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梦中的老梅     
铁栗  周愚 《大理文化》2004,(5):8-13
田坝里的油菜一片金黄,风驮着菜花的香气来到老梅的院子里,旋了几下就和院子里的香味儿搅在了一起.小院儿里的气息变得混杂了,说是花香不像花香,说是肉香也不是肉香,这种味道搅乱了老梅的兴致.老梅皱着眉头,瞥了一眼被风掀动的树叶,一个人在那儿嘟哝:狗日的风,不好好歇在田坝里,跑到这里干个屁啊!  相似文献   

2.
何建木 《寻根》2012,(6):77-87
漳村又名漳溪,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思口镇漳溪南岸,距县城紫阳镇约15公里,为多姓氏聚居村落,现有人口500余人.漳村始建于南宋末年,主要聚居王、单两大姓氏,民间有"三王两单"之称,即三支王姓(祖源均为武口王村)和两支单姓先后迁入此地.随后又有邵、滕、张、江、金、程等姓氏迁入,清中叶最盛时漳村人口多达千余户.在三支王姓中,第一支是由6世王元可从武口王村迁至管溪,后第8世王守宣二迂至婺北浙源西坑,18世王寿泗三迁至漳村长寿里,21世王证明、王志明兄弟四迁至漳溪(即漳村);第二支由12世王真从武口王村迁至松墅,复迁至浙岭,22世王兴保、27世王仲千先后迁至漳溪;第三支由9世王惠迪从武口王村迁至县治昭义坊,22世王福尧迁至婺北金源山头,25世王承裕于康熙三年(1664年)迁至漳溪.  相似文献   

3.
《寻根》2017,(3)
<正>一我的家乡是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黄山村。村中只有王氏一族,自明朝定居以来,至20世纪30年代约有400多年历史,是一个久盛不衰的"诗书继世长"的"士村"。清人蒋坦在1860年写的《黄山小志》中说:"黄山距慈溪县城八里,烟火数百家,风俗朴厚宛然一秦时桃源也。"  相似文献   

4.
陈心 《大理文化》2011,(4):70-71
在抗日战争中,云南驿机场留下了永不消失的历史痕迹,留下了人民的血泪,英雄的传奇。云南驿机场位于祥云县云南驿村的南方,距村不到一公里。那是一片开阔的、平坦的红土地,周围群山环绕,占地约1000多亩。1929年,国民政府在云南  相似文献   

5.
长汀官坊溶洞位于长汀县南山官坊村,距长汀城县城约四十七公里。  相似文献   

6.
松鹤品梅香     
春节前夕,几个朋友相约到大理洱源县松鹤村观赏万亩梅花.从县城向后山出发,驱车十多公里的水泥盘山公路就到了松鹤村的山垭口.松鹤村是个彝族聚居村,坐落在罗坪山麓的一个小盆地中,放眼望去,整个山间小盆地漫山遍野,红白相间,梅花延绵十多公里,松鹤村成了花的海洋,在罗坪山顶皑皑白雪的映衬下,蔚为壮观.村在梅花中,梅花在村中.村道边、溪水旁、田埂上,房前屋后院子里,只要能看得到的地方,都是傲然怒放的梅花.  相似文献   

7.
玉皇阁坐落于永平坝子最北边一峰独立的灵化山颠,距县城约5公里。无论置身何处,在永平坝子里举头北望,大都能清晰地看到灵化山顶有一座洁净的白塔、一棵巍峨的老槐树,还有青松掩映中流光溢彩的房舍,它们共同在市声的喧嚣之外坚守着一处宁  相似文献   

8.
正萂村,宁静的"天子"故里走进萂村,便置身于一种古朴祥和的氛围中了。萂村,藏在宾川县西面与大理市海东、挖色毗邻的一个山间小坝中。"萂",在一般的字典里查不到,据说只有在康熙字典中才能见到它神奇的身影。它在网络上的解释一律都非常简洁:读音hé,古书上说的一种草。而在方言里,"萂"字读作"wō"。在白族话中,"萂(wō)村"音为"wō hěn",意为"山窝里"。在萂村,果然生长着萂草。萂草成熟时的草秆,是做唢呐  相似文献   

9.
天津民俗文化寻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琳 《寻根》2006,(4):62-67
天津地处渤海湾,距北京只有100多公里,是京师的东方门户,故有“津门”之称。从考古发掘来看,在距今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在此地聚居生息。天津蓟县城东五里发掘的围坊遗址,堆积从距今6000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令3000年前,长达30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10.
鞋近与时光     
正稻谷已经扬花了,田坝里还是绿的。早上飘过一场雨,雨一停空气就清新了,阳光明明灿灿。张鞋匠坐在村口的大青树下,在来人修鞋之前,他听着轻轻柔柔的风,看着清清亮亮的水。其实风也只是偶尔才吹一下,却有树叶飘落了,就在张鞋匠跟前。也有落到水里的,在水面上浮着,极安静。除了几片落叶,那水里还映着蓝蓝的天,一缕  相似文献   

11.
正端午粽叶和艾草的清香还在夏日的热流中飘荡,盛夏的乡村节日又此起彼伏地登场。大理古城周边村子的本主节踩着端午的尾巴,喜庆的鞭炮一家接着一家炸响,就象在田坝里对调子,这里尾音还在,那边又高亢激昂地吼过来。今年二姐家的本主节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热闹,因为她们把老宅推倒,盖了三层十五个标间的农家客栈,赶在本主节这天开门迎宾。适逢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六十年州  相似文献   

