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培智学校美术教学,应尽量根据智障儿童的年龄特点及生长发育基本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单元、制定多元的教学评价目标、采用多样的美术教学策略,给学生的才艺展示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多方位地发掘智障学生的绘画潜能,使美术课堂成为智障儿童才艺培养、个性展示、身心发展的摇篮。  相似文献   

2.
采用货币识别与币值比较两种测试任务探索中重度智障儿童对人民币认识与使用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中重度智障儿童在人民币识别与比较任务的正确率呈现随着学龄增长而升高;中重度智障儿童识别人民币的能力显著强于比较币值大小的能力;中重度智障儿童的各种不同币值概念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3.
一、明晰概念,确立课程目标 根据《培智学校新课程实验方案》的指导思想,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了生活而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不可脱离生活。因此,我们认为,为中重度智障儿童开设的数学课程应该是生活化的课程。从认知上看,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终身智力发展不会超过前运算直觉思维阶段。  相似文献   

4.
智障儿童(特别是中重度智障儿童)普遍存在着多样的心理行为障碍,严重地影响着智障儿童正常的教育、训练.  相似文献   

5.
语言训练是中重度智障儿童的重要训练内容。本文根据中重度智障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利用儿歌,运用音乐、多媒体等策略,来促进他们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贯彻"全纳教育"的今天,特殊教育学校应遵循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思考、实践,突出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对不同程度的智障儿童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和研究,不断探索智障儿童自我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适应能力培养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重度智障儿童适应新环境和自我调适能力严重不足、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转衔困难的特点,主动促进智障儿童毕业之后成功转衔,必须在了解毕业转衔意向与服务需求,开发与实施居家转衔服务项目,开发与实施升学转衔、就业转衔项目等方面加强服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县(区)级特殊教育学校的服务对象逐渐转变为以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主,生活教育成为当今培智教学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从课堂、活动、环境、家长、校外支持、评估等方面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活教育,可以切实提高中重度智障儿童的自我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9.
石晓辉 《文教资料》2014,(23):155-156
目前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主体不再是轻度智障儿童,而是中重度智障儿童,因此总体的学习能力较差,学生间的差异更明显。在此背景下,倡导在智障儿童的课堂教学中遵循化繁为简、求真务实和因人而异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为了生活,适应生活”是对中重度智障学生教育目标的通俗表达。而交流能力的培养,恰恰是其适应生活的主要能力之一.是让中重度智障学生从“生物人”朝着“社会人”发展的主要途径。为此,我跳出轻度智障儿童的教育模式,在中重度智障学生交流训练中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富有苏州地方特色的优秀民间美术教育内容,以课程方式科学合理地渗透在幼儿游戏活动中,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经验,充实了幼儿的游戏内容,促进了幼儿游戏的深入开展。创设富有苏州民间美术元素的游戏环境,开展能让幼儿自主表现、创造的特色区域、自主游戏,探寻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中渗透的创新之处,促进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幼儿美术教育担负着培养幼儿美术知识与技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质的重要任务。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应以"自然发展"理论为指导,尊重幼儿个性发展,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美术教育成为陶冶情操的素质教育,让幼儿在学习中自主地去发现美、感受美和表达美。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教育观念让许多幼教工作者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存在着误区,不仅扼杀了孩子可贵的创造天赋,甚至会对幼儿的心理发育带来负面影响。要走出这个误区,就必须清楚各年龄段幼儿的绘画特征,在此基础上倾听、理解和发现幼儿作品中特有的美,以支持、肯定的态度正面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14.
以智力落后儿童为表现对象的儿童文学作品,从生活入手,抓住了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性,用质朴的语言与巧妙的构思塑造出一系列稚拙、纯真的“智力落后儿童”形象。通过张扬智力落后儿童形象内部自然天真的童心的艺术手法,作者流露出了对其身上留存的稚拙与纯真的欣赏,并呈现出对纯净生命的善意。  相似文献   

15.
智力落后儿童由于大脑器官损伤、不良环境和不合理的教育,导致他们产生种种不良行为。弱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这种行为极大的影响了弱智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促进弱智儿童健康发展。增进他们的学业行为。实现每个弱智儿童都能快乐成长,笔者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间歇强化法等措施对弱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矫正。措施得当,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探讨幼儿美术教育与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并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教师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与要求。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美术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的思考,更是依据时代的要求,鼓励幼儿自由创造、培养其主体性、发展其创造性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幼儿教师幽默感是幼儿教师教育机智的重要体现,对幼儿具有重要影响。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对幽默的理解、幼儿教师对自身幽默感的认识等方面入手,利用观察法切身观察幼儿教师幽默感及对幼儿的影响,反思幼儿教师幽默感,积极挖掘、利用自身的幽默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以引导幼儿教师合理利用自身的幽默感,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声乐学习是倍受儿童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当前,在儿童声乐教育中仍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和追求功利的行为。通过探讨相关儿童声乐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声乐学习观念,实施多样化教学手段实现声乐有效教学,这是促进儿童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进。  相似文献   

19.
美术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欠缺的教育内容,儿童美术教育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儿童美术是儿童本能的情绪和感觉的倾诉。在教育活动中,要把美术与儿童身心发展和智能培养结合起来,造就出身心健全的人。  相似文献   

20.
儿童期具有独立的意义与价值,儿童文学作品是关于儿童的生活,适应儿童的要求,能唤起儿童兴趣的作品.对于儿童文学的翻译,周作人是倡导翻译以“儿童为本位”的先驱,他是践行并深化这一翻译思想的著名翻译家.周作人推崇“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这就是儿童本位观.他认为,文学不是用来说教的,文学本身具有其艺术特点和功能.文学翻译要体现出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而不能拘泥于功利主义的需要.本语篇以美国作家E·B·怀特的小说《吹小号的天鹅》与著名翻译家任溶溶的译本对比,举出几个比较典型的翻译实例,论证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心灵去感受的儿童本位翻译思想为指导原则,翻译的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