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4年和2006年度,《苏州日报》各有一篇消息稿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篇是《昆山农民刷卡看病》,一篇是《50万外来打工者参加苏州五大保险和本地人一样享受失业保险》。这两篇报道有着一个  相似文献   

2.
3月22日,《宿迁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刊发了报道同一个会议的两篇稿件:一篇是会议消息《我市召开市直机关干部轮岗兴业大会》,另一篇是大会侧记《今天台上,他们是主角》。  相似文献   

3.
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七篇关于不能再吃“大锅饭”的社论:一论是《不能再吃“大锅饭”》,二论是《很有必要明辨是非》,三论是《把零售商业服务业经营责任制推广开来》,四论是《“大锅饭”养懒汉》,五论是《集体企业的生命力在哪里?》,六论是《不端“铁饭碗”很好》,七论是《把内在的活力开发出来》。后来,又围绕这个主题发表了两篇署名评论,一篇是《南郭先生何处去》,一篇是《破  相似文献   

4.
截至1998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世界经济》专刊已刊出15期。它们是:《新经济篇》、《网络篇》、《金融危机篇》、《扩大内需篇》、《国债篇》、《兼并篇》、《航运结盟篇》、《农业篇》、《通货紧缩篇》、《金融监管篇》、《就业篇》(上)、《就业篇》(下)、《水利篇》、《兼并篇》(续)、《对华投资篇》等。其中,不少专刊。受到中共中央有关部门、社科院、大专院校专家学者、驻华使馆、跨国公司以及普通读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今年春暖花开季节,我去日本探亲,随身带的一本书是《中国青年报》原驻日记者苏海河送我的《回眸东京》,苏海河也是这本书的编者之一。在日本读这本书,有一种亲切感。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中日两国互派常驻记者35周年而编辑的这本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于1998年8月出版。全书分《追昔篇》、《渊源篇》、《专访篇》、《经济篇》、《社会篇》、《人情篇》、《揽胜篇》、《史览篇》,55篇文章出自48位记者之手,共26万字。第一批中国记者7人,是根据中日双方在北京和东京两地互设廖承志、高碕贸易办事处和互换…  相似文献   

6.
《惠子相梁》是从《庄子·秋水》篇里摘录出来的一段可以独立成篇的文字。《庄子》一书现存三十三篇,学术界一般认为,只有“内篇”七篇是庄子的亲笔,其余包括《秋水》篇在内的“外篇”、“杂篇”共二十六篇,都是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论荀赋     
荀卿是文学史上第一位以"赋"命名其作品的文学家。奠定荀子在赋史中地位的是他的两篇作品——《赋》及《成相》。《赋》今存其书中,刘向《叙录》本编在最后一篇,即第三十二篇,杨惊《注》本列在第二十六篇;《成相》亦存书中,刘本在第八篇,杨本在第二十五篇。杨于《成相》篇题下注目:"《汉书·艺文志》谓之‘成相杂辞’,盖亦赋之流也。"杨认为《成相》亦赋作,所以,荀赋存世者有此二篇。二篇赋作存在的问题相当多,本文摘要讨论之。  相似文献   

8.
最近因为写《陆小曼传》,查阅了不少资料,在上海图书馆看旧报时,发现徐志摩、陆小曼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徐志摩在1929年9月29日《罗宾汉》上发表的《严正声明》,另外一篇是陆小曼在1932年3月24日《晶报》上的《陆小曼的一封信》,疑是佚文.为此,我立刻查阅了《徐志摩全集》和《陆小曼诗文》,里面没有收入这两篇文字.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先后从宋人周紫芝的文集《太仓(禾弟)米集》(下简称《集》)中发现了一篇《尚书六部架阁(记)》,从清人张英等辑《渊鉴类函》(下简称《类函》)中发现了一篇节录的宋人李大异《六部架阁库题名记》,从宋人潜说友纂《成淳临安志》(下简称《志》)中发现了包括上述两篇文献在内的宋代档案学文献共四篇,其另两篇是:綦更生撰《三省枢密院架阁库题名记》,陈晦撰《六部架阁库续题名记》。本文先将有关六部架阁库的三篇题记介绍于此,以飨读者。关于三省枢密院架阁库的一篇,拟另撰文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一字之差     
一九六三年八月六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登了一篇通讯,题目是:《劳动和革命》,今年一月三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登了一篇通讯,题目是《将军和儿子》。这两篇通讯都是人民日报转载别的报纸的。前一篇的原  相似文献   

