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孔子、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套培养人才的方法,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一孔子与孟子教育思想的相同点(一)人人都应受教育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通过教育,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水平都会得到提高,但人与人之间也逐渐会产生差距。这就是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还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人人都能接受教育。孟子倡导"性善"论,他认为人  相似文献   

2.
余婧 《考试周刊》2014,(49):168-168
<正>一、孟子的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lifelong education)自1965年被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后,现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教育思潮。作为中国伟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对终身教育思想提出了论述。孟子作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发扬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在终身教育观上除肯定孔子的思想外,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两千多年来,儒学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有极广泛的影响,尤其是教育思想,孟子的教育观是其仁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博仔 《湖南教育》2004,(3):12-13
名家小档案: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省邹县)人。生卒年大约在公元前372年至公元前289年。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因其得孔子思想之嫡传,对孔学贡献最大,故在历史上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教育思想关键词:性本善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  相似文献   

4.
高鑫  花君 《文教资料》2013,(8):118-121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儒学大师,自称是孔子的私塾弟子。孟子的性善论、德育思想、人格教育思想、和谐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很强的适用性。同时,对教育者、受教育者提出了深刻见解。其教育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对促进当前的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发展当代教育理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习这个概念来自孔子,教育这个概念来自孟子,学习和教育的根本是做人,做人的根本是乐。学习,教育,乐,是一气呵成的人的本性的实践,这个人性实践之乐是自然的,平静的,不是外力加上去的。孔子并不必然是道德圣人,而是在学中实践快乐的人,因为孔子摸到了天教人做人的意思。我们做人,是接着孔子、孟子往下做人,接着孔子、孟子摸天的意思,接着孔子、孟子实践人性的乐。人不能违天,天也不能违人,在教育普及的岁月,天为人存在,不是人为天存在。以人为本,应该是以人为天。  相似文献   

6.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继承孔子、孟子的教育思想并与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创建了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他的教育思想对南宋以后我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对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仍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为孔子思想作出新的诠释,在基本遵循孔子论述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家学说的精神品格,从而发展孔子所创立的学说。在孔子解诗实际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理论,对孔子以“仁义”为标准的人格美和人格美的形成,都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从而发展并完善了孔子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孟子与荀子同为战国中晚期的儒家大师,他们对孔子所奠定的儒家教育思想都有各自的继承和发展。本文试从教育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出发,就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及教学等几个方面,比较其两人观点的异同,并以此略窥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9.
孔子学说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但它的深层实质意义归结于人。孔子肯定人,歌颂人的尊严;重视人的教育;以人为本。他第一个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其教育思想至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陈洁丽 《教师》2010,(2):110-110
孟子、荀子二人皆是继孔子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教育目的、教育作用、教育内容等方面对二者的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以供教育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儒家文化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儒家文化自唐宋以后又被概之以“孔孟之道”。这样,孔孟两个思想家之间的判别便被泯没了。但事实上,二者在思想倾向、学说内容上的差异却是巨大的,二者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孝是儒家重要的伦理道德,而经权观是儒家重要的方法论.孔孟皆重孝,二者孝又各有所长. 总体来说,作为儒学的开创者,孔子的孝更多的是循规蹈矩,符合礼制的孝,也就是说,孔子的孝偏于执经;而孟子在发展孝道的同时,结合社会现状和具体事例,对孝的遵循古礼的同时,有着因时因事权变的色彩,可以说,孟子的孝是守经达权的孝.  相似文献   

13.
《论语》和《孟子》这两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从理论核心、主体和培养方法三个方面对儒家的理想人格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释,体现了孔孟在理想人格方面的承变。  相似文献   

14.
孔孟儒家提出了"成人"教育理念,并可将其含义界定为:人文化成,即通过教育完善人的个体,关注个体发展,重视个体的精神人格,培养美好品德,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和完全的人。孔子最早提出"成人"教育理念,后孟子继承并进一步深化,从而使得儒家"成人"教育理念既一脉相承又各有区别。二圣致力于教育和教学活动,从而使得此教育理念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且具有相应内涵,为后世教育提供思考源泉。  相似文献   

15.
孟子对孔门诗教意义的生发,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然而人们却往往忽略了诗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背景,那就是孔子至孟子时,《诗》正经历着由与乐舞结合走向分离的过程。把这一背景纳入考量范围就会发现,在《诗》学巨变过程中,孟子在《诗》的政教意义的最终赋予上具有其他诸子难以企及的贡献。孔子之时,诗乐舞尚未分离,《诗》教即是乐教,换而言之,孔子并没有赋予《诗》之文本以独立的政治教化意义;而《诗》三百脱离乐舞之后、其独立教化意义的赋予则多赖孟子之力。而这正是孟子于《诗》教发展的最大贡献,汉人解《诗》无不脱离乐舞而单从《诗》之文本入手,从这一角度上来讲,汉代诗学的经学化进程正是赖此而开;汉代乃至后世的《诗》的经学化阐释路径,也主要是由孟子导夫先路的。  相似文献   

16.
孔孟对诚信教育与修养的论述对我们有很多启示:把信作为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注重修身反省以达信德;注意环境与朋友的对诚信培养的影响;注重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孔子强调学与践习培养信德,孟子强调从心性用功培养信德;信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德是立身之本,立国之本,和谐之本。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孔子之于诗学的贡献,人们所论甚伙,似已难以置喙,然大多数评论都忽略了孔子言《诗》的背景,即西周礼崩乐坏,诗教式微的现状。孔子于此重新赋予《诗》以经典意义,并将其作为其学术承传的一个重要文本,这对后世的诗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查考可见,孔子对《诗》的"备王道"、"述礼乐"的诗学定位,恰恰开孟子、荀子诗学阐释的王道派和政教派的分野之端,而汉代《诗》的经学化阐释,也多围绕这两点而开。  相似文献   

18.
反求诸己,是贯穿《孟子》一书的主要哲学观念,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思维指向与思维形式概括与准确的表述之一。理解与把握这种思维指向与思维形式,于当下的文化建设与个人修养,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孟子的反求诸己,直接源自孔子。反求诸己"心",是孟子反求诸己的理论基础。如何对待"横逆",是孟子于反求诸己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义与利的关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被提出了,孔孟荀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各自的观点。孔子和孟子坚持以义为上,主张重义轻利。荀子则克服了孔孟的片面性,全面论述了义利的关系。荀子认为人生而好利,主张计利富民、以义制利、先义后利。  相似文献   

20.
元至顺元年,孟子被朝廷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祀于文庙。至此,自中唐时由韩退之倡道统并在《原道》中将孟子认作孔门正宗嫡传开始的孟子升格运动才告终结。但宋明以来被视为儒门嫡传的孟子及其主要思想,并不能在孔子的言论文本中直接找到理论源头。孟子在“性善论”、“仁”以及“学与思”等问题上与孔子皆有根本性的思想分歧。因此,关于孟子思想为孔子后儒学“正宗”的传统说法,乃是可以进一步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