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位蹒跚学步的孩子用脚踩住了地面飘动的彩纸,他弯下腰用手拽起彩纸。可是,怎么也拉不动,原来,踩纸的脚还没松开呢!孩子不明白:怎么到手的彩纸就是得不到呢?他想松开脚,然而他更担心:一旦松开脚,彩纸不又飞走了吗?但是,不松开脚,想得到彩纸怕是有点不可能。——因为,不放弃,就难以得到。站在门里的小家伙想拉开门出去,可手够不着门闩。他只得用哭来求助门外的大人。门外的大人告诉他,你退后一点,我推开门。退?小家伙犹豫不决起来:我明明是向前走才能出去呀!——但是,不退怎能有进呢?孩子在启示我们@何发祥  相似文献   

2.
编辑部日志     
中午休息时间,大家聚集在活动室里打台球。也许是中午吃了排骨的缘故吧,耀强今天心情特别好,连打球都异常准。他不禁唱起了小曲儿:巧儿我自幼许配赵家,我和柱儿不认识,我怎能嫁他呀……(评剧《刘巧儿》选段)于赫用崇拜的眼神望向耀强,说了一句令大家喷饭的话:“强哥,你真厉害,连二人转都会唱!”冬梅姐姐将自己手机的短信息提示音设置成了鬼叫声,大家工作的时候,总是被她突然到来的短信吓一跳。一天中午,《周刊》编辑部向来以偷吃东西著称的海泉和邹维趁我编辑部的人都去活动的时候,偷偷潜入我编辑部,偷吃冬梅姐姐桌子上的好吃的。他们正吃得…  相似文献   

3.
每月一题     
《教师博览》2006,(8):28-28
预防甲:“哎,我昨天碰到一个人,同你长得一模一样,高矮也和你差不多。如果你俩站在一起,真有可能分不清谁是谁。”乙:“你等一下,我借给你的钱,你该不会说已经还给那个人了吧?”女人打不得同事问眼睛四周发青的王小二:“你怎么啦?”王小二回答说:“昨天我成功地阻止了一个粗暴的男人殴打一个女人。”同事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王小二解释道:“当那个男人殴打那个女人时,我朝他叫道:‘女人打不得!你打一个女人算什么本事?有本事你就和男人打打看!’”同事问:“那后来呢?”王小二回答说:“后来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安长军荐)谁无聊甲:“世界…  相似文献   

4.
小明喜欢画画儿,而且画得很好。老师对小明的妈妈说:让小明参加绘画班吧,他会画得更好。”小明的妈妈却说:小明画得好,就别再学画画儿了。他算术不好,我想让他多学学算术。”您觉得老师和家长谁的意见对呢?应该发展孩子的强项还是弥补孩子的弱项呢?教育孩子时,究竟要“扬长”还是“补短”呢?(河北刘小丫)顺应孩子的兴趣,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到底要发展他们的强项还是弥补他们的弱项呢?我想把我的亲身感受告诉小明的妈妈,也许她能从中受到启发。上初二时,我的作文《我和我的同桌》得了我平生以来作文的最高成绩—…  相似文献   

5.
读罢“朱老师骗人”这个案例 ,我首先是一声叹息———唉 ,现在的语文课 ,越来越难上了 !朱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转告” ,精心创设了情境 ,可谓用心良苦。可学生却大呼上当受骗。唉 ,我们的学生到底怎么了 ?接着 ,很自然地回想起我曾经执教过的几堂语文公开教学课。在《五彩池》的教学中 ,我对学生说 :“老师有一个朋友 ,是专门负责宣传五彩池旅游的 ,他听说我们今天要学习《五彩池》这篇课文 ,想请我们帮一个忙 ,帮助他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风光的广告语 ,你们乐意吗 ?”在《智能鼠捕鼠》想像作文教学课中 ,我对学生说 :“最近 ,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袁合鹏 《师道》2006,(4):34-34
外面又下起了大雨,似乎秋天的雨水格外的多。午夜的来临加剧了空气的宁静,我拉上窗帘,关上台灯又一次静静地欣赏《一一》。片尾处那个可爱的孩子面无表情地在婆婆的葬礼上说:“我觉得我也老了。”我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一一》的导演杨德昌似乎对学校没有什么好感,洋洋(影片《一一》中十岁的小男孩)在学校里从来没有感到过愉快。有的只是在老师面前打小报告的女生,还有那个训斥洋洋的主任。10岁的孩子洋洋问,是不是我们只能看到一半儿的事情?我们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他父亲告诉他你可以把背后拍下来,他果真拍了很多人的背影送给别人…  相似文献   

