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了解五月光辉灿烂的历史,引导队员学习灿烂五月历史,描绘五月新辉煌。活动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五月光辉灿烂的历史。活动过程:播歌曲《五月的鲜花》主持人甲: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五月,充满了生机;五月,充满了鲜花;五月,充满了灿烂。主持人乙:五月,鲜花走进了千家万户;五月,万紫千红;五月,花香迷人;五月,春光明媚。主持人甲乙:五月,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喜悦和希望。主持人甲:五月,有“红五月”的美称,队员们可知这是为什么?(队员自由发言。)四月底五月初的这一周,是全国的“爱鸟周”;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五月四日是青年…  相似文献   

2.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这深沉悲壮的歌声,在四中礼堂萦绕飘扬……大厅里的气氛时而肃穆,时而振奋。时而令人遐想。多少人胸脯起伏,心潮澎湃;多少人双眼湿  相似文献   

3.
5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5月的第一天就是国际劳动节。因此,“新教育实验”把每月一事的主题定为“劳动”——“让我们学会扫地”。  相似文献   

4.
英语和汉语中的被动语态差别是很大的,它们在句法界定、形式、含义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比较了这两种语言之后,我们不难总结出在英译汉过程中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了。大致可分为两种:翻译成汉语的被动句或者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  相似文献   

5.
五月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偶尔听到这久违的歌声,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感动和凝重的敬仰。漫步在夕阳下,瑰丽的落日渐渐隐去,我却怎么也描绘不出它曾经的辉煌,我忽然悟出:日出东方,日落西下,这难道象征着生命的轮回?转念一想,这些鲜花掩盖着的鲜血不也曾有过活生生的生命吗?也许,亘古以来,人类就与自然有着某种和谐,花木凋零已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了天然的诠释,只是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太自然了,自然得我们忽略了它的点滴。令我吃惊的是,眼前的一切竟与记忆的年轮有着惊人的相似:静谧中,柔柔的色彩隐藏着…  相似文献   

6.
静态是语言存在的状态之一,在静态层面上语言表现出多样性。要解读这种多样性的核心是句法层面的多样性。我们通过汉语句法为例发现句法层面的多样性体现出两种层级:一是宏观层级,即不同客体内容有不同句法形式表达或同一客体内容有多重句法形式表达;二是微观层级,即同一句法形式有多重句法变体。语言句法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描写这种句法层面的静态多样性,这是句法动态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甲:六月的花儿香…乙:没有五月的花儿多,你没听人唱吗?"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甲:六月里好阳光……乙:六月里的阳光好什么?热死了。甲:"六一"儿童节,歌儿到处唱。乙:儿童节干嘛要定在六月份呀?定在春天不好  相似文献   

8.
五月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这是一首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民族危亡之际缅怀抗战志士的歌曲。有一位叫李皖的记者在《读书》杂志上就以这首歌的歌名为题写了一篇回忆他中学老师的文章。当年他的老师把《五月的鲜花》的词谱写在黑板上,那一年他十六岁。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灵魂被深深地触动了。十几年后,李皖写了一封信寄给那位老师,  相似文献   

9.
“你真坏!” 女性往往这样表达对男性的特殊好感。要是一个男人也来一句“你真坏!”就是十足的娘娘气。可见,“坏”字的这种特殊用法具有很浓的女性色彩,这便是本文讨论的语言与性别的关系。 特别色彩在不同的语言里有不同的反映。比如上面的例句,如果自出英国女子之口:“you are realy bad!”那就是在直言不讳地对对方表示恶感了。可以说,“坏”字的这一性别色彩是汉语的一个特  相似文献   

10.
汉语文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中国人思考的神经与触须。而阅读教学所面对的正是呈现自身独特规律的民族语。汉语的用词组句偏重心理,略于形式,其语义语调的因素远远大于西方语言的“句法”因素。汉语由此充满着感受和体验的精神,故王力先生说,中国的语言是“人治”的。其次,我们民族讲天人合一,认为“一即是多,万即是一”,故我们民族的思维重整体与过程,尚直觉,  相似文献   

