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传统媒体时代,调查性报道曾经是传媒塑造公信力和相互竞争的"杀手锏",但自从进入以互联网崛起为标志的后传媒时代,传统媒体调查性报道开始难以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新闻是有党性的,新闻传媒是无产阶级政党教育引导群众的“喉舌”;而新闻专业主义则要求,新闻传媒不为任何政治集团和经济集团服务。有人认为:这是一对矛盾关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的党性原则与新闻专业主义相冲突,党性原则会扼杀“新闻自由”,喉舌论有损新闻的“客观公正”;媒体是第四种权力、是社会公器;记者的社会责任是第一位的,党性原则是第二位的。这类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传媒相关报道成为公众关注食品安全的重要窗口。不可忽视的是当下一些媒体在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议程设置过程中,背离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轻视其所担当的社会责任,导致一系列新闻议题失真,不仅引发了食品安全舆情,也严重损害了传媒公信力。本文阐述了拟态环境下传媒议程设置对受众的影响力,分析传媒议程设置过程中产生的若干问题及其危害,并进一步提出从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品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有效舆论导向机制和提高受众媒介素养四个层面构建科学、理性的传媒景观。  相似文献   

4.
调查性报道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黑幕揭发运动。20世纪60年代,调查性报道开始勃兴于整个西方社会,到了8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民主化的推进以及受众对深层新闻信息的需求,调查性报道成为我国新闻传媒广泛应用的深度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5.
徐传达 《今传媒》2014,(8):48-49
新闻专业主义从2000年开始在我国被学界关注,一时间成为热点,由于其较强的实践性,在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原有的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消解和重构的境遇。本文结合微博来探讨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的变动在自媒体中的体现,认为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呈现泡沫化和孤岛式存在,并提出了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重新建构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溆 《采.写.编》2021,(10):71-72
随着现代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各种传媒载体纷纷涌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下,要打破传统媒体工作的弊端,结合时代的发展做好创新转型准备,胜任新时代新闻网站的编辑工作,从而更好地给社会提供更有效的媒体环境.本文将主要以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网站编辑工作为重点,针对有关内容进行论述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5,(21):42-45
<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公民能够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自主发布所见所闻的一手新闻事件,传统的新闻媒体受到了来自公民新闻的冲击。在此背景下,专业媒体开始借助报道的全面性和深刻性等优势与公民新闻相抗衡。面对来自公民新闻的挑战,传统媒体在发挥传统媒体报道优势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新闻的报道和呈现方式。调查性报道是最能体现媒体职业技能与素养的新闻报道形式之一。调查性报道多以社会的重大或热点事件为报道对象,常常涉及较晦涩难懂的专  相似文献   

8.
徐杰  赵林云 《青年记者》2020,(8):105-107
在传统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以报道严肃新闻为主,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着重传播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突出信息传播的社会效应,以其强大的信息传播、话语表达优势凸显自身的权威性,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随着传播技术的快速演进,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智能平台迅速崛起,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高校传媒教育界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片面强调实践技能和案例的畸化趋势,而新闻专业主义却遭遇冷落甚至弃绝。本文旨在阐明新闻专业主义在传媒教育中的建构意义,从实践层面上提出与之契合的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包括新闻在内的很多传统媒体行业不得不面对新时代的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传播方向也由单向变为双向,新闻采编工作由以前的重视新闻价值转变为重视舆论引导和新闻传播,方式上由单一的专业主义改为多元采编。本文深刻研究了新媒体时代下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结合其现状中存在的新闻报道深度不足、新闻记者缺乏社会责任感等问题,从专业角度出发,提出了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的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新闻作为新闻领域的第四媒体,近年来获得了长足进步和深入发展。在网络新闻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依托于传统媒体的专职新闻网站和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商业新闻网站。本文以近三届世界杯的体育新闻报道为例,深入比较了商业新闻网站和专职新闻网站在世界杯新闻选材、世界杯新闻编辑、世界杯新闻报道、世界杯新闻扩展等方面的差异,指出专职新闻网站急需改变观念、调整策略、全面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沈广彩 《出版广角》2014,(16):86-87