7.
我订阅《孩子天地》刊物,已经有3年了。老师经常辅导班里的同学阅读《孩子天地》。《孩子天地》是我们师生共同的朋友。在《孩子大地》2000年12期上,刊登了教育家陈鹤琴《一切为了儿童》的事迹介绍。陈鹤琴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爱民的思想,对我触动很大。他精心  相似文献   

8.
爱园先爱师     
孩子15个月便进了托儿所。虽说是“老兵”了,可他一直怕接触老师,怕上托儿所。为了能让孩子顺利进入幼儿园,首先得树立老师的形象,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亲近感。 我们经常和孩子做角色游戏,我和爱人扮小朋友,让孩子扮老师,启发孩子编故事讲给我们听,教我们唱他自己跟着磁带学的儿歌,如《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等。待孩  相似文献   

9.
我的儿子今年4岁了,是个闲不住的孩子。他精力旺盛,求知欲望很强。平时我很注意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如折纸、手工等。孩子也逐渐有了兴趣,用彩纸叠飞机、小鸟、小动物;用饮料瓶做娃娃,画上眼睛、鼻子、嘴,  相似文献   

10.
“澳的利2003站在第三极。”这是中央电视台2003年月频频出现的广告语。邻居读初一的孩子来问一道地理习题。正巧中央电视台播“澳的利2003站在第三极”,小家伙立即被吸引住了。我知道他爱看体育运动类节目,便从广告语开始与他聊了起来。“你知道‘第三极’指的是什么吗?”“珠穆朗玛峰呗!”“珠峰是‘第三极’,还有两极你知道吗?”“嗯,……”刚才还对答如流,现在语塞了。看他想了一会儿还回答不出的窘迫样子,我说:“地理书上不是讲过‘南极’‘北极’吗?”“哦!……”由此想到我们的地理教学,想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传统的地理教…  相似文献   

11.
我儿子13岁了,现在我和他对话时,他总是反对我,比如我说每天上网不要超过1小时,他就说谁规定的?为什么你们可以随便上?他经常说大人们可以很自由地活动,孩子却不能,太不公平了。我应该怎么说服他呢?刘秀英: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孩子生理、心理的变化——孩子的青春期来临了。在孩子成长中的某一天,父母忽然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似乎都不认识了,伤心、愤怒、挫败感一齐袭来: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变了呢?为什么原来的教育方式孩子开始不接受?自己辛苦为孩子付出十几年,为什么得到的是这个结果?孩子怎么一点儿都不理解我们?等等。  相似文献   

12.
我正在自己的房子里读着《房子》讲述的故事,突然想到:如果没有房子会怎样?我们出生以后怎么办?如何度过一生?房子啊,对于我们这些生命,是一种何等大的爱,是一种何等无边的恩,是一种何等默默的守护,是一种何等恒远的眷念。我又突然想到,一个人,如果最后真的能够去一所天上的房子里,开始过新日子,那么他在高高的天上,难道不会常常看着那所远远的房子而泪流满面吗?无论那所房子是多么奢华或者多么狭小,是茅草的顶还是琉璃的瓦,他应当是想念万千、感激万千的。  相似文献   