11.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句子结构的一个显著差异在于主语选择的不同。英语无灵句(inanimate sentence)和汉语的有灵句(animate sentence)是两种语言中常用的典型的句型。本文将对比英汉句型的生成模式,着重讨论英语无灵句和汉语有灵句的句法特征及其转化规律,从具体实例中归纳指出英语无灵句的“事非人为”的生成原则和汉语“事在人为”的构成规律,并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说明造成这种语言现象的深层原因在于两种语言的不同类型,即英语是注重主语的(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语言而汉语则为注重主题的语言(topic-prominent lan-guage),并认为这有助于我们发现英汉句子翻译的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汉语流水句是一种没有关联标记的意合型复句,和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系相比,流水句是汉语中特有的句法形式。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视角,基于语言类型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实例语料分析,从汉语的形态类型、句法类型及主语类型多维度探求汉语流水句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汉语缺乏丰富的形态标记,主语和谓语并不是句子必要的构成成分,话题与谓语动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语法选择关系是流水句的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在沁人心脾的芳香中,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80周年纪念日。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首80年前的今年感受“五四”前辈们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聆听他们对科学民主的执着呼唤,我们不禁感慨万千。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如果说“五四”前辈们的使命是拆除“旧房子”,那么他们几代后继者孜孜以求的就是建立新大厦。而今共和国的新大厦巍然几立在东方的地平线上,这可以告慰“五四”前辈们了。本刊编辑部也可以无限崇敬的心情怀念那一时代敲颦鼓而执长矛的健将──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人。1919年的…  相似文献   

14.
补语小句分析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结果补语结构中NP的句法语义性质和VP的构造形式。在结果补语小句的内部结构中,“了”是小句中“体投射”的中心词,即补语小句的谓语动词要先通过向小句内AspP的中心词“了”位置的移位来建立整个句子的“T链条”,才能保证句子得到完整的时态解释。“小句理论”对分析汉语结果补语结构和相关结构都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是汉语研究中一种值得重视的句法和语义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15.
汉语是意合型语言,而英语属形合型语言。汉英之间的这种本质差异就导致了两种语言的句法组合与语序大多不对应,此种情况在正式的商务汉英文体中比比皆是。鉴此,“分分合合”的策略是商务汉英句法翻译转换的必然选择。在商务汉英句法转换中,“合”的多、“分”的少;相反,商务英汉语句翻译则是“分”的多、“合”的少。  相似文献   

16.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置身其间,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世界。走在公园、街头和社区里,青翠的草地上开着红色的虞美人、金黄的万寿菊、玫红色的牵牛花,徜徉其间,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如此美丽的鲜花当然要把它们请进家门,同时也要与亲人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居家插花自然、简单、随意即可,饮料瓶也可当花瓶,一把扶朗花、康乃馨或玫瑰就可以让房间充满生机,搭配些黄水晶、满天星或勿忘我就更丰富了。1支~2支百合或天堂鸟单独插也很美,蔬菜、水果也可与花搭配,别有情趣。想把美丽的鲜花送给亲朋们,可是鲜花那么多,应该送些…  相似文献   

17.
重动句的句法语义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重动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句式,它具有突出的特点。重动句在句法上具有线性序列特点,在语义上具有立体语义特点,重动句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能够在一个句式中巧妙地化解句法和语义之间的矛盾。重动句的句法语义形式主要表现为三大类,即“动助”式,“动介”式和“动趋”式,每一大类之下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类。  相似文献   

18.
程慕宏 《学语文》2002,(1):22-22
先看句子:“写作,实际就是检阅你的军队,把那些无用的、在战场上不活跃的分子,当场抹去他的名字,叫能行的来代替吧。”这是孙犁先生《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中的句子,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此句疑有不妥,今略作分析,以为同行备课一助。 原句是一个“把字句”。“把”字句的句法特征是,“把字句中的动词不能再带有受事宾语,但是可以带其他性质的宾语”(倪宝元、张宗正《实用汉语语法》,第154页)。原句中“抹去”带有受事宾语“他的名字”,因此不符合“把”字句的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19.
略谈成语     
在汉语语汇的浩瀚的海洋中,成语是一块绚丽多采的瑰宝。它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也有力地说明,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发达的语言之一。 成语是有特定含义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拿句通俗的话说,就是“现成话”。 成语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口语语法》是结合语音因素系统研究语法的开创性著作。它旨出了语音和语法之间的密切关系,对语言单位和语法结构单位的确定和语言结构类型析描写时密切联系语音特征,将语言特征作为区分各种语言形式标准之一,并借助语音消除歧义。语音是汉语重要的形式特征,新世纪需要“句法、语义、语用、语音”相结合“四个平面”的语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