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豫东 《山东教育》2004,(26):44-45
中国画的艺术与西方写实的油画相比,它所追求的是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讲究留有一定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在艺术领域中我们欣赏“空白”的意犹未尽之美,在教学艺术中同样也有“空白”之美。教学中的“空白”艺术就是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再力图将45分钟都充分利用起来,教师的“讲”大为减少,职能也由“教”转变为“导”,课堂中留下适当的空白,让学生能够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努力做出解释,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思路”一词应用广泛,这是个比喻的说法,指的是思考问题、处理事情的方向、步骤、层次、过程等. 因为要安排教学的起始、推进、发展与收束,于是人们就常常说到“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一个很有概括力、很有指导性与约束性的概念.它时时提醒着我们,教学及其设计都要有步骤、分层次、讲顺序、出重点. 凡科学的、艺术的教学设计都需要讲究思路之美. 近年来,有的地方高喊“一校一模式”,有的地方强令推行诸如“杜郎口”那样的土模式,各种奇形怪状的“教学模式”泛滥,此起彼伏,去了一茬又来一茬,都在形式上玩花样,喊口号,但从“教学思路”的角度来观察,基本上都缺失了科学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3.
生物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上的求“真”与求“美”同样不可或缺,作为生物教师可以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策略,在课堂中渗透教学之“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下文将结合《食物链、食物网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谈谈生物课堂教学之“美”.  相似文献   

4.
正生物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上的求"真"与求"美"同样不可或缺,作为生物教师可以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策略,在课堂中渗透教学之"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下文将结合《食物链、食物网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谈谈生物课堂教学之"美".1.内容编排之美一堂好的课堂设计要讲究内容编排之美.美的教学编排,可以让教师教学行云流水、得心应手;让学生学习乐此不疲,兴趣盎然.在《食物链、食物网》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重点反复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角度来看,在课堂教学艺术中不但要重视教的内容,亦要讲究“乐”的形式,而“乐”的前提则是“美”。这样,课堂语言美,教师形象美,教学节奏美,课堂结构美就成为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环节;只有重视这些环节,才能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向往之”的意识就成为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一、讲究授课艺术,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因素组成的“交响乐”。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让“教”与“学”这两个因素科学地组合起来,使“教”吸引“学”,“学”促进“教”,达到一种教学上的美的境界。这就需要教师深钻教材,细致研磨,领会消化,找规律,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7.
杨敬俊 《现代语文》2010,(2):105-106
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有位教育家曾说:“中小学教师若不谙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因此,一节成功的课,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上,做足功课,花足心思,不仅要讲究“问”的质量,更要讲究“问”的艺术,让师生在课堂提问中碰撞出绚烂的心灵火花。  相似文献   

8.
在师范语文教学中,常常要接触到许多优美的散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揭示散文中的意境美,就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有人认为,诗歌讲究意境,意境是诗歌的专利。其实不然,散文也讲究意境。当然,讲究意境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即有“美文”“、小品文”“、艺术散文”之称的抒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艺术”(夸美纽斯),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结晶。艺术具有美感,艺术的板书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特别是语文板书。所以,一直来语文教师都孜孜不倦地追求富有美感的板书。一、板书为何讲究“美”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师为什么追求板书的美?首先是《大纲》的要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学生普遍存在求知、求实、求乐、求美的心理。积极引导学生领会美、鉴赏美、评价美、享受美,这是当代语…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风度美张文莉,李晓红教学艺术是一门富有魅力的艺术,要使人们得到艺术上的享受,教师就必须有风度,讲究风度美。风度是一个人的思想、情操、修养及其性格在外表上的体现,是一个人的衣着、容貌、举止、谈吐、表情的综合反映。俄国美学家别林斯基说过:“人的外表...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就一堂课的整体美而言,讲究的是教师的课型设计美和组织实施中的节奏美;就课堂教学双向交流性而言,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课堂教学的氛围美;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角色而言,要求教师练就教学语言美和行为美;在课堂教学传媒的运用上,如板书、课件、实验仪器等也有美的形式的要求。课堂教学艺术牵涉到美学的诸多具体领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12.
教学思路 ,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所酝酿、所设计的教学流程 ,即这节课从什么地方出发 ,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 ,就像文章作者动笔之先所勾勒出的一个大致框架一样。就阅读教学来说 ,我们用“思路”一词来概括对教学进行思考、进行安排的过程 ,也用它来分析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维走向。研究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 ,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 .帮助我们解决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无序”的问题 ;2 .让我们懂得 ,对教师的评价 ,要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3 .提醒我们不断地改善课程设计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促使…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如何把知识轻松愉快而有效地输入学生头脑是至关重要的。有的教师追求讲深、讲透、讲细、讲全,把学生的认知水平整齐划一地与自己拉平,把学生的思路完全引在教师设置的框框里,认为把教材讲解得越明白易懂,学生的疑问就会越少。对知识就会学得越深刻。其实,教学既是科学,亦是艺术,在教学中,学生并不喜欢那种太实、太露、太烦、太琐的不留给他们一点想象余地的教学。“满堂灌”,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效果不佳。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正因为教学是一门艺术,因而教学也应像其它艺术形式一样讲究布白艺术,追求那种“虚灵”的“空间感型”的“妙境”。  相似文献   

14.
从美学角度探讨语文教学不但在理论上能拓宽语文教学研究的新领域,而且在实践上也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可以借鉴的具体经验。这对于丰富语文教学理论、培养社会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一、要讲究空白艺术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凡艺术,无论书法、绘画,还是戏剧、建筑,无不体现一种“虚灵”的“空间感型”,从而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呈现出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国艺术历来讲究对“白”的妙用,并以此为艺术家造诣深厚的重要标志。“计白当黑”,虚实相映,充分体现了所有艺术精品的辩证内含。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已成共识。既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的。”教师的内在意向和所拥有的知识必须通过语言呈现给学生。因此,教师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讲究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较之其他艺术而言,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这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学艺术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起的作用以及教学艺术与教师的关系等因素所决定的。在课堂中讲究教学艺术至关重要,怎样发挥教学艺术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使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充满艺术。  相似文献   

17.
王翠芳 《小学生》2011,(1):45-45
“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技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而语文课是一种开放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语文课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艺术,创作出“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无言之美,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效应。  相似文献   

18.
<正>跟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语文课程的教学也具备科学性,然而,语文课程跟其他的课程也存在差异性,即语文课程的教学有效地统一了科学之美和艺术之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地体现这种艺术之美,而这种艺术之美的渊源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换言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就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艺术之美的体现。一、要使语言具备清晰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不可以随意地表达,务必确保清楚的目标和有目的性。根据不同的教师知识,要求有目的性地实施异样的表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一门科学,但是数学教学却是一门艺术。夸美纽斯说过:“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人使用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数学教师的语言特别要讲究艺术性,真要像剧作者在剧本中斟词酌句、演员在舞台上处理台词一样,使用艺术性很强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及丰硕的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应该讲究教学艺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在情感上受到激发,在思维上得到调动。本文从“读”的角度谈三点做法。1.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读在教学《难老泉》一文时,我们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了“按要求填空的导读”,上课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简明的示意图,向学生提出了:“阅读课文后按要求填空”的题目。要求:①填上作者的游踪②填上山脉、河流、市区的名称③填上记叙事物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