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仁堂”与“叶同仁堂”同是清康熙年间创立的老药铺,一个在北京,另一个在浙江温州,如今他们因为三百多年前取下的名字仅有一字之差而对簿公堂。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同仁堂)状告温州叶同仁堂药品零售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州叶同仁堂),提出索赔商标侵权数额高达5000万元。8月26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  相似文献   

2.
“我爱地铁5号线”。 这是在北京地铁5号线东四站边上班的孙倩的MSN呢称。今年10月7日,5号线试运营。 然而,30多年前,北京地铁只是一项战备工程,普通市民拿到1张地铁参观券,曾令人羡慕不已。[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被告人吴英,你可以为自己辩护”,法官说道。“我认为我不构成集资诈骗罪,但我认可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吴英低声说。2011年4月7日,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吴英集资诈骗案二审在东四法庭开庭。法庭门外,二三百米长的路,几十个法警层层把守。  相似文献   

4.
同仁堂不仅是我国中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而且是中国民族品牌国际化经营的先行者.迄今为止,同仁堂产品已远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1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店百余家.在基本实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同仁堂”的规划后,同仁堂的国际化正在面临三个重要转型,即从以东南亚为主的华人聚集区,扩展到欧美西方主流群体;从单纯的中医药产品、文化和服务走出去,升级到建立养生中心、合作办学等全方位的文化推广与普及;从单一的中国制造同仁堂产品走出去,升级到研发生产世界各地制造的同仁堂牌健康产品,以实现“创造健康,全球共享”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范红 《北京档案》2009,(3):50-50
同仁堂自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乐显扬在北京创办同仁堂药室以来,一直注重其中成药的质量与疗效,凡经制售的丸散,必求道地药材,谨遵炮制之规。因为一贯遵循“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制药要求,所以,同仁堂配制的药疗效颇佳,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另一方面,同仁堂人时刻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准则,通过做一些公益事业,为字号赚得良好的口碑,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我是从1982年开始“迷”上新闻报道工作的。几年来,我有近百篇稿件见报。回忆所走的路,我的突出感受就是:要想干成一件事,关键要去扫清遇到的“拦路虎”。我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是外出难。我两岁起患小儿麻痹后遗症,双下肢残。但我想:自己虽有残疾,可大脑并不残,还有一双健全的手,能够尽力为社会贡献力量。1980年春,我参加了公司举办的通讯员学习班。我家在海淀,学习地点在东四  相似文献   

7.
谢顾问:我参军后写了不少报道,络果都石沉大海,不见刊用。后来,我便在写报道的同时,也悄悄为地方报刊寄点文艺作品。没想到,我的作品除被几家文学杂志刊登外,有的还被出书选用。可我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听人议论我是“歪才”,甚至还受到领导的批评。于是我迷惆了:究竟应当怎么办才好呢?54682部队冯梦君冯梦君同志:世界上的事就这么奇怪,有时你“有。:栽花”,可就是“花不发”,而有时你“无心插柳“,反倒“柳成荫”。不过,也许正是在这个时候,你才会真正认识自己:是适合“栽花”,还是适合“插柳”。“栽花”是才,“插柳…  相似文献   

8.
有毒的中药     
仓庚 《出版参考》2004,(1):13-14
2003年,对于传统的国粹——中药来说,是一个尴尬的年份。一方面,“非典”的肆虐,让中药又大大地风光了一回,老中医及时开出防“非典”的药方,老字号同仁堂的店铺里人头攒动,企业加班加点生产也未能完全满足需要,而且由于政府的限价措施,甚至造成不小经济损失。更有意义的是,官方宣布,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效果很好。这一切成了古老传统医学在信息时代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绝好证明。  相似文献   

9.
商标忧思录     
商标忧思录刘宗玉商标抢注,对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名词,实际上,就是通过抢在原商标所有者之前在某国注册该商标,以获取经济利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是市场竞争中“经济战”的一个表现形式。说起同仁堂,在中国几乎尽人皆知。然而...  相似文献   

10.
说来你许会咋舌:我的头一篇就获了奖!不信?听我道来──自这以前,咱也做过许多“无用功”:写稿不少,投出去也不少,却都泥牛入海,没有回声。我在寻觅着契机。1991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当时在总参炮兵指挥学院政治部当报道员的我,请假到一家地方理发店理发。3D上下年龄的女理发师边理边问我:“你是哪个部队的?”我答:“炮院的”。她又问:“你们有个姓马的大校么?高个儿,东北D音,蛮有风度的。”我略作思索,那肯定是我们政治部马副主任!我反问:“您认识他?”,“他这个人爱管闲事儿。上个礼拜天,当时没顾客,我们几个理发…  相似文献   

