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补习是一种社会现象。补习生多是高考落榜生,对补习生的管理要从实际出发,最好开办补习班,由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选派优秀中、高级教师组织教学工作。除一般文化补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挫折教育、激励教育、前途理想教育、组织纪律教育。  相似文献   

2.
<正> 高考补习班并不是单纯为了赚钱,也肩负着思想教育和培养人才的任务。补习生难教难管,要比普高学生难上若干倍。我首先对他们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帮助他们克服灰心丧气、失败气馁情绪,振作起来,顽强拚搏。同时使他们认识到,不只是上大学有前途,有了知识技能后,行行出状元,社会上的招工招干考试都可试一试。适当学习杰出人物顽强奋斗的事迹,对他们的心灵都会有些触动。如讲丘吉尔年青时曾不学无术,考军校三次落榜后才振作起来,刻苦攻读,终于成为世界著名政治家。补习生有强烈的自立意识,要经常接近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杜绝空谈说教或简单训斥和行政命令的办法。否则会常常因一些小事和学生顶牛,产生感情隔阂。还应在允许的情况下,给他们以一定的宽松和自由。但该严格要求的还应该严,如上下课、自习、就寝的要求较严,这些事都是直接影响全体学生利益的,切不可疏忽大意。  相似文献   

3.
学业困难的高职生有三种学习动力缺失类型,其外部影响折射的心理成因主要表现为学习需要欠缺、动机层次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自信心缺失等。培养学习理想、学习信心、学习动机与学科基础补习、提高学习能力的统一,是克服学业困难高职生学习动力缺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一、对语文学困生的认识狭义上的语文学困生是指语文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而广义上的语文学困生是指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对学好语文没有信心,同时也没有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学生。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诸如,父母的经济能力和文化水平偏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校教育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关注考试成绩而忽略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底蕴的培养;学生对  相似文献   

5.
李淑英 《广西教育》2009,(25):33-33
所谓“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中有特殊困难的学生。他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学习缺乏信心,导致学习基础差、知识欠缺多,表现为课堂上学习不专心,学习上缺乏信心、耐心和恒心。转化学困生既是教师工作的“老问题”又是班级管理的“新难题”,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学困生的转化能激活一个班集体,影响一个班级,因为他会使班级里的优秀生受到激励,中等生受到鼓励。  相似文献   

6.
余莉 《课外阅读》2011,(12):185-185
高考复习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补习生要么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没有收获,要么找不出时间学习英语,使得英语成为学习进步的障碍。要解决好英语学习的问题,首先要了解英语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家长及学生的教育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最近十几年来,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现象在我国已随处可见。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对这一现象放任不管,中小学生校外补习必乱象丛生,教育的不公平必将持续加剧,进而影响整个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规范管理中小学生校外补习是摆在政府、教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认为要规范管理中小学生的校外补习,必须先明确构成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的基本要素,再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管理。本文从中小学校外补习的主要构成要素出发,回答了规范管理中小学校外补习应由谁来管理、管理什么与怎样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三补习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本文分析了高三补习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扰,从高三补习生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度,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三补习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本文分析了高三补习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扰,从高三补习生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度,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上语文课,我提出一个问题问学生季少华,但是他呆呆地站着没有办法回答。我就很发急地对季少华说:“你没有办法,将来只有在家种田。”接着又对大家说:“学习不认真的人,只能在家里种一辈子田,前途就算完了。你们看人家上高中,大学,前途多麽光明啊!升学的人,将来都是幸福的。”被我这一说,课堂里很安静,大家都出神的听讲,因此我就很满意,心里想:“还是我启发得好,只有这样教育儿童,才能为了升学,为了前途而加紧学习。”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本文就补习对中学生英语学业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补习与英语学业成绩的提高并没有必然关联,真正与学业成绩相关的因素是学习者可控因素——英语学习信念:高低分组在学习焦虑、信心、兴趣和态度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高分组学生比低分组学生更积极。研究表明,对英语补习应持理性判断,更应谨慎行事。  相似文献   

12.
和志芳 《教书育人》2000,(24):47-48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教师的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着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前途。因此,决不可简单视之。最近,我们通过调查感到,大多数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工作勤奋,学习刻苦,默默地奉献在教育战线上。应该说主流是好的。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青年教师思想不稳定,对教育事业信心不足。有的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闯“市场”方显英雄本色,干教师工作单调枯燥,平淡无奇,玩不出“心跳”,没出息,没有成就感。有的认为,教师是一个穷职业,生…  相似文献   

13.
<正>一、职业高中学生思想现状的问题分析1.缺乏理想,前途茫然。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切实抓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我采取了谈话、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的调研工作。在全校1126名学生中发放了调查问卷,对收回的1102份进行了统计。其中为什么来职业高中就学一个问题611份答是父母逼来的、234人是为升学来的、其他是想学一技之长而来的。由此看来他们普遍缺乏理想观念,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14.
张俊宾 《中国教师》2010,(18):61-62
<正>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大批职业学校毕业生充实到工作岗位,但有些毕业生不安心工作,劳动观念差,意志薄弱;有些在校生学习信心不足,目标定位模糊。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职校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理想与现实的认识存在偏差。因此,对职校生加强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刁芝华 《课外阅读》2011,(12):388-388
目前大多职中生的现状是:生源素质低,学习成绩差,逆反心理重,更重要的是他们自信心不足,对前途感到渺茫。他们大多以消极的心态对待学习、生活,这大大加大了班主任管理的难度。因此,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班主任必须具备更多的爱心、信心和耐心。  相似文献   

16.
重复教育、特别是高中的重复教育,不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使有限的教育经费蒙受巨大的浪费。近年来,教育部门为了禁止招收复读生,根据教育法规,采取过一些强硬的措施。但是,正当教育部门控制重复教育时,社会上一些人却又大办高考补习班。据安化县调查表明,高考补习生三个人中可考取一个大学生,而应届毕业生十个人中才能考取一个。于是该县补习班由两个激增到六个,构成了对普通高中生的强大压力。为了不使社会补习生全部抢走高考升学指标,全日制学校只得让每一个学生拼命加班加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中小学生的课外补习盛行。各类补习主要是由学习塾(私塾)开办,其规模相当庞大,已经形成了产业。课外补习作为一种课外学习方式.对日本学校的正规教育造成了一定冲击。文章对日本中小学生课外补习热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应对此类教育问题有所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一、为问题生精心设计奋斗目标,帮助其树立信心 问题生之所以在学习上出现问题,虽然因素很多,但归根结底,主要还是问题生们学习、生活缺乏目标和动力,对自己能不能把学习搞好缺乏信心.学习动力问题是当今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而又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蔡茂凤 《小学生》2013,(11):120-120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教育的最高目标,也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上的追求。作为一名聋校教师,要转化问题学生,需要教师认真研究问题生心理,准确向学生传递信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理解、尊重、关爱、激励他们,使其克服障碍,树立信心,不断进步。要转化问题生,需要分析问题生成因,反思我们的教学,坚持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杨林俊 《文教资料》2006,(33):26-27
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来自弱势家庭,其父母文化水平偏低,收入不高,就业水平低。这群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多数文化课学习成绩比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与普通高中学生相差极大的心态。不少中职学生自卑心理比较严重,他们自认为上职校低人一等,在社会上受人歧视,况且职校生学历不高,能力有限,不可能有发展,常常感到前途无望,于是觉得有没有理想无所谓。而作为这群学生的父母,因为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失败,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子女信心不足,对他们不抱太大的希望。一般家长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