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2.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3.比较两篇短文,了解它们因为说明的问题不同,所以说明的角度也就不同的特点。抓住重点语句,提纲挈领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作者运用准确、平实的语言将深奥的科学理论说明得浅显易懂,使广大读者易于接受的方法。4.掌握词语,体会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学习侧重点1.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内容,对两篇短文的内容进行整体比较,找出它们各自所述内容的相联点和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2.
一是“新”的定位。新大纲在导言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这不仅准确地阐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第一次给语文学科的特点作了定位,而且合理地解决了历时多年的论争,很容易为语文同仁们所接受。简言之,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接受性,且做到了二者的统一。1.从语文角度来看,当以工具性为主,人文性为辅。因为人文性不只语文所独有,政史地皆有人文性。而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工具;没有语文,就没有其他学科。2.就语文教学来谈,工具性更为重要。因为工具性是教学的基础;人文性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课文,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课文要点的能力。2.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3.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5.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2.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3.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重要意义。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自读—质疑—释疑—练习。2…  相似文献   

4.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进一步培养诵读的习惯。2.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3.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讲述荔枝的特色及山市蜃景。4.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自读重点1.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3.能准确地划分课文的层次结构。(解说:本单元提示中明确要求“要继续练习诵读,培养文言语感”,因此“自读导言”意在使学生进一步培养诵读习惯,进而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训练说的能力,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自读程序1.初读。通过查阅…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想】1.初读破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说明方法)2.品读、美读,赏析语言,理解重点。(了解说明语言)3.写读拓展延伸,激发兴趣,训练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研究自然、利用自然的热情)【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书)二、初读,整体感知1.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哪本书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2.了解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3.增强环保意识,了解环境现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学习重难点1.理清文章层次,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来组织材料加以说明的。2.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解说:课文围绕工业“三废”的危害这一中心,从废气污染、废水废渣污染、核污染三个角度组织材料,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加以说明,把人类所面临的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展示于读者面前,令人警醒。指导…  相似文献   

7.
条件不完备和结论不正确是探索型试题的基本特征.解答探索型试题必须通过分析判断、演绎推理、联想转化、猜想验证等方式去寻求解题途径.一、探索条件型试题这类试题的特点是:给出问题的结论,要求探索使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使条件完备.例1给定三条直线l1:4x+y=4,l2:mx+y=0,l3:2x-3my=4.当m为何值时,三条直线不能围成三角形?解析(1)若三条直线共点,由4x+y=4,mx+y= 解得交点的坐标为(44-m,4mm-4).代入l3的方程得2·44-m-3m·4mm-4=4.解得m=23或m=-1.(2)若两直线…  相似文献   

8.
教材说明:《保护大自然》是人教版自然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环境》的最后一课。本课是这一单元内容研究的落脚点,也是本单元内容的后续和总结。教法一一、设计过程1.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通过回顾以前的植物和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的环境里认识人的生活,即衣、食、住、行所需材料最终都来源于大自然。让学生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2.认识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破坏。人为了更好地生存,就要不断了解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但是,人类不合理地利用、改造自然,给大自然造成太多的破坏。3.了解大自然对人类…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1.了解话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能力与兴趣。2.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3.理清剧本的思路,把握人物关系,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即写作思路)。4.了解莎翁作品的语言特点。【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体会“话剧是说的艺术”。2.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演)课文,以读(演)来体会人物,把握情节的发展。3.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认识夏洛克这个人物,体会莎翁是怎样表现这个人物的。4.训练学生把握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及高潮,进而了解话剧的戏剧冲突。【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诵读与研…  相似文献   

