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栏目剧与电视剧既十分相似又有所不同。从根本上来看,栏目剧更具有平民化叙事特征。这里所谓平民化叙事,指的是从叙事形态到叙事话语一系列叙事行为上与大众日常生活相一致的状态。为此,本文从操作手法、地域性文化色彩以及叙述手法等几个方面阐释了其平民化叙事的一些特色。从而得出结论:栏目剧就是栏目剧,它是最为"草根"的一种叙述形式,它可能会像网络文字如博客一样成为"草根"的狂欢,但不应该从此功成名就,登堂入室,成为某种"高雅艺术"。  相似文献   

2.
土地信仰的社祭在粤港澳大湾区形塑具有共通的文化符号表征系统的民俗认同,同时也建构处于信仰阶序核心地位的国家认同。追溯民俗文化传承的内在逻辑,土地信仰形塑民俗认同达致国家认同的路径,亦是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符号机制过程。通过"社"的地域文化景观的叙事、语言文字的叙事、仪式行为的叙事等三维符号叙事路径可以建构土地信仰立体的符号形式与结构谱系。土地信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语境中,经由民俗认同建构的国家认同具有特殊的叙事意义。  相似文献   

3.
傅正科  何镇飚 《东南传播》2012,(12):154-156
媒介存在于社会环境之中,话语及叙事为权利控制。话语影响受众的主体性的建构,并影响其需求与欲望。电视剧在"房产"作为叙事主线的同时,对"房产"符号进行神话,当神话将"房产"指向一种必需品时,内部话语将外化为购买者外部购买行为。本文拟从主题结构、叙事模式、符号渲染等角度,对"房产"的神话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宣振宇 《今传媒》2022,30(2):85-87
影视作品的文化传播需借助媒介来呈现,历史剧的传播也不例外,其中"叙事"在传播中的占比较大。文章以《觉醒年代》为研究对象,以视觉媒介的形式,从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符号、叙事意象等多个维度分析历史剧的传播方式,以文化传播相关理论为导向,研究分析历史剧的文化传播新图景。  相似文献   

5.
刘晨 《新闻传播》2012,(4):33-34
"第一频道"是俄罗斯国家控股的电视台,覆盖面广,收视率高。它既保留了前苏联时期的电视新闻风格,又受西方商业化的影响,在俄罗斯电视新闻中,叙事化是其新闻发展的核心,新闻节目叙事化风格体现了人性关怀,更充分地分析了叙事学中所提出的"当某一事具备叙事者通过叙事行为将某些叙事载体传达给接受者时,这一过程便是完整的叙事行为"这一概念。本文将从俄罗斯当前电视新闻中叙事主体和叙事方法入手,分析俄语电视新闻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与后现代联姻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情境与文化行为,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新挑战。其一,大众以平等姿态进入信息生产,话语权力结构的分散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提出了挑战;其二,网状信息传播结构促进了意见的分享与聚集,"差异"作为价值标准被广泛肯定,主流意识形态的普遍性原则趋于失效;其三,信息内容趋于平面化,形象叙事、微叙事、娱乐叙事、虚假叙事掀起了文化消费的狂欢,人们与理性的意义世界相疏远,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产生抵触;其四,自媒体塑造出碎片化的受众,他们的流动性、交往性和开放性使主流媒体的宣传对象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也使社会风险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7.
王金枝 《视听》2022,(2):54-56
青春校园网络剧的叙事大致分为用户生产期、专业平台制作期和成熟产业期三个阶段.其叙事三阶段的差异呈现出青春校园网络剧在叙事视角、叙事内容、叙事手法、文化内涵上的转变,主要表现为由"全景式"转向"焦点式",由"青春爱情中心论"转向"青春多元论",回归现实主义,逐步向主流文化靠近.这些变化是青春校园网络剧探寻自我价值的必由之...  相似文献   

