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发生于唐代贞元至元和年间的古文运动,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首次文学革新运动.这场运动以韩愈、柳宗元为倡导者,它以对当时流行的浮艳文风起着“摧陷廓清”作用的文学理论和创作成就载入史册,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这场运动兴起的政治原因和其他原因,对于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于韩愈,柳宗元的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他是语言革新家,也是文体革新家.他不仅对韩愈的传奇作品《毛颖传》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加以肯定,而且借以阐述了自己的小说观.他创作了《童区寄传》等传奇作品,表现了他文学视野的开阔,文学创造力的旺盛.文章总结了柳宗元的小说理论和传奇创作经验,有益于全面认识柳宗元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3.
韩愈、柳宗元等人在唐代古文运动中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文学发展和时代要求的理论主张,并以出色的创作成就引领文学革新走向成熟和兴盛,使得文赋在形式上突破骈赋、律赋的格式束缚,向着质朴化、散文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是杰出的古文运动倡导者,更是唐代辞赋大家,其于贬谪时期所创作的十篇骚体文极具特色,本文即是以这十篇骚体文为研究对象,先探讨柳宗元政治上的遭遇以作为深入骚体文内容的基石,继而深入地耙梳与探讨文体流变的现象,以呈现柳宗元发扬屈骚融铸而成骚体文的讽谕与教化精神。柳宗元骚体文的写作方法借物讽刺、借事讽刺;其骚体文的艺术特色与蕴涵的思想包括:命题之善;篇篇有警语;以散文作序,骚为正文;精于描写,形象生动鲜明;讽刺隐微,深寓教化。从十篇骚体文的内涵、作法、艺术特色、蕴涵的思想及其对後世的影响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藉以了解柳宗元骚体文的创发之功;其“穷形尽相”、“结合散韵”、“善用隐喻”的书写风格,不仅体现了“导扬讽谕”的文学观也在辞赋史上获得了杰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柳宗元除了提出许多先进的文学主张之外,更以丰富的创作实绩为中国文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实现了对散文体裁的变革,最具代表性的如韩愈的碑志,柳宗元的山水散文创作,不仅成为灿烂的文化遗产,更对散文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韩、柳并称。韩、柳共同倡导的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以文体改革为表、以复兴儒学为里的运动,对唐传奇并没有直接的影响。柳宗元所支持的能体现韩愈个人兴趣而不属于古文理论之内的“以文为戏”之说虽对传奇创作有一定的影响,但韩愈的那些为戏文还不是传奇作品;柳宗元创作了一些叙事散文,也写了一些传奇文,对唐代逞才掉文的娱乐性的虚构叙事创作有一定的影响,然影响并不如现在有些论者所肯定的那样大。  相似文献   

7.
贬谪永州是柳宗元创作上的一个转折点。由于仕途的失意,柳宗元转而致力于文学的创作,他的大部分辞赋便是完成于此时。这些辞赋分别继承和发扬了屈赋和汉赋的特点,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欧阳詹、韩愈、柳宗元是共同致力于古文创作的亲密战友。然而,如果仅考察贞元时期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欧阳詹是毫不逊于韩愈和柳宗元的。韩、柳在古文运动中的领袖地位源于他们的理论建树和古文创作上的勤奋实践。但是他们的主体理论和创作高峰均在欧阳詹逝世后出现。在世时,欧阳詹常给予韩柳鼓励和支持,可以说,欧阳詹不仅是古文运动的直接参与者,而且是高潮来临的重要推手,是高潮前期的掌舵者。  相似文献   

