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珍 《学语文》2006,(5):33-33
近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内心感觉可用两个字来形容——过瘾。林冲用花枪三下两下将陆谦、富安、差拨结果掉,其酣畅仿佛就是我自个儿身临其境以雪深仇大恨一般,我以为这与施耐庵笔下“酒”的妙用不无关系。酒可使林冲迷留没乱、抑志弥节,也可使林冲醍醐灌顶、扬眉吐气。酒在这一回目中,既是三条暗线,钩沉了林冲刺配沧州后的行径;同时,酒也是林冲命运转折的催化剂,一葫芦冷酒直喝得林冲六根清明,不醉反醒,杀他个官贼人头落地,义无反顾投向梁山。  相似文献   

2.
论鲁智深     
鲁智深是施耐庵在《水浒》中所塑造的英雄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李贽在《容与堂刻(忠义水浒传)一百回总评》中这样赞道:“描画鲁智深千古生活,真是传神写照妙手。”关于林冲受迫害之事,李贽又赞道:“小衙内是不知事小儿,富安是不识体光棍,两个也不必说了,独恨高俅害人,陆谦卖友,都差鲁智深打他三百禅杖。”著名《水浒》评论家金圣叹也  相似文献   

3.
韩新地 《学语文》2008,(4):19-19
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巾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叙述了林冲在遭受种种迫害、被逼上绝路后。怒杀陆谦、富安、差拨三人的经过。  相似文献   

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林冲被刺配沧州不久,忽一日从开酒店的故人李小二门中得悉高俅竟然派陆谦千里迢迢追来谋害于他,顿时大怒,“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准备结果了陆谦性命,  相似文献   

5.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脍炙人口的一节,历来为人津津乐道。这一回主要写高俅对林冲的迫害步步紧逼,派陆谦火烧草料场,阴谋害死林冲,使得这位八十万禁军教头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失掉了最后的安身立命之所,终于从原来的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变为了一个坚决反抗的英雄,  相似文献   

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脍炙人口的一节,历来为人津津乐道。这一回主要写高俅对林冲的迫害步步紧遥,派陆谦火烧草料场,阴谋害死林冲,使得这位八十万禁军教头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失掉了最后的安身立命之所,终于从原来的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变为了一个坚决反抗的英雄,毅然投奔了农民起义队伍,完成了思想的转变。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7.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以一人杀三人的场面写得最精彩。一人对多人应是纷纭拿斗的场面,林冲却杀得忙而不乱,忙而不烈。因为对手人虽多,却非林冲的敌手。别说对抗,就连招架之力也没有,有的只是“逃”,林冲无须应付“斗”,只须全力以赴“追”,所以场面不激烈。但毕竟以一追三,林冲不是孙悟空,不能一变三,所以虽不激烈却较紧张。林冲的追杀忙而不乱。他交互时间,利用一敌倒地挣扎的空隙,追杀另一敌。  相似文献   

8.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以一人杀三人的场面写得最精彩。一人对多人应是纷纭拿斗的场面,林冲却杀得忙而不乱,忙而不烈。因为对手人虽多,却非林冲的敌手。别说对抗,就连招架之力也没有,有的只是“逃”,林冲无须应付“斗”,只须全力以赴“追”,所以场面不激烈。但毕竟以一追三,林冲不是孙悟空,不能一变三,所以虽不激烈却较紧张。林冲的追杀忙而不乱。他交互时间,利用一敌倒地挣扎的空隙,追杀另一敌。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四册所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一回。文中称那个谋杀林冲不成反被林冲所杀的陆谦为“陆虞候”,但许多人却读成了“陆虞侯”。这可能是因为“侯”在古代是一种爵位,与“官”密切相关,而“候”似乎与“官”沾不上边。其实,“虞侯”一词根本就不存在,“虞候”才是官名。这个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  相似文献   

1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这两个人”就是专程从东京来沧州密谋杀害林冲的陆谦、富安。他们行踪诡秘,神色不正,应当是“尴尬”,而非“不尴尬”。果真,当林冲来到店中,李小二向他告诉情况时,就说成了“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这两个句子所指对象相  相似文献   

