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灯》     
自读导言   《灯》是巴金的一篇含蓄隽永、意蕴深刻的散文佳作。它以“灯”为象征物,通过层层联想,透示出深刻的哲理。因此理解含蓄而意味深长的语句 ,把握“灯”的象征意义及揭示的人生哲理 ,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和难点。特拟自读要求如下:   1.反复诵读,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文中回忆、联想的几个故事串起来所表达的中心。   2.勾画出文中表意含蓄的语句,反复咀嚼,体味言外之意。   3.质疑、评价,能对文中显示的哲理发表富有创意的解释。 自读程序   1.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灯》的背景。   (解说 :自读提示和注释①是…  相似文献   

2.
《“挑战者”号追思》导教【自读要求】1 理解并学习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 2 学习层层深入的说理方法。【自读时间】一课时【自读过程】一、读课文 ,做词句积累 :故障 开拓 惊心动魄 震耳欲聋 启迪 “高处不胜寒”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二、再读课文 ,做信息整理 ,可做成卡片。三、归纳课文的要点 ,看看作者怎样层层深入的谈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的 ,并写成文字 ,作口头交流。四、讨论 :谈探索精神五、作业 :“谈探索精神” ,写成五百字左右的短文 (提示 :什么是“探索精神” ,人类为什么要发扬“探索精神” ,怎样体现“…  相似文献   

3.
《摆渡》     
【自读导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读出“作家”的感情变化。  2.理解人们对“最宝贵的东西”的不同观点和态度。  3.理解“摆渡”、“彼岸”在文中含义的变化,领悟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4.学习重点是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像,感悟“摆渡”的比喻意义。  (解说 :这篇哲理散文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内涵丰富而文字精练,可以看作一则现代寓言。寓意是什么?作者没有明说。读这类文章,应该反复研读文本,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设身处地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感…  相似文献   

4.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能快速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理清思路 ,理解作者思想、观点,明确课文中心意思。  2.在教师指导下能对课文内容进行一定的阐发、评价和质疑,并能理解故事中“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守旧老人”这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学习重点  1.指导学生琢磨、领悟课文中蕴涵丰富哲理的语句的含义。  2.明确本文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借鉴、吸收。  (解说 :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序言,指导学生自读本文,一定要紧扣本单元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四步”法主要分四个步骤阅读文本:首先是“精读”,要读通全文,从理解词语入手理解文章的字面含义,表层意思,即整体感知文本。其次是“解析”,从理解文章的语句入手理解文意,重点抓三种语句,一是抓住传达文中重要信息的语句,即能揭示文章内涵的语句。  相似文献   

6.
《警察和赞美诗》是篇自读课文,导读中,在理解小说的“欧·亨利手法”时,我让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并提出要求:1、找出文中幽默诙谐的语句,画上横线;2、分别换成平常的说法,以体会作品“含泪的微笑”的语言风格。同学们都认真地照要求做了。在此基础上,又启迪同学们归纳整理课  相似文献   

7.
涂祥俊 《江苏教育》2008,(14):67-68
在学习《军神》时,我问学生:“读了文中描写刘伯承的语句,你有什么感受?”过了一会儿,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读了这些语句,我联想到了,有一次,我削苹果不小心把手划破了,流了好多血,当时我疼得大哭了一场,跟刘伯承比起来我太不坚强了。”有的说:“我想起了上一次打针时,自己害怕得哭了。现在读了这些语句,我觉得自己太软弱了,我以后要向刘伯承学习,学习他勇敢顽强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孔 孟》     
自读导言 1.理解文中所引用语句的意思。 2.了解孔子、孟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差异。 3.分析造成孔孟思想言行不同的原因。 4.学习作者分析历史人物的  相似文献   

