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现时通行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小说作品占有较大的比重,可见鲁迅在教育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一代又一代教育家多么深切地期望青年学生能够读懂鲁迅作品,认识鲁迅,学习鲁迅。学习鲁迅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2.
一代文学宗师鲁迅用手中的笔为我们塑造了许多艺术典型:祥林嫂、阿Q、闰土……同时也以其崇高人格、深邃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读者。然而曾几何时,有人说鲁迅“偏激”、“激进”,作品离现在太久远。是的,鲁迅作品对中学生而言,不乏“晦涩”,可是作  相似文献   

3.
鲁迅,已然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鲁迅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之不可缺的要素。早已得到多数教师的认同。但是,中学生阅读鲁迅又显然有别于成年人。中学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如下问题:如何选择适合中学生实际的文本?如何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如何选用得宜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缘起数十年来,鲁迅以其崇高的人格,深邃的思想,激动着一代又一代青年读者的心,导引着他们人生前行的正确方向。今天,有人曾抱怨鲁迅离开我们的时代远了,作品太深奥。是的,鲁迅离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已比较远,作品不乏晦涩,可是,作为一个民族的精魂,  相似文献   

5.
钱理群 《中学教育》2006,(12):10-15
北京大学名教授钱理群先生,走进中学讲堂,为中学生们讲授鲁迅,激起强烈反响。他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事情?他怎样让鲁迅从“神坛”走进中学生的心田?钱理群先生为此在上海建平中学作了一个演讲,其中有许多东西不仅仅是搞科教育的老师应当关注,所有教育工作都可以从中接受启迪。 现将演讲全刊载如下,希望能够引起读的关注——若干字为了简洁的目的,略作调整。[编按]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市场经济繁荣,学术研究相对冷落的情况下,鲁迅研究领域仍有可圈可点之处。一大批专家学者严谨治学,也有一部分人有意贬低鲁迅。有的人用所谓的新观点评价先人,调侃前辈,甚至没有根据地胡乱评论。正当的学术争议能够促进学术发展,不健康的学术空气却能滋长虚浮之风。今天,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并客观评价?一些中学生不喜欢鲁迅作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作品共24篇,另外还有几篇论述、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这个数目几乎占全部课文的十二分之一。一个中学生在六年的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知名作家将近二百人,而鲁迅一人的文章竟占了十二分之一,可见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就我在三十年中学语文教学生涯中接触到的语文教师和学生来看,总的说来对鲁迅作品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有些学生常常说:“鲁迅作品半文半白的,我读不懂。” 为什么效果不好?主要是有些学生没有学懂,因而也就不愿意学。可见,能否学懂是愿意不愿意学的前提。本文想侧重谈谈怎样使学生读懂鲁迅作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情感教育,提高中学生的情感素质,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一、教学时可借助教材,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如在讲《藤野先生》时,学生无不为青年鲁迅愤世嫉俗、弃医从文的壮举而喝彩,同时也为鲁迅在“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中所迸发出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震撼。下课后,不少学生在议论:作为90年代的热血青年,该怎样像鲁迅那样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怎样找到自己的位置?二、情感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有强化、调节学生的认识过程的功能,所以教学时教师要着…  相似文献   

9.
鲁迅著名的回忆录《藤野先生》一直作为传统篇目编入中学语文课本,它滋灌了一代又一代中学生。他们永远忘不了满怀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的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遇到了一位令其最崇敬、最感激的藤野先生,忘不了藤野先生对来自弱国的青年的热诚关心、严格要求,以及他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10.
谁都可以谈鲁迅,又谁都谈不好鲁迅。这是一个注定要受到质疑的论题,那我为什么还要和中学生谈鲁迅呢?因为我觉得小而言之,中学生绕不过鲁迅,大而言之所有的中国人,包括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都绕不过鲁迅,鲁迅已成为我们民族历史上永恒的存在。尤其是高三的学生,如果能恰当地写点鲁迅,必然会使你作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增色很多。那如何谈鲁迅呢?  相似文献   

11.
鲁迅作为中国文学历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所倡导的文学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很多作品也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在中学生人格完善与精神塑造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对鲁迅作品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要求中学教育工作者要立足鲁迅作品本身,挖掘其中蕴藏的教育价值,同时结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带领作用,帮助中学生认识和感受到鲁迅作品的精华和思想内涵,在收获文化知识的同时,思想与品德也能够得到完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12.
李燕花 《学苑教育》2012,(21):77-77
鲁迅作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堪称经典,能让读者回味无穷、百读不厌,经得起时间考验。鲁迅作品教学价值十分丰富,学习鲁迅作品,有利于中学生阅读、反思,有利于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艺术品味的培养。但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提起鲁迅作品的解读和教学,大家普遍的认识就是,鲁迅的作品难教、难学。当前有几句流传很广...  相似文献   

13.
有许多的中学生朋友来信询问,“鲁迅小说中的我是不是就是鲁迅自己?”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鲁迅小说中的“我”有些有他自己的故事,有些则未必,而有的并非以“我”出现的人物则又有鲁迅的影子,但无论哪类作品,鲁迅的小说都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下面就从叙述、故事、“意思”(鲁迅语)三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孙庆佶 《江西教育》2004,(12):36-36
最近,有幸相对集中看应聘语文教师的课.得到一种便利。七八位教师都讲鲁迅杂文《拿来主义》,反复比较,甚感有趣:尽管讲课教师来自四面八方,讲课风格迥异,但是,在讲鲁迅杂文时所表现出来的拔高、拘谨和“宏大叙事”的倾向却是一律的。可见,《拿来主义》这一篇长期保留的老课义,在特定语境下一代一代教下来,已然形成同定套路,颠扑不破。愚以为与新课标的要求,同语文教学改革大方向存在差异和距离,未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杜哲 《课外阅读》2010,(8):183-184
鲁迅作为上世纪中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对中国近代化民主,科学的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时代变迁,文学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又面,临着新的问题:鲁迅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中对于人们的影响没有从前那样深远。鲁迅在新时期受到挑战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是在历史的逐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莫怕周树人     
夏发祥 《学语文》2011,(1):34-35,62
中学生中流行一则名为“三怕”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在众多的作家当中,唯独怕“周树人”,可见学生对周树人“怕”的程度是多么深。不仅学生怕学,不少语文教师也怕教鲁迅的作品.认为其作品难教。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被神化,中学生越来越疏远鲁迅。曾经在中学生中作过一项调查:有7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鲁迅,其中有近7%的学生排斥鲁迅,85%的学生不愿阅读鲁迅的作品。不仅中学生疏远鲁迅,就连小学生也觉得鲁迅面目可憎,高不可攀,小学语文教师更害怕鲁迅教学。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的记实散《背影》历经几次教材政策,始终被列为中学语课中的精读篇目,那么,为什么这篇军于1925年的章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去学习它、欣赏它、品味它呢?  相似文献   

19.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课本里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占有一定的地位。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文学作品深受广大人们群众喜爱,广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年轻人,下面谈谈我对鲁迅小说的教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鲁迅读本》是一本关于如何引导中学生阅读鲁迅其的本。读本指出,了解鲁迅其要有一个过程,即:感受鲁迅一阅读鲁迅一研究鲁迅,从而引导学生走进鲁迅的世界。总之,“读点鲁迅”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