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无论是在课堂这个小社会,还是在社会这个大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在其问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生活因变化而丰富多彩,课堂因创新而和谐生动。要创造和谐生动的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演好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无论是在课堂这个小社会,还是在社会这个大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在其间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生活因变化而丰富多彩,课堂因创新而和谐生动。要创造和谐生动的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理解角色?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就是他的角色。他享有一定的权利,履行一定的职责,并被要求去实现社会对他的期望,这就是角色期望。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角色期望,他就具备了明确的角色意识。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写作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这个需要给学生“减负”的教育大背景下,如何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让课堂焕发无穷的魅力,从而使课堂深深地吸引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罗羿 《四川教育》2005,(2):69-69
新课改下的语课堂,应该是教师、学生、本之间真情对话的课堂,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师生才能在其中不断收获。对话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学会倾听,当好学生的“热心听众”。本案例中,当学生说鱼钩没有倒钩时,教师愣了片刻。其实他已经明白那个学生说错了。但教师没有马上否定,而是让他接着说下去,甚至故意准备要把倒钩添上去,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大港第五中学校长刘炳昭是一位善于思考敢于实践的校长,他热情、大气、勤勉,对教育充满激情。他认为学校的教育质量应实现健康增长,在此前提下,他带领师生不断探索,形成了“多元互动,健康成长课堂”的理念。他倡导健康课堂,坚持不让任何一个教师和学生成为角落里的人,追求教育的幸福和师生的快乐,对教育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理解。刘炳昭校长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教育需要理想,但不能理想化。我们不一定能成为教育家,但不能没有做教育家的情怀。”这些年来,  相似文献   

6.
《教师博览》2012,(7):F0002-F0002
吕栋在语文学科教学上坚决摒弃违背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他注重学生“大语文”视野的培养,努力拓宽课程的范畴.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他强调师生课堂地位的平等,提高课堂对话质量;他重视学生审美活动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独立的审美判断,养成良好的审美价值观;他善于开发课程资源,并擅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课堂内容。  相似文献   

7.
转变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应该把关爱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当作永恒的主题。师魂是爱。面对有情感、有活力的一群学生,只有洒下爱之甘霖,才可能获取爱之回报。学生陶某是二年级下学期由外校转人我们班的。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个子大、很憨厚。他到新学校第一周的表现是:做不到遵守基本的课堂常规,上课不站起来向老师问好,课堂上不听课,身体向后仰靠在椅子上,经常影响周围同学学习,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更严重的是他坐不住椅子,几乎每十分钟就溜出去一趟,问他为什么,他理直气朴地说:“撒尿!”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他开门就尿。  相似文献   

8.
“循环大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改革情势下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诸多优点。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要想真正实施“循环大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并让其起到积极的作用,需要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钱穆的教学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寓教于乐,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他讲课注重知识性、趣味性与思想性,在转化学生方面权富“心计”,效果极佳。本文借助一些具体个案,梳理出钱穆教书育人的几大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天,我在办公室和几位青年教师讨论一节课的教案。见几位学生兴冲冲地跑进来,围着一位老师交流课堂上的一个话题。那位老师一脸疑惑,经学生提醒方才记起在课堂上他曾讲过“下课后再讨论”之类的话。教师一脸尴尬,学生悻悻而归。  相似文献   

11.
李艺:最近有机会到山东、海南、江苏听课,发现了一些内容十分充实的课堂。我们信息技术课程实际上有许多任务要去完成,我们应该珍视课堂的每一分钟。符合新课程理念,活泼而紧张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我心中理想的信息技术课堂。如果一个负责任的学生,回忆他的信息技术课堂时,能够找到的印象是不知学了些什么: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回忆他的教学经历时,感觉老是领着学生玩,并没有教给学生些什么东西。这样的课堂,我们自己都找不到信心,不要也罢。  相似文献   