8.
李文英 《现代传播》2017,(11):102-105
探讨中国人类学纪录片的叙事表达机制,可从叙事伦理表达机制、时空叙事机制和"元叙事"传播战略等方面展开。叙事伦理机制体现在讲故事的策略和叙述伦理;时空叙事机制强调突破传统叙事形态,关注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的延展性;"元叙事"传播战略侧重于话语表达与"讲好中国故事"的关系互动。中国人类学纪录片叙事表达应超越西方文化表征体系,建构叙事的"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9.
罗艳 《今传媒》2011,(9):74-75
在文化工业时代的大背景下,电视媒体叙事方式呈现出浅表化、泛娱乐化,以及对经典与传统的消解,而凤凰卫视秉承"深叙事"与"冷思考"的叙事风格,以其跨越时空的叙事方式以及人本化的叙事理念,为电视媒体叙事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讲好故事"能够帮助文创产品品牌注入文化符号来获取消费者的认同,借此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叙事学、传播学和符号学为基础,通过分解故事叙事的要素,来挖掘故事叙事在文创产品品牌传播及创意设计中的文化符号的提炼。故事与生俱来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引起受众共鸣和感知事物文化魅力的一种有效传播方式。将故事的叙事方法运用到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形象塑造及传播中,形成一系列深植人心的品牌或产品故事,能够助力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文化加值,赢得受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作为体育文化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当代传媒推动并建立起一个具有典型中国特征的"明星体育"文化机制.在这一机制中,明显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媒介叙事策略.这就是娱乐叙事、英雄叙事和反思叙事.通过对这三重叙事策略的考察,可以充分揭示出中国当代体育传播中所包含的商业主义诉求、意识形态表述、民族身份认同、国家形象塑造等多重文化内涵,进而揭示出中国当代大众传媒的复杂文化生态及其弊病.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叙事理念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将叙事转向下的叙事认知、叙事医学、图书馆叙事和叙事图书馆与福格行为模型B=MAP相结合,提出从激发人类健康行为动机、培育人类健康行为能力和获取人类健康行为提示3个维度发挥图书馆的优势,从平台、资源、空间、服务和馆员5个方面构建图书馆健康促进服务框架及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戴清  陈琰 《现代传播》2007,(5):94-96
近年来,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创作蔚为大观.本文结合创作实践,分析了该类型作品在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上具有的艺术特色其叙事时间一般都短于故事时间,注重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择取和提炼,常常选择富有深意的叙事时刻与叙事时段;在叙事空间的把握上往往带有怀旧色彩,"老屋子"、"小屋子"蕴含着鲜明的情感象征与文化韵味,与其文化价值与伦理价值取向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于文 《出版科学》2016,24(2):20-24
跨媒介叙事是媒介融合趋势在文化内容生产领域的具体表现,也是我国出版、影视、动漫等传媒产业实现互联网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跨媒介叙事对作品创作、使用和传播行为的颠覆使版权问题成为跨媒介叙事的发展瓶颈。从协同叙事和社会化叙事两个维度对跨媒介叙事的行为本质进行透析,分析植根于这两种新型创作方式中的版权冲突,进而从版权许可制度创新、版权经营制度创新和版权法配套改革三个角度对版权冲突的应对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5,(8):40-45
叙事伦理是伦理批评与形式批评的有机融合。现代文艺批评的"叙事转向"与"伦理转向"促成了叙事伦理批评范式的形成。农民工电影的叙事伦理,呈现国族伦理的宏大叙事、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消费伦理的大众叙事三分格局。农民工电影的叙事伦理存在三大问题:真实性问题、普世价值问题、审美超越问题。农民工电影叙事伦理最有价值的是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文艺的自由表达依赖于创作主体奉行自由精神,更需要自由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陈兵 《出版科学》2018,26(2):92-95
在阐述数字叙事领域互动理论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学者玛丽-劳尔·瑞安(Marie-Laure Ryan)的"数字文本用户参与层理论",分析超文本小说、互动游戏、虚拟游戏等数字叙事中的用户参与行为.指出随着用户参与数字叙事深度和广度的加强,用户的参与行为在整个故事生成中的作用更加重要,但用户的参与行为始终受到故事情节和数字叙事系统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当下的时代背景和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向,让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处于"封闭与开放"的双重节奏中,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是碎片化的文化事象,而是有着与中国社会文化延续同步的体系性。基于此,笔者梳理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历史与文化叙事,并借用"文化中国"的概念,展示出"国家"叙事如何通过历史、地缘和文化的表述,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被延续、解构和重构。与此同时,本文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与复兴,对于当代构建"国家"叙事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韵莟 《东南传播》2021,(9):132-135
2018年至2020年的两年时间里,观察式综艺节目作为一个新兴的综艺节目类型迅速走进观众的视野并很快赢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赢.此类型综艺节目充分运用"观察"二字,设立了两个现场的观察室,创立了一种新颖的节目模式."观察"是经历了多种感知行为并产生思考的过程,运用到节目中,既是该节目类型的外在:叙事模式;也是内在:叙事内容和核心.多向的观察模式、真实的社会话题、敏感的社会关系,让此类节目呈现出了多样而深刻的叙事价值,从聚焦与审视、互动与责任中探寻文化中国下电视节目的 叙事价值与媒介责任.  相似文献   

19.
王鹤 《视听》2018,(11):64-65
本文从电影叙事语境出发,以抗战胜利后到"十七年"这一阶段的抗日电影为论述重点,通过对比的方式阐述抗日电影在这一时期叙事主题的变迁,包括文化社会语境对叙事主题的影响、该阶段抗日电影叙事主题变迁的具体体现,最后提出该阶段抗日电影主题的变迁对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下抗日电影叙事所产生的启示,即以叙事语境为依托才能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挖掘出抗日题材电影叙事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叙述行为可以使相同的叙述内容产生不同的叙述话语.同样的妇人杀夫的故事框架,电视专题片<忏悔录·情怨>和小说<杀夫>的叙事者依据不同的叙事"所指"和叙事手段,构筑了叙事结构类似的不同文本.通过对两篇文本的比较研究发现,电视叙事和小说叙事在叙事者、叙事角度、叙事结构等方面既存在差异又有着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