9.
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所谓古文运动,就是以儒道为指导思想,以恢复三代、两汉的奇句单行的散文为号召,以彻底否定魏晋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为目的的一场文学革新运动。这场运动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唐时期政治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杰出的代表人物,文学成就不相上下。但在柳宗元生前身后,历史上一直存在着“抑柳扬韩”的事实。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抑柳扬韩”现象产生的原因,对我们正确评价柳宗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纠正人们对柳宗元的偏见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茅坤在柳宗元文章接受史上地位特殊,是柳宗元文章地位奠定的关键人物。茅坤与柳宗元有相似的经历,对柳宗元能做出较客观评价。茅坤在韩柳问题上,能客观地评价柳宗元文章的地位,韩柳并称,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虽是协作者,但其成就与韩愈一样,在山水游记上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茅坤认为柳宗元是自古以来山水游记文章做得最好的文人,永州和柳州的山水与柳宗元的遭遇相结合,形成了柳宗元的游记文章,“公与山川两相遭”。茅坤还指出,柳宗元的文章是“谷风凄雨四至”,有风骚之旨。茅坤真正发现了柳宗元文章的价值,真正认识到柳宗元山水游记文章的地位,这在柳宗元文章接受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杜牧在晚唐柳宗元的接受处于低谷的时候,唱出了"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的诗句。共鸣理论认为,当接受主体与接受对象的审美契合度越高时,共鸣效应越大,文学接受越易发生。由于杜牧在自身气质、政治热情、文学创作及情感经历上与柳宗元存在高度的契合,所以也对柳宗元诗文的共鸣要多于他人。这是杜牧欣赏接受柳宗元不可忽视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3.
林纾的《韩柳文研究法》是一部专以韩柳文作为研究对象的论著,打破了自唐以来韩柳文批评多限于书话、文选、评点的散乱局面。“韩柳并举”和“韩柳相较”是贯穿全书的基本理念与线索,韩柳选文各有侧重,韩文取道胜,柳文取文胜。此书分类论文,梳理韩柳文承上启下的渊源关系,归纳其创作手法,彰显其艺术特色,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高度赞赏表现了对近代文学风尚的追随。林纾的韩柳文研究应在韩柳文研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贬谪以后文学创作的自觉使柳宗元对文学创作的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检讨,他认为创作主体应该做到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二是读百家书,旁推交通。三是感激愤悱,伸以歌咏。可以说柳宗元对创作主体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这些论说不仅对当时的古文运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灌注了新鲜血液,成为我们民族的弥足珍贵的一份理论遗产,确实值得后人珍惜。  相似文献   

15.
刘绪源的《今文渊源》承续了周作人对审美价值倚重的散文批评理论,他从"为文"和"为人"两方面对白话散文的源头进行了梳理,在"谈话风"中寻找"文人"和"文心"。因此,刘绪源对有"我"、有趣味的杂文的提倡,实际上是对"五四"文人生存样式的追寻。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史范式,《今文渊源》呈现了刘绪源欲"以散文的形式表达学术思考"的努力;长期的编辑经验和儿童文学研究经验为他的"白话散文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被贬谪之后创作了大量的咏竹诗及其他咏花、咏树、咏药的咏物诗,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其遭贬谪的苦闷和失意及对理想的不屈追求,并能进一步探究其贬谪心态与咏物诗之密切关系。柳宗元的咏物诗不仅渊源于其贬谪心态,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其贬谪心态,尤其是具有独特地理和深厚历史的楚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柳宗元及其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7.
韩愈、柳宗元是中唐文坛的领袖人物,他们所取得的巨大文学成就,与他们很好地解决了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是分不开的。韩愈提倡“闳中肆外”,柳宗元提倡“旁推交通”,他们都采取的是广泛师承,转益多师的科学态度,在传统与古人的基础上创新。  相似文献   

18.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的一篇美文,"八愚"是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园林胜景."八愚"遗址已成千古之谜.永州学者经实地考察,提出了"吕家冲"说、"柳子街120号至126号的愚溪北岸"说、"柳子街口钴鉧潭北坡"说.钴鉧潭是风景"尤绝者",是连接"八愚"的纽带,确认钴鉧潭是破解"八愚"之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把先秦的哲理寓言发展为社会讽刺寓言,使寓言成为一种具有独立艺术效果的文学形式,创造了一批生动的寓言形象,把我国古代的寓言文学推向了成熟阶段;柳宗元在寓言创作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源于作家良好的文学修养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同时也与其本人的文学主张和个人遭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唐代文章由骈趋散的过程中,韩愈、柳宗元并肩取得的古文成就具有重大的界标意义。一方面,在他们之前文坛内外推进文风与文体改革的各种努力有了归宿;另一方面,韩、柳成功确立的古文范型,决定了后世古典文章学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