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欢乐之家》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斯.华顿的成名作,评论界长期忽视了它的自然主义倾向。本文对女主人公莉莉·巴特的悲剧人生进行自然主义分析,从社会环境,遗传性格、神秘偶然这三个方面切入,指出‘欢乐之家》是一部成功的自然主义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女性命运的同情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欢乐之家》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作。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阐述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精髓,指出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被压迫受歧视,失去自我意识,有着强烈的依赖性,探讨了《欢乐之家》的创作意义及女主人公丽莉.巴特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莉莉·巴特是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的小说《快乐之家》的女主人公,嘉丽妹妹是德莱塞同名小说中的主人公。两部小说的创作背景都是20世纪初正处于变革中的美国大都市,金钱左右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故事内容有别,但两位女主人公却有着相似之处,她们都是美国梦的追逐者。莉莉由于不能完全牺牲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自尊,使得追求变成一场噩梦;嘉丽却利用不道德手段成就她的美梦,实现了跻身上流社会的梦想。  相似文献   

4.
美国女作家伊迪斯.沃顿的长篇小说《欢乐之家》女主人公莉莉.巴特被其所处的男权社会定义为"无足轻重的他者",而她对于这一身份始终抱着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她妥协退让,努力想找一个有钱人做丈夫;另一方面又始终抗拒无爱的婚姻,三番五次拒绝富商贵族的求婚。分析她的矛盾态度及其原因,旨在呈现当时社会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5.
长篇风俗小说《欢乐之家》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斯.华顿的成名之作。小说通过女主人翁莉莉.巴特悲惨的命运揭示了女性成为了父权社会的无辜牺牲品,同时小说也道出一个事实:尽管男性是父权社会规则的制定者,但是这些规则在约束女性的同时也限制了男性的角色,阻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父权制压力下的两性角色和地位进行重新定位,揭示了父权社会下男性和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针对伊迪丝·华顿作品的评论总是着眼于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事实上,男性同样被父权社会所规定的性别角色限制着.本文分析了<欢乐之家>中华顿对男性权威的解构,揭示父权制不仅对女性来说是一种枷锁,对男性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在伊迪丝.华顿的小说中,男女主人公自我追寻的主题总是以不同形式呈现,并且具有深刻含义。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挖掘潜藏在《欢乐之家》中典型的"镜子"意象,可以揭示在"他者"映照下女主角丽莉.巴特曲折的自我追寻之路。在老纽约上流社会,有早期自我觉醒意识的丽莉在经历了自我迷失、痛苦分裂、挣扎与反抗后,以死亡为代价,改变了女性他者的地位,最终走向自我实现。这一悲惨的结局被赋予崇高与悲壮,使如百合花般的丽莉真正散发出历久弥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李希萌 《文教资料》2007,(34):168-171
姐妹情谊(sisterhood)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以有着"女性主义的先知"之称的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的代表作《欢乐之家》为例,通过分析小说女主人公丽莉·巴特的命运及她与同性之间的关系,揭示男权社会中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她们由此而生的相互竞争和伤害,以及华顿对这种现象的痛心疾首直至对"姐妹情谊"的深情呼唤。  相似文献   

9.
《欢乐之家》中的女主人公丽莉·巴特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老纽约"上流社会,她渴望精神自由却无法摆脱物质享乐。通过不断的反抗和斗争,丽莉以死亡逃离了物质社会,换取了精神的纯洁。根据精神分析理论,丽莉的逃离是必然的,而"精神共和国"也不可能脱离经济基础而单独存在。丽莉"精神共和国"的追寻之路尽管辛酸,但其中却蕴含了作者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体现了日益觉醒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逃离"是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作《欢乐之家》中的主人公莉莉在恋爱,婚姻和社交生活中处处显示出"逃离"的心理趋势。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和霍尼的女性心理学来分析,莉莉的"逃离"不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放逐,而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姿态。通过一次次的"逃离",莉莉才能逃离男权世界,挣脱父权制对女性的束缚,寻找真正的精神自由和独立,最终到达精神自由的彼岸——真正的"精神共和国"。  相似文献   

11.
流行歌曲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为现代人所喜爱。将英文歌曲歌词翻译成汉语,有助于译语听众充分了解歌曲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本文选取Lily Allen的歌曲"LDN"为例,对比歌词的不同译本,从而对英语流行歌曲歌词的翻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百合花》是茹志鹃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件精品。新媳妇这一人物形象,虽不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却是一位十分重要的角色。作者紧紧抓住她那神情举止和内心感情的变化,将新媳妇这一革命战争年代农村少妇形象塑造得恰切传神,真实感人。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歌赞英雄,抒写历史,形成一种文学的滚滚洪流,国家叙事抵抑个人的浅吟低唱。但由于女性作家偏重阴柔的审美倾向注重内心体验的天性,在国家叙事的洪流中.也难以抑制女性内心的泉流。茹志娟的《百合花》就属于这种女性在国家叙事中的个性化的写作。  相似文献   

14.
《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以莉莉姨妈个人精神史为文本展开基础线索。因莉莉姨妈组建的世界显现了半个世纪之久南方社会从时代到个体的深层交互关系。小说《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至少从以下三个层面展现了南方世界的独有品格:第一,高亢时代的孤独情结;第二,流变时代的心灵承传;第三,多元时代的精神裂变。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对时代本身的揭示是以一种走在时代边缘的方式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小百合作为大学校园BBS,它反映了青年学生的思想动向。BBS是虚拟社区,青年学生生活和情绪的方方面面通过虚拟空间展示出来,因为不用披挂真实生活的面纱而显得更为率真,更接近情绪和想法的原始出发点。本文通过对小百合焦点事件的考察,初步总结出焦点事件在小百合上传播的一般规律以及通过网络焦点事件展现出来的青年学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孙犁的《荷花淀》与茹志鹃的《百合花》同为战争题材小说,虽创作年代、背景不同,但作品风格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然而两者同中有异,细读文本,我们可以感受到,基于不同的性别经验造成的审美感受和认知,使文本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话语方式等方面体现出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完美结局     
Previously on LIB 前情提要 连续几天都睡沙发的小强心情糟糕透顶,到了公司还惹来同事们异样的目光,恼怒之下,他决定和Lily说清楚;而Lify回想了很久后觉得自己有点过分,她希望与小强和好如初。经过解释,误会解除,两个人又恩爱依旧。  相似文献   

18.
茹志娟是一位善于思考和敢于按自己的创作思想写作的作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因为创作出"清新、美丽"的《百合花》而得到茅盾等大家的赏识。在新时期,又以一篇《剪辑错了的故事》引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波及小说、诗歌、话剧的文体变革。本文试图对其前后期小说叙事技巧和对新时期文体变革的贡献作一些初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化结构决定了文化功能实现以及文化的自适应发展模式。同心圆模型把文化划分为由内及外的多个层次,由内到外的层次之间是渐次主导的关系,而由外到内是对这种关系的反应。睡莲模型把同心圆模型中的观念层作了严格区分,以强调“所倡导的”与“所共享的”之间的不一致。目前的文化结构模型都有“把文化分层”的思想,从同心圆模型到睡莲模型,对层次性的强调依次减弱,而对文化系统内部的功能实现机制强调依次上升。不使用“固定层”的概念,而使用“动态块”的概念或许能弥补当前文化层次结构模型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