12.
李学丽 《教书育人》2023,(30):14-19
课堂人数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世界上很多国家把减少课堂人数作为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一种重要手段。本研究从线上课程成绩和学习的进度、线下课堂抢答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数据等两个层面来构建学生学业成就的分析维度,采用平均数独立样本t检验和描述性统计来分析大学生的线上和线下的学业成就与课堂人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课堂人数对学生的线下期末考试成绩和课堂抢答情况有显著影响;对学生的线上课程成绩和学习平均进度没有显著影响;课堂人数多的班级更容易出现学习困难学生。基于分析结果,要重视课堂人数对线下教学的影响,积极控制合并自然班产生的大课堂现象,采用恰当的方式开展线下小课堂、线上大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线上大课堂教学中,需及时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在不可避免的线下大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效课堂的理念已被广泛关注和认可,把课堂还给学生,向课堂要成绩,减轻学生负担等等变革反应了时代的一种需要,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高效的重要性。
  我校顺应时代的发展,经领导的带领,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全校广泛讨论研讨的大的背景和充分的准备下提出了361生本高效课堂的理念。目的是解决很久以来课堂中出现的弊端,同时解决好成绩与高素质的矛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陆  刘烨 《中国德育》2009,(2):44-47
在北京市教委的领导下,北京市的18个区(县)分头展开行动,立足区情,发挥优势,创新机制,落实任务,使大课堂真正惠及到每一个学生。下面选取西城、海淀、平谷、房山四个区(县),将其建设社会大课堂的举措、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致力于学生大概念的形成与发展。面对当前数学课堂问题情境中存在的知识结构缺乏、知识迁移停滞、人为构造泛滥等问题,亟须创设基于大概念的课堂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概念视域下的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具有结构性、迁移性、真实性等鲜明特征,以此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搭建大概念知识框架;“开放式”问题情境,贯穿专项主题式教学;“应用型”问题情境,通向学生真实性生活。  相似文献   

16.
在追求高效课堂的今天,人们对课堂的节奏要求快了,对课堂的容量要求大了,对学生学习的质量要求也高了。应该说在努力了一番后课堂的效率确实得到了一些提高,尤其是学生对知识量的获取,也就是说三维目标中第一维度的目标达成情况是理想的,但是第二维度、第三维度的目标,在一味追求高效的旗帜下只见其影,而未能真见其效。  相似文献   

17.
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于老师的魅力,那种挥之不去的教益给我自身的教学以诸多启示。当脑中不断再现于老师讲授《全神贯注》的精彩片断时,我决定就我的视角、我的体会试着走近于老师,走进他那精彩课堂……一、尊重赢得尊重纵观于老师的课,不难发现,他始终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答案,即使是有误的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用他特有的“于式引导法”进行恰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导向正确的一面。从语文教学上看,学生在于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正确答案;但就一个学生的发展来看,于老师为学生赢得的是…  相似文献   

18.
雪浴     
我奉命去代郑老师的课。郑老师五十多岁,和学生的关系很僵。据说昨天上午最后一节课因学生在课堂上玩雪,他和学生“开了火”,生了一肚子气。在回家的路上,天冷路滑,摔了一跤,腿受了伤。领导看他时,他说他心中憋的气比腿伤更厉害、更难受,但他还是执意要来上课。在领导的再三劝说下,他决定休息几天。领导派我给他临时代课,并嘱我妥善处理好这件事。  相似文献   

19.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中既注重学生语言系统的丰富和优化,又着力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他在教学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以荡气回肠的朗读、充满对比的想象和拓展转换的追问,向我们展示了他着力构建的对话课堂、语感课堂和诗意课堂。  相似文献   

20.
职校生对德育多不大感兴趣,而教师大多空对空讲大道理,远离学生思想实际,结果是学生听课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低质低效。新一轮公共课程中德育教材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但如何让课堂“活”起来、“乐”起来,让德育理念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关键在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力求做到“五化”:即教学内容生活化、德育课堂开放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语言生动趣味化、学生评价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