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你对音乐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人会说:我喜欢音乐,它很悦耳。也有人会说:我不喜欢古典音乐,它不好听。还有人会说:我喜欢听摇滚音乐……总之,每个人的回答是不尽相同的。为什么人们对音乐的喜好如此千差万别呢?首先,要弄懂音乐是什么。《词海》是这样解释的:音乐是艺术的一种,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音乐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美学概论》上又说:音乐是以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作为物质手段,表现人的审美感受,从而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这两种解释都说到了"音乐形象",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对音  相似文献   

2.
我们所说的“音乐语言”,只是具有一种象征的含义,作为非语言的交际手段,音乐语言不象文学语言那样传达语义,而是感染自己的对象,或者直接传达感情。那么,这种音乐的语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作用究竟如何呢? 一、能唤起音乐形象,表达感情节奏,导入音乐意境。作为艺术总概念下的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不无相通之处,在音乐中,给思想感情以最佳审美形式的是由有组织的乐音所组成的音乐形象。在诗歌中,给思想情感以最佳审美形式的则是具有多重审美特性的语言所组成的文学形象,不同的表现形式,却具有相通的艺术思维。因此,历史上不乏出于同一意境,同一理想的诗作与乐曲。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牧神的午后》前奏曲,神秘其妙。这首乐曲就是德彪西为法国印象派诗人马拉美的长诗《牧神的午后》谱写的同名管弦乐前奏曲,前奏曲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人都有两只手,音乐教师也不例外。弹琴需要两只手,指挥需要两只手,就是唱歌,也得有两只手来协助传情达意。但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音乐教师要一只手伸向美术,一只手伸向文学。音乐是有形象的,不但演奏演唱者心中要有形象,就是听者,心中也必须有形象。当演奏演唱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和听者心中的艺术形象相契合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才能真正产生。《列子·汤问》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相似文献   

4.
<正>《昨日之岛:戴锦华电影文章自选集》是著名电影文学评论家戴锦华教授的第一部个人自选集,里面收录了一篇访谈和十篇关于电影理论和电影艺术的精选文章,既有发表于多年前的旧作,也有近年的个人访谈、电影评论和课堂教学笔记。该书有三个主要特点:其一,个人思想与影视艺术的结合。该书与书中的访谈同名,以艾柯的小说《昨日之岛》为题,取的是小说中的人物站在格林威治分界线  相似文献   

5.
所谓哲理性散文是指从习见习闻的生活现象或历史往事中发掘其内含的意蕴,表现个人独特感悟的散文。这类散文往往既有形象的叙事和描写,又不乏理性的光芒和思辨的色彩,既能够检查考生对文学形象的感受能力,又能检测其理性思维能力,所以近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大多采用这类文章,全国卷的如2000年的《长城》,2001年的《门》,2002年的《话说知音》;2004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也有不少省市选用了这类文章,如北京卷的“普希金”一文,天津卷的《春从心出》,广东卷的《说树》,福建卷的《书》,浙江卷的《白鹤翔集的记忆》等。形象与思路是哲理性散文阅读题…  相似文献   

6.
人都有两只手,音乐教师也不例外。弹琴需要两只手,指挥需要两只手,就是唱歌,也得有两只手来协助传情达意。但我此时要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音乐教师要一只“手”伸向美术,一只“手”伸向文学。音乐是有形象的,不但演奏演唱者心中要有形象,就是听者,心中也必须有形象。当演奏演唱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和听者心中的艺术形象相契合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才能真正产生。《列子·汤问》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  相似文献   

7.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享受活动,是一种读者的再创造活动。文学欣赏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首先,文学欣赏必须具备可供欣赏的客体(欣赏对象)。 客体是指具有较丰富内涵和较高的艺术质量的文学形象,这种审美对象又有三方面的特点:其一,必须具备美的属性或品格的对象。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巴黎圣母院》中的加西莫多。美是以真知为基础,以美为前提,包含着人类最为珍贵的积极肯定的本质和本质力量,同时具有形象性和宜人性。其二,客体应与主体的审美能力相适应。有人说:“欣赏音乐要有欣赏音乐的耳…  相似文献   

8.
音乐与文学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不同的艺术领域。音乐是通过声音的组合来表达创作主体的思想,而文学是通过文字的组合以语言为手段来表现目的。但是,语言与音响在表现形态上又有一致性,即他们都是用声音来展示内容,即使文学落实到文字上,也是可以通过声音来朗读的。从另一个角度上说,音乐与文学是不可分割的。文学可以为音乐提供创作素材,而音乐可以利用比语言的表现力更丰富的声音的多种结合方式来表达其思想内容。文学需要音乐的更好的体现,音乐中又有文学因素。所以说音乐与文学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9.
著《文艺复兴论》的丕特(water parten)有过一句话:“一切艺术都是趋向着音乐的状态。”诗歌是一种艺术,当然也趋向着音乐的状态。诗歌和音乐被称为“姊妹艺术”,所以,诗歌之趋向于音乐状态的程度更在一切艺术之上。 从中古以来,诗歌的演进完全是以音乐为根据(即趋向着音乐的状态),使诗歌完全音乐化,达到所谓“音乐的文学”。中国的词和曲就是与音乐融和的诗歌。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因此词称得上是真正的“音乐文学”。关于词之形成,元稹《乐府古题序》中说:“在音声者,因声以度词,审词以  相似文献   

