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鉴赏课文情、理交融的特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2.了解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风格及他们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学会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解读文章。 教学重难点   1.情和理的融合。   2.含义丰富语句的理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介绍法; 2.讨论法; 3.比较法。   媒体设计   投影仪: 1.罗丹博物院巴尔扎克塑像图片; 2.比较阅读表格; 3.巴尔扎克、雨果的介绍性文字。   放音机:配乐导入语;课文配乐录音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引导了解苏轼和豪放派词风的特点。2.引导掌握诗词诵读的基本技巧。3.引导学生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语言。2.引导学生领悟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领略那旷古的豪情提前进入词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教学重难点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吟咏,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词。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可结合运用比较法(换词、移位等)理解课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自上初中以来,我们已学过20余首古代诗词,其中以唐诗宋词居多。我们对律诗和绝句的有关知识也有了一些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的1.了解词人及其作品的风格。2.品味词的意境,赏析名句,分析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词的特点,学习艺术手法。二、教学方法与教具1.诵读教学法,引导探究法。2.录音机、磁带。三、学法点拨1.最好做到在教师讲析前能将词熟读成诵,对词作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个总体的印象。2.了解典故的背景、内涵,对于深入领会词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   1.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会叙事中的抒情。   难点:体会“邪”“也”“乎”“矣”等虚词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媒体设计:录音播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生活环境及词作风格。2.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本上两首词,体会作者在两首词中表现的情感。3.引导学生掌握用知人论世和解析意境的方法鉴赏诗词。二、教学重、难点1.从意象、意境入手体会词人在两首词中不同的愁情。2.对比朗读,把握词人的创作风格。三、教学方法阅读、朗诵、探究、讨论。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   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所表现的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销魂之情。   2.《白马篇》外在美和内心美的和谐统一。   3.《归园田居》悠然自得的心态。   难点:   了解三首诗分别运用的叠字、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   (解说:本课的三首诗,篇幅较短,语言简洁易懂,平白如话,注释详尽,所以拟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   教学方法   1.点拨法。即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   2.诵读法。即通过反复诵读,…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1.吟诵一首词:了解词的文学特点,诵读词的韵味。2.想象一幅画:结合词意,展开想象,丰富意境。3.走近一个人: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词人内心,涵育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9.
《离骚》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教学重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   媒体设…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关键词语来把握文意,分析思路,领会文章主旨的能力。2.领悟文中阐述的美学观点,提高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1.结合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2.深刻探讨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及作者表达的感情。教学方法1.提问法。2.讨论法。教学步骤一、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感情。2.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3.理解比喻、拟人修辞方法及象征写法的表达效果。4.对现代诗作简单赏析。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意境的创造。2.体会诗歌精练的语言。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读议法。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通过讨论,加强对诗歌深层次知识的理解。2.赏析法。体会诗歌精练的语言和意境的创造。3.对比法。了解诗歌的写作特色。4.自学指导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媒体设计条件好的单位可采用多媒体及相关的软件(大海行船画面及配音或朗读)、录音机…  相似文献   

12.
一 教学要点 1.了解说明文的科学性的含义。 2. 领会说明文具有科学性应当注意的问题。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准确、简明、周密。 二 教学方法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读、讲、议、练。 三 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 教学步骤与内容安排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会用“甚至”、“掌握”、“除了……还有”造句。   2.能力目标:认识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懂得只有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得好些;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材料说明事物的联系的。   3.教育目标: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读,明确目标   1.指读,思考:读了导读,你知道了什么 ?  2.学生交流,弄清本组教材的教学内…  相似文献   

14.
张凤琴 《教书育人》2012,(Z2):35-36
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常识。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3.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2.体会词的意境,品味词的豪放风格。三、德育渗透目标(一)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感受革命前辈的奋斗情怀,战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四、教学方法(一)语言品读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发挥想像 ,再现作者凭吊场景 ,理解领会作品内容。2 .理解作者思路线索 ,当堂背诵全词。3.赏析品味作品的艺术、风格 ,并以之试析其它作品。4 .了解词的几个基本常识。教学方法 :1.趣味导入法。通过学生读评自写情人风雨离别场景的想像小文 ,点出“婉约派”的特色 ,导入豪放派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2 .师生互动法。师生互问、共读、同评、共赏作品艺术。3.自主学习背诵法。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解读提纲 ,背诵全词。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有关文学常识请一同学朗读者…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明察秋毫”“鹤唳云端”“怡然自得”“庞然大物”等成语的意思及妙用。2.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中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体会品味渗透于文中的童真童趣。2.理解作者儿时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品读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在初一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是写作者在成年以后回忆儿时充满乐趣的生活,是哪篇文章呢?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苏联作家乌斯托夫斯基曾说:“诗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这是童年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馈赠,…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4.背诵全文。【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翻译难懂的语句 (难点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以诵读带动理解,以诵读加速背诵。  2.理脉法。理清全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并带动背诵。  媒体设计  可通过电脑 Powerpoint系统做出系列幻灯片,一片一段,借此来强化对文章词义的理解及诵读、背诵,使用时同步出现。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步骤】  第…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运用比较评析进行批驳的写法。二、教学方法 从明确词语的意义及用法入手 ,正反比较 ,梳理文章思路。三、教学过程1 .知识链接 :在初一、初二时 ,我们已经学过了词、短语以及单句的有关知识 ,了解和掌握了如何正确运用词语、怎样使用句子的相关规则 ,回顾这些旧知识 ,对于今天学好这两篇短文 ,有重要意义。2 .布置默读《论“基本属实”》 ,感知课文大意。3 .查阅工具书 ,了解“基本”这个词的意思 ,联系课文内容 ,思考“基本”这个词应该选择的义项。明确 :“基本”一词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 :“①根本 :…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沿用“基本功简练十套路教学”的模式,教学实践发现该模式对普通高校学生尽快掌握武术套路,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作者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了把武术基本功训练与套路动作紧密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较快地掌握套路动作的教学方法。1实验方法步骤1.1实验对象及学时本实验设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抽取二年级卫检94.1-2班54名男生与畜牧94.1一2班79名男生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时间均为8学时。1.2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内容两组均为初级长拳第三路。实验组教学步骤,用1/2时…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重视诵读,发挥想象,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2.学习抓住鉴赏诗歌的切入点,步步深入鉴赏诗美。3.体会作品深广的主题,感受诗歌的"中国味"。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2.抓好切入点,鉴赏诗美。教学难点作品主题的深入探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步骤及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