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三南铁路温泉隧道下穿綦万高速公路,以此提出超浅埋隧道安全施工技术,即在隧道下穿施工前,采取大管棚超前支护,隧道下穿时洞身采用三台阶七步预留核心土弧形法机械开挖、利用满铺钢栈桥加强高速公路路面防护,同时根据路面下沉监测及洞内监控量测反馈信息指导施工,并采取限速、封闭施工区域行车道等交通管制措施,实现超浅埋隧道安全穿越既有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2.
谭丹 《华章》2012,(10)
隧道洞门作为桥隧连接工程中隧道与桥梁直接相连或相交的重要部分,在连接隧道与桥梁或隧道与路面路基传递受力、保持边坡稳定性、保证公路通行顺畅无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隧道洞门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隧道的施工质量,间接影响着桥台或路面路基的位移和沉降大小,并最终影响高速公路的运营状况.桥隧连接工程中的隧道施工多是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对复杂地质下隧道施工技术进行总结探讨对桥隧连接工程的施工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速,但是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施工条件,研究和制订相应的施工技术和应对措施十分必要.针对盾构隧道穿越下沉式广场、下穿既有下立交以及下穿高架桥墩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针对类似情况的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速公路大跨度隧道在软弱地质、富水、浅埋、偏压等复杂情况下,系统地讨论进洞、开挖施工方法,介绍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和具体的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5.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成套技术[项目简介]本项目针对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这一重大工程科技难题,开展了路线勘察设计、跨峡谷桥梁、复杂结构隧道、路基路面、新型建筑材料、营运安全和建设管理等7个重大方向的研究。创新  相似文献   

6.
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路网完善的需求,高速公路逐步进入山区。高速公路由于其线形指标高,工程艰巨,投资巨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非常严重。随着环境保护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对于山区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山区公路环境载体主要是自然环境,也是地质环境。山区一般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切坡、填沟、打洞(隧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这就使得其对于铁路运输层面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想要进一步地提升铁路运输的品质,就需要强化铁路隧道的施工技术。本文主要就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进行探究,分析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应用的重要价值,对当前我国所设定的铁路隧道施工要求标准进行探究,简要地分析偏压隧道以及软弱围岩隧道的特性,确定出复杂地质条件下所应用的施工技术,完善各类问题的处理措施,尽可能地提升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准,强化企业的自身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8.
日益增多的山岭隧道多处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的地区,以我国西南地区尤甚.在山岭隧道的勘查和施工过程中,常伴随着岩体破碎、岩溶、岩爆、煤层瓦斯和采空区等特殊工程地质问题单独或者交错出现,带来严重安全隐患,耽误工程进度.超前地质预报是山岭隧道施工过程中有效避免此类工程地质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简要论述了华蓥山隧道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地质雷达探测掌子面与开挖掌子面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了山岭隧道施工中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应用成效,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9.
结合渝遂高速公路梨树湾隧道工程,开展了超前地质预报、隧道变形与结构应力监测与试验,通过施工监测,控制隧道施工各工序,确保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震反射波法超前预测系统的原理及主要技术手段,以栋梁坡隧道工程为实例,针对隧道复杂的地质条件,施工过程中将超前地质预报和地质素描调查相结合,先对隧道全段范围内地形、地层岩性等进行全面核查,然后结合核查结果运用地震反射波法预报掌子面前方的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围岩完整性等地质信息。开挖后验证情况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为后续预防突水塌方等隧道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提供数据支撑,有效保证栋梁坡隧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高速铁路隧道的快速湿喷技术,以混凝土喷射机械手在贵广铁路高天隧道出口的实践应用为例,从初期支护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控制、湿喷操作技术、风压风量控制、质量控制、速凝剂掺量等方面对喷射机械手湿喷混凝土的过程进行阐述和分析,并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经过选择优良的湿喷机械手在高天隧道中的成功运用,以期为其他公路、铁路等隧道的初期支护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实践证明湿喷机械手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兰新高铁是我国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原高速铁路,其隧道建设是高原高铁的中心枢纽,它是沟通甘、青、新三省区城市建设的核心项目,如何安全快速推进隧道施工,安全施工管理的重点是安全风险分析与有效控制;立足于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承建的兰新高铁祁连山、大梁两座Ⅰ级高风险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实际,分析风险存在因素,并提出具有实用价值的风险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速铁路软弱、浅埋超大断面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三台阶七步法两种施工方法分别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和开挖方法的科学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施作大管棚超前支护的前提下,三台阶七步法比较合理.研究结论为同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张吉怀高速铁路项目工程,阐述了三维全断面自动扫描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该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隧道超、欠挖,隧道初支、二衬混凝土方量,确保隧道开挖、初支及二衬断面均满足设计要求。该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框构桥顶进施工工艺要求的顶进降水和开挖土体卸载势必造成地表沉降。而高铁对沉降要求极高,因此临近运营高铁顶进施工与保证高铁的运营安全相互制约。结合天津武清翠亨路临近高铁顶进铁路立交桥工程,按照顶进过程分阶段分析,采取注双液浆预加固路基、调整开挖土方顺序,同时对止水帷幕采用观测井、回灌井等监控措施,以及在防“扎头”、防偏位、防土体坍塌、后补底板和后补刃脚施工上进行创新,保证京津城际的安全运营,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安全监测是高速铁路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关系着铁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本文就沪昆高速铁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测技术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圆满解决了安全监测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结合部分高速铁路施工实践,总结高速铁路施工中的测量工作,阐述施工复测的必要性和施工测量的重要性,重点论述构筑物变形观测的重要性和技术要求,对高速铁路施工中的测量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淮南铁路是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张静江为解决淮南煤外运困难主持修建的。此路的修建完全依靠国内的资金和技术人员,建设速度之快,工程造价之低,运营效益之高,堪称国内一流,是当时中国铁路建设成功范例之一。淮南铁路的建成通车,对安徽近代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跨度拱桥日益增多,拱座基础的结构形式也越来越多,尺寸也越来越大。大瑞铁路怒江特大桥采用了斜竖撑复合基础,基础斜撑倾角为30°断面尺寸为6m×15m.斜撑开挖、装渣、出渣、支护、防排水等各项工艺较常规隧道斜井施工较为困难,出渣难度尤为突出。本文在常规斜井施工工艺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开挖支护作业方式,优化机械化水平、施工速度,对大倾角斜井施工技术发展有一定推动。  相似文献   

20.
西安地铁半坡站出入口暗挖隧道下穿纺织城铁路专线,设计采用桩基础进行轨道加固。应用计算软件,通过铁路专运线在加固前后,受下穿暗挖隧道施工影响所产生的沉降大小的数值计算分析,讨论加固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