10.
要科学地认识社会,就必须建立科学的认识社会的方法论,而要建立合理的方法论,就必须考察其对象的特殊性质。社会的本体特征决定着认识它的方法论特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考察,试图说明社会之不同于自然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它是人的社会。正是由于社会的属人性,就扬弃了自然的纯客观性。无论是从社会关系还是从社会生产或社会实践来说明社会,都不能离开人这一根本或前提。只有以“人的眼光”来观察社会,才能合理说明认识和研究社会的方法论特征。马克思对于社会的本体思考体现了他对人(而不是自然或别的什么)的终极关怀。本文的主要观点如下:1.自然是社会存在的基础;2.人是社会的主体;3.社会历史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4.社会生产是为了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同学:你好!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前科学教育的现状,更好地为上海市面向21世纪的青少年科学教育献计献策,我们组织了这次抽样调查。本问卷采用无记名回答方式,每个问题可选出两个答案或适合自己的情况,请同学们实事求是地填写。谢谢你的支持与合作!性别:1.空气中含有的最多的两种物质是(1)氧气 (2)二氧化碳 (3)水蒸气 (4)氮气2.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1)煤、石油燃烧及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尾气(2)乱砍树木,绿色面积减少(3)自然灾害 (4)生活垃圾3.你最喜欢的饮用水是(1)自来水 (2)矿…  相似文献   

12.
实数与统计初步优化训练①1.(1)2 (2)2(3)1 1/2(4)2 2.(1)A(2)B(3)A(4)A 3.(1)2 (2)7 3/4课堂训练②1.(1)2(2)±(5- 2)(3)π-3.14(4)0.05771 2.(1)D(2)B 3.(1)4-2(2)4/3课外训练②1.(1)±2(2)2(3)±(3-l),3-1 (4)68800 2.(1)D(2)B 3.(1)由题意知x=3,y= 10, 2x+ y的平方根是 ±4(2)由题意得a-b=2 a-2b+3=3a==4 b=2A-B的平方根…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 ,以及自我学习评价的意识、能力。2 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 ,只有认识了自然规律 ,才能更好地利用、改造自然。3 使学生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4 使学生知道斜面的作用及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准备 :1 教师 :导学问题投影片3幅、插图辅助片3幅、扩印“比赛要求”一幅。2 学生 :分组实验材料袋 ,内装泡沫砖、长条华丽板(规格不统一) ;0.5N级测力计 ;50g带框架铁磙子。数量视人数确定 ,每两人一份。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1 咱们班的同学好学上进、爱动脑 ,…  相似文献   

14.
丰碑     
丰碑□河北省玉田县师范附小黄义德教学要求:1.了解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老一辈革命者为了他人,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  相似文献   

15.
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未来的人才,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力提倡“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具体运用时,应注意: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2.激发动机.启发自觉。3、拓宽思路.授以方法。4.鼓励质疑,鼓励创见。  相似文献   

16.
“中亚”教学设计兰州市二中马骐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中亚地理位置和中亚五国的名称。2.理解中亚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特征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3.了解中亚地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受到正确的人生观教育。4.认识哈萨克斯坦在经济上所起的作用。教...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教学设计□江苏王兰柱〔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边防战士对祖国无限的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在理解词句,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3.学会生字新词。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最后一个自然...  相似文献   

18.
导言 一、填空题 1物质资料生产是 基础。 2. 共同组成物质生产的总过程,形成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4.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 二、名词解释 1、物质资料生产2、生产力 3.生产关系4.生产方式 5.经济规律 三、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资料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对生产力有巨大影响的是()。 A.人的劳动B.生产关系 C.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 3.在生产过程中()。 A.人与物质资料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C.…  相似文献   

19.
不等式(组)问题是中考必考题型之一.下面通过几例说明运用不等式的解解决某些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例1若不等式x+52-1<ax+22的解是x<-0.25,则a=.解:原不等式可化为(a-1)x>1.因它的解为x<-0.25,故a-1=-4,即a=-3.例2已知a是非零整数,且4(a+1)>2a+1,5-2a>1+a 试解关于x的方程3x-2√+x+3√=3a.解:解不等式组4(a+1)>2a+1,5-2a>1+a 得-32<a<43,从而a的值为-1,1.当a=-1时,方程为3x-2√+x+3√=-3,无解.当a=1时,方程…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学校教育应该自觉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大职责。语文课程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实际意义。一、理性地认识人文性和工具性、思想性之间的辩证关系1.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与语言文字密不可分的,而语言文字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