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的途径和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同的教育类别、不同办学层次、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办学方向和特点,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本文结合林科类高职教育的一些特点,就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作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2.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的特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我国工科教育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人才规格多样化的要求,我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2+2”...  相似文献   

3.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社会、企业共同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要素结构式样、运行方式以及评价机制的总称。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从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革新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联合培养等方面入手,对教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面对新世纪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 ,高等学校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努力改变传统培养模式专业范围狭窄、课程结构固定、服务面向单一的状况。大连理工大学在长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首要任务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多方探索 ,坚持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逐渐实现了由较窄专业口径向较宽专业口径的转变 ,共性培养向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培养转变。一、按大类招…  相似文献   

5.
董淼 《教育教学论坛》2012,(36):140-141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目前,高级护理人才尤其是英语护理人才被国家列为四大紧缺人才之一,加快护理人才培养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的优先发展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的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本文在分析高职护理人才尤其是英语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基础上,结合护理人才市场需求,提出了当今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策略,为推进高职英语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6.
创新创业教育体现了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根本性要求。地方应用型高校要积极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立足学校实际,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目前,高级护理人才尤其是英语护理人才被国家列为四大紧缺人才之一,加快护理人才培养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的优先发展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的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本文在分析高职护理人才尤其是英语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基础上,结合护理人才市场需求,提出了当今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策略,为推进高职英语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是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学校建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内部管理体制、构建双师结构队伍、课程体系开发、工学结合模式实现方式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理清学校在具体操作工学结合时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对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系统、开放、动态等特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模式陈旧、理论研究不深入、盲目借鉴等问题。需要站在社会与学校相融合的视角,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实践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环节着手,科学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在一定教育时限内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培养方案、培养规格、学制及教学过程等诸要素的组合。它从根本上规定了学生在完成该时限内学习任务后能  相似文献   

11.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其实现的方式,是学校教育思想和教研教改思路的具体体现。日前教育部虽给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定位,但因人才培养直接涉及到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如何构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如何落实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院对“数控加工技术”、“电气自动化工程”两个部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首先对国内外本技术行业的工作领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对专…  相似文献   

12.
传明容 《考试周刊》2009,(31):214-215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未有机衔接,人才结构与需求存在差异,社会需要的新兴学科发展滞后。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养、“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可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订单教育目前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主要模式,如何从政府、学校、企业这三个方面为订单教育提供物质和政策保障,从而促进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良性发展,是文章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文章认为加强政府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持力度,提高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以及进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创业教育制度供给,充分发挥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内涵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走自发内生的创新之路,满足社会需求,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和实践创新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制度供给具有良好的交互属性,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实现创业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的交互、创业教育体系与学校办学定位的交互以及创业教育体系与社会需求的交互,其具体实施路径主要表现为:组织治理结构融入学校办学的顶层设计、课程体系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变革、评价机制凸显社会需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与观念。地方工科高校如何构建一个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此以我校化工专业为对象进行有关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技工荒"的形成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有着社会、企业,学校多层面的深刻背景,是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文章提出校企合作、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文章探讨了南华大学法学专业在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创新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些实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够为学校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工程建设做出学科的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8.
姬慧 《成才之路》2014,(18):I0004-I0005
工学结合是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种人才教育模式,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模式。只有采取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其次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而最重要的是必须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海峡两岸产业交流的深入,面向海峡两岸和海外的机械工程人才培养要求具有复合性、具有创业能力和创新性能力。从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的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发,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提出了以工程设计为脉络,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勇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与学校的"三链结构"相适应,以科学的课程安排为基础,以强大的学科优势为支撑,借助于创新性强的知名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本文对大学生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评估标准,管理策略等诸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进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实验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师》2014,(Z2):191-192
<正>一、研究背景: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对"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进行正式界定,指出"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应用型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权威部门首次对应用性人才培养这一概念所下的官方定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