10.
艺术未必属于人类所独有,而艺术必然是形象的,即使是音乐也是声音的形象。我们就是被形象包围着生活的。然而,并不是任何形象对任何人都是美的。这就是文学的形象的美的塑造的必要性,这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形象欣赏的差异性。中国文学批评是实践的、感性的、欣赏的、具体的,因而中国文学批评中的"象"的问题也是在针对文学的实践、文学的欣赏和文学的具体讨论中逐步发展其含义的。而在它的萌芽时期又并不是就文学而言"象",但又不能说与文学毫无关系。请看中国经典中的"象"是什么?圣人有以见天下之皤,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  相似文献   

11.
一八三五年,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果戈理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问世(收入《小品集》)。八十三年后,中国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创者鲁迅的同名小说《狂入日记》发表。两篇小说都以它尖锐的锋芒引起了当时社会的震动,也以它们的“同名”引起评论界极大的兴趣。究竟这两篇小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鲁迅在创作小说时受到果戈理哪些启发和影响?他们的小说在思想艺术上又有哪些异同?这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学形象是文学理论的重要论题之一。用语言艺术创造的文学形象与用其他艺术种类创造的文学形象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对文学作品来说,在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所创造的文学形象也不同。本文简要论述作为艺术种类之一的文学中手各种文学形象所共有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方面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可谓异曲同工 ,尽得其妙。正是音乐和文学完美无缺的结合 ,使得这两首诗得以闪烁着璀璨的艺术光辉。  相似文献   

14.
文学的世界是由系统性的文学形象构成的艺术世界。文学形象处于文学作品文本层次的"中心地带"。文学作品《牛虻》的成功,正是因为作者艾·丽·伏尼契成功地刻画了一系列的文学形象,这些文学形象构成了《牛虻》的艺术世界。其中文学形象亚瑟是作者挥墨的重点。亚瑟形象的形成是与作者当时的精神内在有着一定的联系,它是作者写作,读者阅读的知、情、意的全面展开。作者通过这个形象,表达着作品的深层意蕴并体现作者的审美理想。作品不仅描绘出亚瑟坚强勇敢的一面,也写出了亚瑟骨子里的懦弱,所以这个形象有其光辉的一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亚瑟正因为自己没有原则地爱,不能认清阶级斗争的残酷性,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5.
<正>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功能须经欣赏而得以实现,而欣赏的最起码标准就是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看看写的是什么,想想这是为什么,到最终明了有什么,不可"只以晓义为满足",而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激发学生文学阅读思维的方向上。特别是文学作品多以形象见长的表达,使阅读常有一望而知的感觉,但真要能读出点文学的"味"来,思维必须跟进。——沈中尧《高中文学教学的困惑与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6.
在印度《罗摩衍那》成书之前我国已经有猿猴能言、慧辨、善变的志怪文学,到《罗摩衍那》定型成书的汉魏时期,猿猴志怪说法已经臻于大全。唐代已经大量创作猿猴变人的志怪小说,但多数是"盗女"及祸害性内容。却也有积极性的开拓,由此飞跃而升华,成为孙悟空的正面而丰富多彩的形象渊源。而帮助玄奘出国境的"候者"正是孙悟空的原型历史人物。猿猴志怪文学的主要艺术方法是借助谐音,达到指鹿为马的违反事理而谐趣怪异的艺术效果。孙悟空形象与整个《西游记》正是继承了这个方法。孙悟空是中国文学土生土长的形象。哈奴曼影响"八证"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7.
在某些中学师生眼中,阅读经典、谈论经典、写经典,是既有分数又有风度的事;利用古人骗印象分,已经成为共同的默契;文学典籍是中学阅读极其重要的内容,但不是惟一的内容;写好高考作文是中学阅读的重要目的,但不是惟一目的。优秀的高考作文是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关注现实、有真情实感的,是说自己的想法的。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一直都深受重视,但中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却前景堪忧。首先是缺乏正确的观点,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在他的《语文:表现与存在》中客气地说“说许多语文教师不知道什么是阅读和解读,也许会犯众怒。事实恰恰就是如…  相似文献   

18.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分别被曹禺、林柯、李健吾改编成同名话剧剧本。三个改编剧本既有对原著艺术精神的认同,也有切身性的创造,它们在剧本文学和话剧舞台视阈建构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激流三部曲"系列。曹禺、林柯、李健吾的改编剧本与巴金的原著在文学体认和时代感知上的异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变革与文化转型中的文人生态与时代症候,透过"激流三部曲"的话剧改编可以再次定位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影响和意义,为巴金文学创作再评价提供另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陈雅丹 《儿童音乐》2007,(12):75-76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它通过表演形象地表达思想情感;同时,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而文学是用语言、儿歌、诗歌、散文、小说等艺术形式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曾经有人将音乐与建筑、绘画、雕塑联系在一起。建筑有"凝固的音乐"之称,书法被认为是"无声之音"等,音乐与诸种艺术有这样密切的联系,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着相通的共性。在现行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  相似文献   

20.
人书情未了     
《人书情未了》《我和文学有段缘》《永远的苏武》《感动,属于莫扎特》《昭君出塞》……这组文章最大的特点是它们所联想和感悟的对象各有不同——有作家, 有作品;有画家,有诗人;有文学,有音乐;有诗词名句,有历史人物……然而,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的写作都基于阅读(广义的阅读,阅读对象包括文学作品、历史故事、音乐美术等)。阅读是一种习惯,阅读是一种需要;阅读是一种体验,阅读是一种积淀。书(包括音乐、绘画)与人的真正相遇,在于它触动你心弦的那一瞬间,那是一种心灵的默契。阅读,然后用你的文字将你与作品之间的相遇过程、默契程度、心灵感悟记录下来,你会因此而多一笔财富——知识与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