12.
莱园村座落在六盘山余脉——南华山的北麓,东距海原县城匕公里。村南有数服泉水汇成一条小溪,沿村西婉蜒北去,这是全村人畜庄稼赖以生存的主要水源。村民们聚居在一个山间小盆地里,山布梁源将村庄四面围合,可以说是个现代的世外桃园,也应是先民们理想的栖息地。1984年,宁夏开展全区文物普查,在莱园村周围的山坡上,发现散碎陶片俯拾皆是,从陶质陶色判断大多属于新石器时代。仔细寻找后,沿冲沟两壁还能发现被山洪冲毁的古墓葬,甚至有位农家的窑洞顶上,至今还露出墓葬里随葬的陶罐,稍具考古知识的人一望可知,这里肯定是~处墓地…  相似文献   

13.
<正>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中曾说过:"这世上,时光会改变太多东西,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只要你相信,就永远不会改变。"距英国伦敦约一百英里的东萨佛郡里斯敦村有一所小型私立寄宿学校——夏山学校(Summerhill School,音译:萨默希尔学校),它于1921年由亚历山大·萨瑟兰·尼尔(Alexander Sutherland Neill,1883—1973)创办。起初,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为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向深入,把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真正把基础在"学"、关键在"做"、重点在"改"的要求落到实处,以此增强党员干部做好精准脱贫工作的信心,州文联党组在"两学一做"活动中.创新学习教育方式。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课堂搬进了扶贫挂钩村。5月4日.州文联党组成员一行3人在书记、主席杨子东带领下,结合"两学一做"的具体要求,深入扶贫挂钩村祥云县刘厂镇东甸村进行调研。调研组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地理中名不见经传的宾川桑园河,千回百折流往金沙江,最后汇入浩瀚无垠的太平洋.在她流经距县城牛井镇约3公里的河东岸,静静地横瓦着一个故垒萧萧,芦荻瑟瑟的台地--大墩子,这就是闻名中外考古界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宾川白羊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相似文献   

16.
夏末秋初,高原上雨水丰沛,阳光普照,位于滇西北粮仓弥渡坝子中的所有农作物,都在充足的阳光和雨水中勃发出最旺盛的生命力.而在四处几乎无所不在的绿色间,稻子这位农作文明中的主角,正在含蕊吐穗.稻花香里说丰年,浓浓的稻香已让所有的人嗅到了.整个田野和散布其间的乡村中,很明显并强烈地感受着迎接丰收的喜悦气息.为了丰收,从一辈又一辈流传下来的经验出发,村中的农人们正在准备什么以便用来承接两、三个节令后稻谷金黄时的沉甸甸的颗粒呢?  相似文献   

17.
唐令規定以百家爲一里。在具體的編排過程中,或由一個較大的村落(100户上下)編爲一里(亦可稱爲"村"),或由幾個較小的村落合編爲一個里,亦或由一個大型聚落(包括村落和城邑)編排爲兩個或以上的里(或坊)。唐初沿用隋制,曾設鄉長(鄉正),得兼理民問詞訟,復增設鄉佐。貞觀十五年(641年)發鄉長之後,鄉級行政管理遂由鄉所属的各里里正共管。在縣衙中輪值的當鄉里正得稱爲"鄉頭"或"鄉板頭"、"團頭"。唐代的鄉、里雖按户口原則編排,而在實行過程中,必然要落實到具體的地域、村落中,故唐代的鄉、里不僅僅是户籍與賦役管轄單元,同時也都有特定的地域範圍。唐代并不存在以户口編排的里制與按居地、村落編排的村坊制并存的"二重構造",所以也無所謂自漢末以來,鄉村基層管理組織存在着一個由以"里"爲主、逐步向以"村"爲主演變的歷史過程。唐中葉以後,北方地區的"村"方逐步取代"里",成爲鄉村社會控制的基本單元。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抚州地区乐安县中田镇西南部有一个千年古村流坑,距县城38公里。董氏一姓世居,自其始祖董合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937-942)迁居此地建村,延续至今,依靠宗族血统和封建道统,依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千年不散。今天的流坑村,总面积361平方公里,820户,4290人。流坑村座落在乌江边,三面环水,西边傍山,古樟掩映,风景秀丽;村中街巷纵横,井然有序;高楼低宅,错落有致;宙观殿宇,依村而建。龙湖和乌江,水光激能,树影屋影,倒映其中。南宋文天祥称流坑村为“文明之会”;元代吴澄称该村为江右矩族;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  相似文献   

19.
一、走马楼吴简的发掘1996年7月至12月,文物工作者在长沙城五一广场附近的走马楼街西南侧发掘了古井窖50余口,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册。其中特别令人震惊的是在位于走马楼街50号房基之下,编号为第22号古井中,出土了三国吴简10余万枚。发现三国吴简的第22号井,为不规则的圆形袋状竖井,井口距地表深约800厘米,直径310~350厘米,简牍层厚约20~50厘米,简牍以竹笥盛装,上以黄泥覆盖,简牍层上距井口约150厘米,下距井底约360厘米,简牍层下出有大量的青瓷器。井底有一方形木构井圈,以吸存地下水。据分析,该井窖是一座建于东汉晚期、废弃于三国时期的…  相似文献   

20.
拉普人是生活在北欧拉普兰地区的土著民族,他们在寒冷黑暗的广阔区域里自我封闭地生活了几个世纪。拉普族是构成挪威、瑞典、芬兰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的一个古老部落。拉普人的总数约为8万人,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挪威,另有2000人生活在俄罗斯的科拉半岛。生活在挪威北部的拉普人自称为萨摩斯人,他们以坚持使用本民族语言而闻名于世。他们认为,这种曾一度在挪威被禁用的文字已形成一种独立而悠久的文化,并在持续发展下去。在这个北极圈往北400公里,距芬兰15公里,距瑞典或俄罗斯160公里的小镇上,萨摩斯人刚刚开始使用一种激动人心的象征标志,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