11.
<正>一、实物陈列室基本情况医院实物陈列馆是2013年建成,是庆祝建院3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医院实物陈列馆分为"五区一室"。"五区"分别是《圣洁篇》、《创业篇》、《起步篇》、《跨越篇》、《奋进篇》,"一室"是实物及荣誉陈列室。实物陈列室整个色彩鲜明,文化风格新颖,匠心独具匠心独运。其蕴含的多种元素,声、像、物俱全,有手稿、有专著,有陈旧的,也有崭新的,从黑白到彩色,近40个年代,风风雨雨,内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的藏书中,发现了五篇毛主席早期著作和一批有关资料。毛主席的五篇早期著作是:一、《学生之工作》(载《湖南教育月刊》第一卷第二号,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出版);二、《湘人为人格而战》;三、《湖南人再进一步》;四、《湖南人民的自决》;五、《反对统一》。后四篇都发表在一九二○年六月至十月的《时事新报》上。第一篇和第五篇的署名为“毛泽东”,第二、三、四篇的署名为“泽东投稿”。  相似文献   

13.
这是伍杰的一本散文集,共有124篇,40万字。内容丰富,多姿多彩,是散文百花园中的一簇经得起久看,耐人寻味的佳作。《追寻》题材广泛,涉及到了当今社会各个层面的人和事。工厂的,农村的,街道的,学校的,从北方的冰城哈尔滨到风光旖旎的西南边陲阿诗玛的故乡。名山大川,历史名城,外域风光,没有作者不写的,走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完一篇,兴未尽,情未了,再写第二篇,第三篇。例如,写黄山的三篇是:《三座峰头是黄山》、《黄山之雾》、《潺潺黄山水》;写泰山的四篇是:《泰山夜思》、《泰山柏与泰山石》、《奇绝的灵岩寺》、《云…  相似文献   

14.
下面刊登的四个材料,是转载北京日报业务刊物上的。一篇是北京大兴县礼贤公社礼贤第七队科技小组组长郭清荣写的《学习毛泽东思想种好棉花》;一篇是北京日报记者改写后的稿《千斤担子不觉重》;一篇是北京日报记者写的《棉花姑娘》;一篇是北京门头沟区清水公社达摩庄大队部分社员座谈的发言记录。  相似文献   

15.
幼学之名,始见于《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孟子·梁惠王下》也说过“夫人幼而学之”的话。又因为它是启人之蒙昧,故又称蒙学。它的发展史实在不短,从周秦时就已开始。求知要读书,读书必先识字,字且不识,遑论其他。所以幼学也先从识字入手,根据现存的最早一部古代目录书——《汉书艺文志》小学部分的记载,汉前识字课本已有十家三十五篇,最早的是《史籀篇》,接着有《苍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汉代合三篇为一,总名为《苍颉篇》,又称三苍。时又有《凡将篇》和《训纂篇》之作,但均已亡佚,仅后世辑有片简只字。现能见到的最早识字课本是汉元帝时史游所撰  相似文献   

16.
评论的选题     
《今日谈》和《人民论坛》是人民日报评论部办的两个专栏,发表署名评论。其中《今日谈》每天都收到大量来稿,举办征文话动期间, 曾经有一个月收到5000多篇。可是来稿的采用率很低,往往是几十篇甚至100多篇才见报一篇。大量的来稿未能被采用。这是作者的心血!读着作者殷切的来信,看着一篇篇精心之作,许多是一笔一划、工工整整抄写的,使人为之无限惋惜。为什么那么多来稿  相似文献   

17.
我在《世界优秀通讯选》里,读过著名美国记者、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史沫特莱写的两篇通讯,一篇是《记鲁迅》,另一篇是《朱德将军忆童年》。两篇通讯给我的印象都很深。我觉得,这里洋溢着作者对中国革命者的爱,确实感人至深;它们是新闻通讯的典范,值得我们后人认真观  相似文献   

18.
王天定 《新闻记者》2005,(10):15-17
《南方周末》在2005年6月9日刊登两篇报道:一篇是《四川郫县治官新招 局长上电视检讨》,一篇是《针孔拍摄暗访干部违纪》。前一篇讲的是四川郫县纪委让该县两位对下属工作失误负有领导责任的局长在县电视台上公开作检讨,后一篇讲的是江苏省赣榆县纪委的新创举,用针孔摄像机暗访干部违纪,并在县电视台播出。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永恒的召唤》是一部宏大的交响曲,那么《‘三西’扶贫记》就是一幅厚重的风俗画。"——有读者这样比较李从军同志领衔采写的三篇通讯。  相似文献   

20.
由湖北省编辑学会主编的《点击(出版科学)》于近日出版。这是《出版科学》自1993年创刊至今十年发表论文的选辑,包括王益、王仿子、宋木文、刘杲等出版界老前辈和专家学者以及一批出版科研新秀的论文,共75篇,分为《卷首论坛篇》《研究评述篇》《编辑出版实务篇》《出版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