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即开始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抗战。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日之间已经完全处于战争状态.然而国民政府仅仅在1937年8月发表了《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却始终没有对日宣战。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才正式向日本宣战。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2.
日本从“九一八”事变开始,逐渐侵入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七七”事变后长达近4年的事实战争中,中国没有对日宣战,在国际法意义上的处于非战争状态,然而这是中国政府基于战略的考虑,利用这一国际法律规则,在抗战初期的困难局势下,积极争取到国际同情和援助的手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也是出于对“宣战”所能带来的法律后果的考虑对日宣战,以便在战后赢得胜利成果。  相似文献   

3.
2013年高考福建卷第20题原题如下: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文告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相似文献   

4.
所谓宣战,是一国对他国开始处于战争状态的正式通知或宣告。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是在1941年12月9日。它距日军占领东北已整整十年,离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也已四年有余。国民党为什么在“九一八事变”后对日本“不宣不战”,在“七七事变”后“战而不宣”,而在“珍珠港事件”后“正式宣战”?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就此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 本月8日日本法西斯政府已经对英美两国宣战,轰炸夏威夷、菲律宾、香港和新加坡,陆军在马来亚北部登陆,在日本宣战后,美国及英国亦已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了,……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应该继续过去5年的光荣战争,坚决站在反法西斯国家方面,动员自己一切力量,为最后打倒日本法西斯而斗争,为了这个唯一的目的,必须实施如下各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以往我们对中国抗日战争相关的国际法问题研究不够,以至在国际舆论上出现作为受害者的中国却是国际法的违反者这样的怪论。笔者从国际法学的视角出发,以中日战争起源问题、中日两国宣战问题和日本在华化学战等三个案例,对中国抗战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笔者通过诉之于国际法这一任何民族都必须承认和通用的"语言",认为中国抗战是一场中国反对日本非法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学者在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时,借鉴国际法学的理论和方法是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在蒋介石的青年时期,他目睹了中国备受欺凌和侵略,萌发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立志为革命献身。在抗战期间,由于中日实力相差悬殊,他未直接向日宣战,但他亦未有出卖国家主权以换取日军妥协的行为。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军队进行了英勇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表示了蒋的抗战决心;在抗战相持阶段,虽有对日和谈行动,但是亦有自己的底线,即不拿国家主权进行交换,要恢复到九一八事变前的中日平等局面。  相似文献   

8.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当日本帝国主义看到中国决心抗战,就一面加紧进攻华北,一面到处挑衅,并于8月9日发生了上海虹桥机场事件。借口要求南京国民政府撤退上海保安总队以压服中国的抗日运动。国民政府为扩大战场,造成全国抗战的形势,就乘机主动将驻在苏州的张治中部的3个师迅速支援上海,迎击敌人对上海的进攻,“八一三”上海抗战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9.
国民政府外交政策追随美国,抗战结束后对日索赔从积极索赔到最终放弃;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国政府放弃战争赔偿,但国民赔偿并未放弃。中国必须提高综合实力,日本必须认识战争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习 《历史学习》2007,(1):18-18
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以下说法:1931年说、1935年说和1937年说。根据对主要矛盾的解释有人坚持1935年说,第一: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局部战争范畴的方向过渡。第二:以“一二·九”学生运动的为标志的全国抗日运动的新高潮,民族解放运动斗争已不是个别党派和阶层的问题,中国抗战开始向全国抗战的方向过渡。第三,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因此,自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逐步降低为次要矛盾。  相似文献   

11.
1979年2月8日,中葡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在达成的协议中指出澳门是中国的领土,当前由葡萄牙政府管理。归还的时间和细节,将在适当的时候由两国政府谈判解决。1987年3月,中葡在北京举行关于澳门问题的第四轮会谈,26日草签中葡联合声明。1987年4月13日,中葡联合声明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87年9月,中国政府派出机构——新华社澳门分社成立。1988年1月15日,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生效,澳门从此进人为期11年的过渡期。1988年9月5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起草委员会名…  相似文献   

12.
中葡澳门问题始于明代,自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租居澳门以来,中国政府充分行使对澳门的主权,只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葡萄牙在英国帮助下与中国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始遭破坏,但中国政府并未丧失对澳门的全部主权,澳门仍是中国领土.因此,自那时起,历届中国政府从未在澳门主权问题上让步,并利用一切时机长期开展对澳门恢复主权的斗争.晚清政府延宕澳门划界交涉以限制葡萄牙管理澳门的范围,国民党政府致力于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但由于态度不坚决,最终这一愿望未能实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及中国政府致力于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87年3月26日签署<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于1999年12月20日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从而实现了中国人们及中国政府梦寐以求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3.
1917年,中国政府打算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引发了府院决裂,国会解散,张勋复辟,乃至南北对立,国家分裂。参战之争折射出北洋时期中国政治的复杂和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背景材料] 2006年1月12日,中国政府正式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发表对非洲的政策文件,旨在宣示中国对非政策的目标及措施,规划今后一段时期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推动中非关系长期稳定发展、互利合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主要战场,伟大的中国抗战为最终战胜德、意、日法西斯集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中国抗战之地位与作用,国际史学界至今没有给予充分肯定,国外出版的卷缺浩繁的二版专著,也都未曾作出应有的公正评价.作为史学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不断探索,为恢复中国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应有的地位尽绵薄之力。一、中国抗战的回际员颁“七·七”事变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2008,(11)
12月15日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从此回归祖国。这是继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又一盛事。  相似文献   

17.
本章内容为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也由此揭开。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战初期 ,国民党政府组织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中共领导开辟敌后战场 ,配合正面战场 ,对日军构成了战略威胁。中国军民的英勇抗击 ,迫使日军停止大规模的军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考察“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的政策,说明中国还没有形成全面抗战;故“九·一八”事变不是全面抗战的起点;再考察“七·七”事变前后的情况,说明“七·七”事变只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而中国政府——国民党政府并没有立即作出全面抵抗的反应,故“七·七”事变也不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最后,本文得出结论:1937年8月14日蒋介石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才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即“八·一四”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当时的吉岛问题是引发这一运动的直接原因,而运动的深入发展又对日后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试就巴黎和会中的青岛问题做一点探究。关于青岛问题要从德占胶澳说起。1897年11月山东发生“知野教案”,花国以此为借口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强租胶州湾为军港,租期99年。从此,胶澳地区沦为德国的殖民地,山东成为格国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国内舆论强烈要求对或宣战,从格国手中收回青岛。由于袁世凯政府的…  相似文献   

20.
卢沟桥事变和抗战全面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侵略计划,突然向位于北平城西南卢沟桥附近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爆发。中国由此开始了连续八年的全国性抗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