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政新闻是电视新闻的重头戏,担负着宣传发布当地党委政府方针政策、树立领导人良好形象的重任。电视作为声画一体的新闻传播媒体,具有把时政新闻做好看的天然优势,抓住电视新闻现场细节,适时、恰当地运用同期声、现场声,增强电视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2.
时政新闻是媒体重要的新闻资源,特别是党报和电视等媒体,天天都要采集和发布。然而,多年来形成的一些模式,严重地影响了时政新闻的有用性,更多的时政新闻变成了“流水账”、“记事簿”,离读者和受众渐行渐远。因此,时政新闻的创新是一个急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传播信息的设备科学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在全媒体环境下,电视、网络、微信、QQ、微博等等都得到了更多的使用和发展,因此这种全媒体共存的局面下,要对新闻传播进行新的了解,尤其是时政新闻。本文从全媒体的定义出发,对全媒体时代下的时政新闻要点以及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够促进时政新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时政新闻报道改革难、创新难有目共睹。但是,越难说明问题越严重,越需要探索。以《郴州日报》时政新闻报道改革为例,摘取该报2012年2月至3月间时政新闻见报作品,初步探讨了地市党报时政新闻报道改革的实现路径、制度创新、采编创新及改革成效的测定模式等。  相似文献   

5.
时政新闻是新闻报道的核心部分,也是地市台的立台之本。目前地市台时政新闻报道模式僵化,尤其是对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陷入了固定的宣传模式之中。要改革地市台时政新闻,就必须树立新闻意识、平民意识、深度报道意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基础上,揉合“民生新闻”的风格,突出地域贴近性优势,使重要的时政新闻真正变成百姓关注、要看、爱看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湖南文化传播业持续发展的原因何在?为何出版湘军和电视湘军享誉全国,而湖南期刊却少有建树,特别是作为历代思想领先的湖南至今都没有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时政新闻刊物?这是湖南出版界,更是期刊界的一大憾事.通过对湖南图书出版和电视传播成功之因的探讨,可以寻求湖南文化传播业持续发展之原因.并从目前中国时政新闻期刊发展和竞争现状,结合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特点,提出依托湖湘文化,以湖湘人的独特视角看时事,实施中低端市场营销的特色策略,打造品牌和开发数字化期刊出版,将是湖南时政新闻期刊发展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7.
作为电视传媒的新生劲旅,电视民生新闻浪潮给媒体带来令人惊诧的收视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媒体简单定义民生新闻,片面追求收视率,从而出现了严重的媚俗倾向.民生新闻其实和时政新闻一样,同样具有重要的舆论引导功能.应该从理念、实践、手段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民生新闻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很多媒体和受众都会把社会新闻简单地等同于民生新闻,本文以大量的实例,阐述了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区别,并创新性地提出了社会新闻是民生新闻与时政新闻的结合,是回归新闻本质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希望以此来打破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的界限,在时政新闻中找出“民生”元素,扩大社会新闻选题,更好地服务受众,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9.
浅谈电视社会新闻的采编和深层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新闻基本特点篇伴随新闻改革不断深人尤其是新闻媒体走向市场进程的加快,长期受到“冷落”的社会新闻“身价陡涨”。大批民生新闻、社会新闻栏目的崛起,不仅让社会新闻在电视媒体中坐上了新闻报道的“正席”,成了“主角”,连一些传统新闻栏目,如各地新闻联播等也调整了内容结构,腾出时间,让社会新闻登上大雅之堂。社会新闻通常被称为“软新闻”,是相对于时政、科技、经济新闻相对而言的。社会新闻侧重报道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及社会道德,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贴近受众生活、与受众的贴身利益密切联系,与人的情趣喜好仅仅相连,如婚姻、家…  相似文献   

10.
时政新闻报道是媒体界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时政新闻政策性强、文件表述口径严格、报道要求比较多,所以时政新闻经常让人感觉硬而空,读者觉得报道不好"消化",很多读者敬而远之。可是时政新闻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失去时政新闻的重要阵地,对于媒体而言无疑是不明智的。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在新闻写作上让时政报道软一些,更具可读一些,更贴近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