正新媒体营造出信息超载时代,为新闻专业主义架起了涅槃的火堆。但新媒体同时也营造出受众对专业新闻作品的需求,为新闻专业主义提供重生的无限可能。在一个人人皆可成为传播者的网络时代,新闻活动正变得不专业。新闻采集和发布似乎越来越不需要传统媒体和训练有素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工作正在演变为一场充斥着各种噪音的新媒体狂欢。传统媒体没落,根植于其中的新闻专业主义必然式微。但是《真相:信息超载时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针对学界和传媒业界来说,新媒体不是极为新鲜的词语。可是,在新媒体时代下,对传统媒体的转型思考确实具有挑战性。地方电视台特别是四线、五线城市的一些电视台,缺失地域、人力、设备、资金等条件,在社会新闻栏目的报道上劣势感严重。然而,在另一个层面上进行分析,由于地域的限制,对于地方电视台而言,是资源上的优势。本文以新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社会新闻栏目的转型为基本点,进行详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不论广播、报纸、电视,经济报道都是各个新闻传媒的重头戏,对于经济生活,每个传媒都无法回避,对于经济新闻,每个传媒也不会轻视。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深入,政治透明度的提高,以及受众对改革介入度的增强,受众越来越多地批评我们的经济报道“不贴肉,不解渴”,我们记者自己也感到这样的报道“没份量,没看头”。恰在此时,一些传媒经过不懈的摸索纷纷推出一种介于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之间的新闻样式——姑且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它兼有社会新闻的可看性、贴近性和经济新闻的深度、广度,为传媒吹来一股清风,也获得了受众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结构中的大众传媒:身份认同与新闻专业主义之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处于社会结构中的大众传媒,由于受到社会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的制约,呈现出独特的传播结构和内在的运行规律.传媒、政府、公众三方构成的传播结构及其在社会中的运行,深刻影响着传媒及其从业者的身份认同的建构,新闻专业主义也由此被建构并因社会和历史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本文旨在厘清社会结构中的传媒、政府、公众之间的复杂关系,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闻专业主义,以助益于正在进一步改革的中国传媒.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专业网站(频道)是指以新闻传播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频道)。自1999年国内首个传媒频道——浙江在线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建立至今,传媒网站(频道)规模数量大增,形态逐渐成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传媒网站(频道)已达200多个,内容涵盖众多门类和分支;有些已经具有较高专业水准,在业界与学界形成较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光速传播的网络信号使网络媒体轻松击败其他媒体,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报道在时效性上夺得了第一名,同时浏览器与各种标记语言的运用,又使网络媒体具有极为丰富的信息量。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大门户网站无一不开辟自己的新闻频道进军传媒行业,各传统媒体纷纷开设网站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互联网上传媒的竞争日趋激烈起来。针对互联网的特点,网络新闻的写作势必与传统的新闻写作有些不同。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4,(19):23-30
作为经典自由主义新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社群规范与认同凝聚方面居功至伟。但是在对新闻专业进行纵向的历史考察和横向的专业对比后发现,围绕新闻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专业"与"职业"之争,二是有关新闻专业主义理论本身的争议,三是新情境新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在全球媒体时代和新媒体时代对专业主义的再认识问题。本文在分析新闻专业化问题和英美专业主义理论模型理论缺陷的同时,探讨了全球新闻时代和全民记者时代,专业主义的合法性与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MJC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Masterof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的简称,其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为适应新闻与传播事业的发展对于高层次传媒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培养熟练掌握新闻与传播方法与技能的应用型新闻从业专门人才为目的设置的。由于该专业对传媒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MJC人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成为传媒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媒介融合与学科交叉的时代语境、以及MJC实践能力构成要素的梳理,尝试分析了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普利策新闻奖近十二年获奖的调查性报道入手,分析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及调查性报道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