9.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读音准确、富于感情、流利地朗读两首诗,读出诗句的情味和涵蕴之意来。2.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整首诗表达的意象。3.初步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把握两首诗蕴涵的哲理。4.背诵这两首短诗。学习重点1.准确、有感情、流利地朗读两首诗。2.理解其表达的哲理和意象。自读程序1.要求学生阅读“自读提示”,对诗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将“自读要求”交待给学生,让学生明确目标。(亦可组织学生讨论自定目标,教者适当点拨,更能形成学生自读能力。)3.指导学生自读两首诗,达到相应目标。①感受性阅读全文,初步把握两首诗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正确认读“伶、俐、扬、普、刚、骄、傲、谦、虚、迪”10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摹“伶、俐、扬、骄、傲、迪”等字;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理解“聪明伶俐、幽默、启迪”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关键语句。3.体会“谦虚是一个人的美德,即使取得了成就也不应该骄傲”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读准“伶”的字音,正确书写“傲”;联系上下文理解“聪明伶俐、幽默、启迪”等词语的意思。2.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感受人物特点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尔》这篇文章正是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本课时必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诺贝尔身上这种可贵精神,启发他们学习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基于这样的分析与思考,在教学设计中立足文本,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段,仔细品读,走进文本,用心感受主人公的伟大品质,体会文章层层推进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在通读课文和复习文体知识的基础上,较快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抓住对题目、重点段和中心句的分析,全面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结构特点。  3.借助文中的关键词句和中心句,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4.了解科学知识,发扬科学精神,反对“数字”迷信。  5.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总分结构;举例子和拟人化的说明方法;明确、丰富而生动的语言。  学习侧重点  1.对题目的分析;对重点段的分析;对三部分中心句 (兼有过渡作用 )的分析,全面掌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特点。  2.文章体现出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理解全文内容,了解、学习居里夫人的人格美(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理解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和她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之间的因果关系。2.学会并使用本课的生字词。3.熟读并背诵文章的第1、7自然段。4.课外阅读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学习侧重点1.对文意的理解与概括。2.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解说:本文是伟人自述,又是翻译文章,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学习重点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上。只有弄清了文意,才便于学生学习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全文是“伟人名言”,且有一定的哲理性,所以提倡学生背诵。)自读程序1.学习“自读提…  相似文献   

14.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感情。2.查词典,理解“自读提示”所列词语含义,对生字生词注音、释义。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四字成语,着重领会关键词语的作用。4.揣摩作者以深沉的笔触,明朗而优美的语言,细腻而生动地记叙了动物之间为生存而抗争的曲折故事,从中引发思索和联想,体会人生应如何正确对待生与死的内涵。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作者的选材角度,理清文章的脉络,品味目睹斑羚飞渡那惊心动魄场面之时作者蕴涵的感悟。学习侧重点1.学会朗读,从课文的意境中剖析动物世界,体会作家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5.
【自读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给生字注音 ,理解“自读提示”所列词语含义 ,并加以积累。2 .整体感知 ,领悟“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3.品味文中富丽典雅的语言 ,丰富词汇 ,积淀语感。〔说明〕 散文的阅读重在“感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揣摩语言 ,说出自己的内心阅读感受 ,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自读程序】一、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 ,勾画生字、生词 ,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2 .学生朗读课文 ,理清思路。围绕“为什么提醒幸福”、“什么是幸福”、“怎样享受幸福”进行梳理 ,并圈点批注自己深有感受的句子。3.以学习小组的方式交流…  相似文献   

16.
在历年的中考中,古诗文都是一个必考点。考题范围不脱离教材所选课目,内容不外是读音、字词解释、语句理解、朗读默写以及语文常识。其中考生感到难度最大的莫过于语句理解了。而恰恰是这一考点又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频繁出现,且有分值增大的趋势。那么,我们如何攻克这一难关呢?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据此,笔者认为,要想解答好语句理解这类题,还是要从“了解内容”入手。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即主题思想。文章的主题思想是统领全文的关键,是…  相似文献   

17.
【自读导言】  《白蝴蝶之恋》通过对一只受伤的小蝴蝶的情感倾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然的思考。  学习这篇文章应多在诵读、品味上下功夫。  (解说:本文情感丰富而复杂,自读时,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理清文章思路,圈画抒情味极浓的语句,仔细揣摩。对文章主旨,可让学生各抒己见,不必刻意求同,也可让学生课前自读,把发现的问题写在卡片上,课上交流、讨论,教师再作点拨。 )【自读程序】  1.大声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①圈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清障碍。  ②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把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  2.再读课…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四步法主要分四个步骤阅读文本:首先是精读,要读通全文,从理解词语入手理解文章的字面含义,表层意思,即整体感知文本。其次是解析,从理解文章的语句入手理解文意,重点抓三种语句,一是抓住传达文中重要信息的语句,即能揭示文章内涵的语句。二是学生感兴趣的语句。三是一些疑点、难点,对这三种语句要精心研读,以求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再次是感悟,悟出内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目标表明,阅读课要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体验课文丰富的内涵,感受语言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20.
《赤壁赋》     
自读导言  1.理解作者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乐观的情怀。   2.体会文章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写法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4.进一步了解“赋”的有关特点。   (解说:“自读要求”要依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指导学生自读本文,基本的要求就是理解作者月夜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触景生情,联想古今人事,借题发挥,所抒发的内心感慨。   景、情、理的水乳交融和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是本文的显著特点,要指导学生将此作为学习的侧重点,弄清文章“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