13.
创造力揭秘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孩子聪明与否的重要指标。幼儿园发给家长的《幼儿发展情况表》上也有一栏:是否有创造力?几乎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孩子。但是,孩子的创造力常常令人不可捉摸:当他们无休止地问“为什么”时,让你觉得他们身上蕴藏着创造的潜质,但他们的创造力如天上的彩虹般绚丽却也容易转瞬即逝。家长不禁疑惑:究竟什么才是创造力?孩子到底有没有创造力?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哪些误区和假象影响了我们对孩子创造力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李俊 《学前教育》2005,(5):32-33
《学前教育》2004年第5期“管理纵横”栏目刊登的《录音笔事件》使我园教师深受触动,我们就此问题征询了部分家长和教师的看法,并展开了讨论。家长的话明明的妈妈:“其实,这真的是家长没办法,我们很理解老师要照顾的孩子多,比较辛苦,我们不怪老师,但是我们又特别想了解一下孩子到底为什么不愿意上幼儿园,是因为有小朋友抢他玩具还是没有人和他玩,或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呢?所以只好把录音笔放在孩子的身上了。”  相似文献   

15.
年轻的父母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其中有个话题就是:孩子生日送给孩子什么礼物。玩具?书?去饭店?好像都没有意义。这话题让我想起儿子上一年级那年,我们给他的独特礼物——《家庭无土栽培西红柿》。这是一个属于植物生长科普类的礼物。这个礼物准确地说是一个长不到一尺,宽不到10厘  相似文献   

16.
【案例】《小珊迪》教学片段:师:你觉得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生:我觉得小珊迪是个坚强的孩子。生:他是个守信的孩子。生:他是个爱弟弟,为他人着想,不为自己着想的孩子。生:他也是个可怜的孩子。师:你们喜欢这样的孩子吗?生:(大多数学生)喜欢!生:(有两个孩子)我不喜欢。师:为什么不喜欢呢?生:因为他太穷了。生:小珊迪没有爸爸、妈妈就没有了父爱、母爱,好可怜。我不喜欢。生:(针锋相对地)老师,我喜欢小珊迪。他虽然穷,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缺钱就把“我”的钱据为己有,还让弟弟来还钱。他这样诚实守信,我喜欢他。生:(立即附和)我也喜欢小珊…  相似文献   

17.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万年牢》事实也正如此,作者新凤霞所走过的就是一条万年牢的人生之路。新凤霞,原名杨淑敏,是我国著名评剧演员。六岁开始学京剧,十三岁改学唱评剧。她的代表剧目很多,有《杨三姐告状》《花为媒》《刘巧儿》等。在十年浩劫中,新凤霞被迫害致残,离开了舞  相似文献   

18.
记得小时候,儿子是个爱哭爱闹的“野”孩子,整天跟一群小孩子到处胡闹,玩到酣处,连饭都忘记吃。但我们看不出他有什么真正的兴趣爱好。于是,我跟爱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帮孩子培养一种爱好。可是让他爱好些什么呢?我们着实费了一番工夫。一开始,我们想让孩子学习弹钢琴或绘画,可是小家伙怎么也不肯配合,说自己没有艺术细胞。于是,我们又决定让孩子学习文学。我们并不指望孩子能靠这个吃饭,只是想让孩子陶冶一下情操。我们给孩子买了很多书籍,像《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鲁滨逊飘流记》、《少年维特之烦恼》、《巴黎圣母院》等。可是…  相似文献   

19.
沟通     
尊敬的编辑: 你们好! 我是《教师之友》忠实读者,大学四年一直都坚持关注贵刊。谢谢你们为我的师范生活添色。你们辛苦了! 2000年在南京的书市上,有幸见到贵刊的工作人员。感谢你们给我寄来的两期样刊。这次写信,主要是有一事反映。在2002年第11期上,有余杰的一篇文章《我们为什么不会游戏》(P58)。其中有几处是这样刊登“西万(方)的孩子是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长大的”;“就是耍(要)天上的星  相似文献   

20.
我坐在电脑旁,熟练地用家长信箱给每个学生家长发送短信。对于王小二——班里最调皮的学生,我真是找不到任何一个词语来描述他的优点。他的父母从早到晚忙着打工,孩子就像没有入栏的野马,桀骜不驯。我决定把他每天的表现都告诉给他家长,以示提醒:“你的孩子今天上课开小差,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