11.
要“三心”不要“二意”雅安汽车配件总厂牟祚涵我有幸参加了省内外4家报社的优秀通讯员表彰奖励大会,有人间我:“你是如何提高写作质量,增强稿件‘命中宰,的?”我直言道:要“三心”,不要“二意”。我的体会是:首先要有责任心。有了当好新闻战线通讯员普通一兵的...  相似文献   

12.
且将平淡孵辉煌高伟杰【吉林】5岁的时候,妈妈曾问我:“长大后你要做什么?”我答:“当大王。…9岁的时候,妈妈又问我:“长大你想干什么?”我答:“当老师。”18岁的时候,没有人再问我该做什么要做什么。时代安排我们统统去当农民。从此再不敢想当什么想做什么...  相似文献   

13.
止鼻涕     
小禾  云翼 《出版参考》2007,(11):31-31
最近早晚温差大,我有点着凉,总流鼻涕。老公心疼地对我说:“咱用不用去看看大夫呀?”我笑道:“小毛病,多喝点水就行了。”  相似文献   

14.
当我拿着见报的“豆腐块”,高兴地回到家,见到的却是妻子冷冷的面孔。当年谈恋爱时,妻子是冲着我那厚厚的稿件剪贴本,才答应跟我这个“丑小鸭”好上的,那时她最高兴的事就是能在报纸上见到我的“大名”,而且每次总要给我一份小小的奖赏。今天怎么啦?任我怎么“讨好”,妻子无动于衷,直到晚上,她才拿出一本精致的笔记本,说是送给我的“礼物”。我翻开笔记本,见扉页上写着:“谦受益,满招损”,第二页上是:“成绩只代表昨天,想收获明天只有今天奋斗”。我猛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想想昨天,看看今天,我心中充满愧疚。我一当兵就…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乖乖女。别人都这么说。每到星期天,我总是8点半起床,洗漱完毕,跳上自行车,随着一阵清脆的车铃声,直奔奶奶家。大老远看到奶奶,便甜甜地喊:“奶奶、奶奶……”这时村里人便会对奶奶说:“瞧你这孙女多干净,嘴巴又甜,学习更是顶呱呱,你好福气哟。”我拉着奶奶的手一蹦一跳回家后,一刻也不闲着,又拉着爷爷一起去散步。一阵微风吹来,吹乱了我额上的几丝秀发。我眨巴着眼睛,认真地问爷爷:“以后我长大了,你还会领我来散步吗?”爷爷呵呵地笑了笑:“乖孙女啥时候想散步,爷爷都陪你。”“爷爷真好。”我娇声地说。“爷…  相似文献   

16.
你相信吗?名为“中国酒”“中国自行车”“中国化工”的域名却不为中国人所拥有! 茅台,同仁堂这些我们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老名牌,在互联网上早已名属他人! 我国中央电视台广告中80%—90%的企业,在互  相似文献   

17.
简讯     
最近,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表彰了本系统1994——1995年度的通讯报道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北京25中、2中、灯市口小学等荣获“优秀集体标兵奖”,东四九条小学等22个单位分获“优秀集体奖”、“集体表扬奖”;7人荣获“优秀通讯员标  相似文献   

18.
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年来,感触很多,而得益最深的莫过于第一次送稿。初干报道工作,对新闻猎猎懂懂,稿子写了几十篇,篇篇似泥牛入海.全无音讯。有好心人“指点”:稿子都是送出来的,你整天呆在家里哪行。我如获至宝,仿佛得了“真经”,加班加点,把两个月来写的自认为比较满意的20余篇“大作”匆匆整理出来.便跑到了军区前卫报社。然而,报社一位编辑看过我的稿子后,一句不冷不热的话,让我心凉了大半截:“稿子一般化,再深挖一下,写好再寄给我。”回到住处,我躺在床上想:这位编辑是不是在“卖关子”,看来需要“那个”一下。我…  相似文献   

19.
求“渔”记     
张少武 《军事记者》2001,(10):42-42
每当翻阅散发着油墨香的稿件,我的心头总会生出几许感慨:在漫漫新闻之路上与其凭借他人挂号出名,不如学会自己走路,慢慢前行。急功近利:“失马蹄”。三年前,初入报道组时的我对报道可谓一窍不通,但为尽早“出名挂号”,我竟走起了“旁门左道”:让一名搞报道的老干事每次写稿都挂上我的“大名”,我则跑腿、扫地、倒茶,全心全意搞好后勤“保障”。不多日,在老干事的鼎力相助之下,我的“大名”频频见诸报端,一时间,领导、战友的赞扬声灌满了耳朵。我越发轻飘飘起来。然而,没过多久老新闻干事高升调走了。偏偏在这节骨眼上来了采…  相似文献   

20.
向贤彪 《军事记者》2002,(11):59-60
读《刘墉文集》,看到“三个筛子”的故事,原文照录———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第一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还应该是善意的”。那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