11.
在导读中,教师要想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就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概括能力,把知识压缩成一块“集成线路板”,让学生从中去探索受益。下面仅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为例,谈谈我是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的。这篇文章谋篇布局相当巧妙,环境烘托十分成功,性格发展异常合理。如何让学生欣赏它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我考虑指导学生阅读欣赏这一优秀的古典小说,重点应放在谋篇布局、环境烘托和性格发展三个方面。在谋篇布局上作者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高太尉遣陆谦、富安前去暗害林冲,结果暗害者自己反而得到应有的报应时,很巧妙地描绘了两次偷听,前者陆谦在酒店密谋策划、窃窃私语,作者只写了李小二听到“高太尉”三个字后,差其妻去有意偷听,结果是听了一个时辰却只听到“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就戛然而止,收到了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第七回中写豹子头林冲误入商议军机大事的白虎节堂,落入了高俅设好的陷阱。按大宋律法,任何人不得携带兵刃进入白虎堂,否则治罪。高太尉对林冲说:“你既是禁军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因何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于是高太尉以“故入节堂,欲杀本官”为由,拿下林冲,解往开封府勘理判决。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斗争的著名长篇小说。它的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是以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发展为线索,围绕一个“逼”字表现其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它除了人物形象刻画的突出成就外,在艺术描写的其它方面,也有着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在这一具体情节中,作者精心描写了“火”和“雪”这两种互不相容的事物,暗示着林冲和高俅、陆谦  相似文献   

14.
林冲再就业     
林冲在高衙内的公司当人事部部长也很多年了,想他统管公司800员工也威风得很。可前不久因为财务问题,他和高衙内狠狠地吵了起来,若不是其他员工阻拦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冷静下来后,林冲很快就后悔了。要知道,这公司是高衙内和高俅两父子的,而且这两人心胸狭隘臭名昭著,自己这一出头,很有可能就把饭碗给打破了。果然,不到一周,高俅就以董事长的名义发布公告,宣布林冲同志光荣下岗,理由是“挪用公款,目无领导,骄傲自大”。  相似文献   

15.
开发商     
“林头领,有你的信!”喽罗在门外喊。豹子头林冲接过信一看:“诚意邀请林冲先生光临现代文物拍卖会……”“什么是‘现代文物’?”林冲不懂,“去问问鲁大师。”林冲找到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见了他便嚷嚷:“贤弟来得正好,我正有一事不解。”他把手里的信递给林冲看,和林冲那封差  相似文献   

16.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也是经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故事.故事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线索,揭示林冲充满矛盾的性格.“棒打”是课文的题眼,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林冲的内心,挖掘林冲性格的矛盾点,体会这个复杂的人物的形象,解读自己内心的好汉.  相似文献   

17.
水泊梁山共有一百零八条好汉,但是最早起义的"白衣秀士"王伦却不在内。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有一段故事。早先,"豹子头"林冲被高俅迫害无处容身,只得投奔梁山。王伦见林冲本领高强,自己以及手下五个头领却稀松平常,不由得暗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中恰当地运用伏笔和照应,能使文章如风行水上,自然、协调,可以为人物的出现、事件的发生准备条件,有助于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伏笔与照应的应用,堪称一绝,全文有六处之多。 文章开头,写林冲正闲走间,遇到酒店主人李小二,点明了林冲与高俅之间的尖锐矛盾,交代了林冲往日对李小二的照顾,埋下了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准备。当陆谦设计陷害林冲时,李小二冒着个人危险,去偷听,及时地去给林冲报信,让林冲提防。这样安排,可谓肌理缜密,颇具匠心。  相似文献   

19.
搞网络的     
蜘蛛和蜜蜂结婚了。蜘蛛感到很难过,就问他的妈妈说:“你为何一定要我娶蜜蜂?”蜘蛛的妈妈说:“蜜蜂是吵了点,但人家好歹也是个空姐。”蜜蜂也感到很难过,也问她的妈妈:“为什么要让我嫁给蜘蛛呢?”蜜蜂的妈妈说:“蜘蛛是丑了一点,但人家好歹也是搞网络的……”搞网络的  相似文献   

20.
“拨”是课文《八角楼上》中的一个生字,这个“拨”与“拔”是形近字,学生很容易混淆,作业中很多学生把“拔草”写成了“拨草”。鉴于此,我想了个比较直观的办法,我先把“拨”字写在黑板上,问学生:“这个字的右边是什么字呀?”学生立即回答:“是‘发’字。”我接着问:“文中的毛主席在写文章时,忽然发现油灯的灯光暗了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回答:“毛主席用手轻轻拨了灯芯。”“对,这就是拨灯,你们可要记住‘拨’的右边是‘发现’的‘发’字,而‘发’的左上角的一小竖恰似一根拨东西的小棍棒。”然后我又指着“拨”字的右边说:“如果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