾,并加以初步分析,以其得失原因,供电视剧艺术专家和组织者们参考.二十年回顾青海电视剧的开端是1979年,到1999年,历经了初创、探索、成熟、活跃和低落五个阶段.20年间全省共创作生产电视小品、单本剧及…  相似文献   

3.
浙江具有建设电视剧大省的良好基础和优势。浙江的电视剧生产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从1978年的第一部黑白片电视剧《约会》开始,陆续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精品力作,如《新闻启示录》、《女记者的画外青》、《中国神火》、《喂,菲亚特》等。近几年,浙江的电视剧生产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相对繁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2023年,电视剧继续保持提质增效良好势头,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统筹推进“四个重大”总体创作布局,主题电视剧标注时代精神高度;二是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创作成为创作主流,以温暖的基调底色反映火热现实生活;三是选题视野更加开阔,风格类型百花齐放,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四是新的技术手段激发电视剧创意灵感,“艺术+技术”开辟新的创作境界;五是电视剧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相似文献   

5.
一场持续数月的“新声带”选秀活动,给电视剧频道带来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观众中扩大了影响力。“新声带”还丰富了我们的节目内容与样式,拓展了收视平台,提高了关注度,带来了相当的经济收益;也给了我们在全国性的真人秀节日风潮中进行实战演习、获取初步经验的机会,更给我们电视剧频道的品牌拓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电视剧创作和其他文艺创作一样,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电视剧年产量由1978年十部几十集发展到1998年五百多部八千多集。从中央到省、地、市、县电视台、有线电视台每天用70%左右的播出时间播放电视剧和文艺节目。在“看”电视与衣、食、住、行一样,已成为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的今天,电视剧这样的普及率和影响力,是任何别的文艺形式无法代替的。随着电视剧创作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壮大,电…  相似文献   

7.
情景喜剧,是电视文艺的“大众产品”。情景喜剧有投资少、周转快、风险小、利润大、创作周期短等优势。当前,它在我国的电视剧创作生产势头中猛增。那么情景喜剧有着什么特点,怎样来进行市场化的操作?这是需要我们从观众审美心理需求和多年的艺术实践来进行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当前中国电视剧生产与传播中四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整合 ,提出了一些富于新意的见解与观点 ,包括 :从话本到电视剧 :作为通俗文化经典艺术样式的源流分析 ;故事———电视剧的特质 :对中国电视剧创作三个误区的辨析 ;“天平” :对中国电视剧社会功能的再认识 ;健康 :中国电视剧评价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电视剧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当前中国电视剧在创作、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法律思考 ,分析了制约电视剧质量的法律原因 ,探讨了法与艺术的关系以及法治对电视剧发展的保障作用 ,同时 ,对电视剧领域的涉法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贾晓虎 《新闻传播》2007,(5):32-32,33
仿佛是转眼之间,国产电视剧的创作方向就有了一个重大的转变——从生产偶像剧转移到了对生活剧的创作上。这些生活剧,无关反腐斗争,无关警匪帮派,无关时代英雄,电视剧的眼睛更多的关注着生命和生活个体的流动。这些个体都是一个个从平凡的日子里拽出来的鲜活的人,电视剧讲述的多数都是城市平民的日常生活,“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这些年来,我参与编剧创作的两部广播剧,双双获得省、市“五个一工程奖”。环视曾经同登奖榜的电视剧早已爆炒窜红,而自己除了内心享受自我喝彩陶醉之余,注意力更多的则是投向当今广播剧创作走势,于一隅冷眼观察,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12.
姜海 《报刊之友》2013,(3):88-90
电视作为最大众化的媒介,拥有最多并且最异质性受众群体,它占据着大多数人日常休闲活动的中心。而电视剧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美德的宣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电视剧人物设置的全面考察,梳理出其对传统美德三大方面——“修身”、“齐家”、“治国”精神的传播作用,为我国电视剧创作提供一个参考角度。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创作的蓬勃发展及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使我们感到加强电视剧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去年和今年两度“飞天奖”评选过程中,电视剧的理论建设更是评委们最热烈的话题之一。现在,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编辑部来召开这个“电视剧理论座谈会”,当然是非常适时的。  相似文献   

14.
《新闻爱好者》2006,(10S):F0002-F0002
孔家钧窑是中国钧瓷的重点生产企业,以“传承文化,缔造经典”之创作理念,率先奠基了近代钧瓷的发展体系,完善了科学理论与钧瓷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成为钧瓷艺术的代言者。  相似文献   

15.
最近,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就广播剧的生产与发展问题做了重要批示,他强调指出:“广播剧发展的当务之急,不是业务和理论研究,而是如何向电视剧学习,走市场的路子。出精品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靠输血肯定是没有出路的:”这一批示明确了当前广播剧创作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标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广播剧创作和发展工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大众文化思潮的影响下 ,中国电视剧领域的某些理论问题被混淆 ,造成具体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被误读 ,并直接关系到电视剧创作的未来发展方向。曾庆瑞、尹鸿两位教授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当下电视剧的创作进行了有意义的论争。本文认为“大众文化”是一个被虚设的语境 ,大众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话语权。“大众”是不同权力话语集团争相亲和的对象 ,反映在电视剧领域 ,大众对作品的多元的合理的需求被它们按各自的意图曲解。电视剧作为当代主要文化艺术形态 ,天然地承载着提升人们精神素养、文化品位、审美能力的使命。商业因素对电视剧制作的介入并没有改变电视剧作为艺术的品格 ,当下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电视剧“美”的建构 ,而不是电视剧的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17.
路璐 《视听界》2007,(4):35-40
江苏电视剧曾经有过“东南风”的美誉。其特有的婉约、清新、雅致、人文,在全国电视剧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进入新世纪,江苏电视剧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之上。面对社会流俗的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深入的开掘,赋予了苏派电视剧更多的内涵。初步构建起“新苏派”电视剧的内容格局与形式框架。对此。本刊和南京大学研究影视艺术的路璐博士所见略同。并有劳路博士辛苦梳理。精心写就这篇关于“新苏派”电视剧的“具名”之作。希冀引起业界、学界对此命题以及与命题相关的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电视剧的创作与生产也逐渐繁荣起来。据有关资料显示,最近5年来,我国内地电视剧产量一直以每年1000集的速度迅猛增长。制作机构从2001年的400多家,发展到目前的2700多家。2005年,国内电视剧广告总收入超过317亿元,其中电视剧的总收入则达198.5亿元,几乎占据了中国电视业的半壁江山。电视剧产业成了我国文化产业中最受市场关注和热捧的门类之一。然而,笔者以为,凡事过热就当冷思考。大家知道,去年我国电视剧生产数量已达1.2万集之多,这一数字足以使我国自豪地宣布成为“世界第一”的电视剧生产大国…  相似文献   

19.
张靓 《声屏世界》2006,(3):14-15
秉承着“电视剧名台“的发展理念,走有湖湘特色的电视剧创作之路,长沙电视台在电视剧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创作出《雍正王朝》《走向共和》等经典力作。作为内陆城市台,他们是怎样做到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李爱华 《视听界》2007,(3):85-86
电视剧为电视台创造的高收视份额和广告收入是其他节目望尘莫及的。市场对电视剧的热衷促成了电视剧产业的空前繁荣。资本对这一充满诱惑的行业颇为神往。电视剧作为一种资金、技术、人才、知识密集型的艺术产品也需要强大的资金作后盾。单凭影视制作企业或制片人有限的自有资金,难以满足电视剧投资的需求。谋求多元化的资金与电视剧的良性结合有利于电视剧创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