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它在客观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和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并使之开始走向解体,也迫使中国融入世界,开始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方向发展。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小引历史的发展,使我们中国这个有过灿烂文明的东方大国,在近一百几十年来,一直面对着一个认识西方、学习西方的大问题。先是由于一些西方国家的入侵、掠夺和压迫,迫使我们为对付它们而要认识它们;继而我们渐渐看到这些国家的强盛,我们的贫弱,都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从而使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也就是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渐渐地既看到了不同于、也优越于中国当时社会制度的资本主义,也看到了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和继承者的社会主义。而对这二者的认识是相互联系的。肯定资本主义、接受资本主义,必然否定社会主义、拒绝社会主义。反过来也一样。所以似乎可以这样说:自上个世纪末叶以来,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最主要的也就是对两种制度的认识和抉择。综观中国近现代史,凡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人们,对于西方(包括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尽管有种种不同,但是他们都不拒绝向西方学习;同时又不主张、不赞成照搬西方或“全盘西化”。而且他们又大都不同程度地舍弃资本主义,趋向社会主义。越到现代越是如此。应当说,这种历史现象,反映了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是很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下面辑录的是一些时代的先驱者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看法。他们的具体观点和论断,未必全都精当,甚至还有这样那样的谬误,但是他们考察与认识两种制度的态度与方法,却是至今仍具有光彩,很值得引为借鉴的。所以,我们特刊载于此,希望能对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掀起了-轮又一轮向西方学习的浪潮.回顾和反思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对我们今天国家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从近代我国小范围内的改革开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性的改革开放,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30年来我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正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  相似文献   

4.
一、相关知识列举(一)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9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洋务运动兴起。2.特点:①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这一趋势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资政新篇》被誉为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通过其内容可以看出,在向西方学习上,超出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方案,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是,这个由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旨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方案,因为诸多原因根本没有付诸实施就被束之高阁。  相似文献   

6.
在中日文化教育交流史上,曾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隋唐时代,第二次是在清末时期(约公元1896——1911年).第二次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中国大量地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大规模地译介近代日本著作,传入教育思想、教学内容等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东方以后,中日关系起了剧烈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日本则学习西方较早较快,十九世纪的后三十年中,迅速地发展为近代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使国家富强起来的政策和经验,引起了当时中国人的注意.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打败了.这给予中国人以更大的刺激.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于危亡,必须发愤图强,“变法维新”,“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毛泽东选集》1359页).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者以坚船利炮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中国的国力日弱,国势日危,爱国的进步人士纷纷觉醒而思考救亡图存的道理和途径。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最先进,而日本由于学习了欧美的一套办法也富强起来,于是向西方学习遂成为当时不可阻挡的潮流。要学习西方,除  相似文献   

8.
《资政新篇》是洪仁Gan为太平天国制定的后期的革命纲领,主要内容是效法西方资本主义来改革中国社会。它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具体实施,但其中的一些改革方案和主张却为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所实施。这说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使中国走向富强,以御外侮,是中国各阶段中的先进代表人物共同的认识和奋斗目标。《资政新篇》与洋务运动在向西方学习这一时代的主旋律上找到了一致。  相似文献   

9.
一、导入 (展示“中国梦”的幻灯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当历史的车轮驶进18世纪,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古老的中华民族蹒跚落伍了.为实现民族独立与富强的中国梦,先驱者们是怎样去顺应世界现代化的潮流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 所谓“西学”,是指十六世纪以来的欧洲近代科学文化。欧洲近代科学文化,带来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使西欧不少国家首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优越,从当时说,西学输入就是代表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来冲击和将代替东方古老的封建文化,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毛泽东同志说:“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这段话包括两层意思:(一) 当时的真理只能向西方国家去找。因为那时的外  相似文献   

11.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是对外开放的地区。在国外科学技术输入的同时,西方资产阶级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识、腐朽的生活方式也会随之而渗入。针对这一特点,历史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提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一、借鉴历史,辨明是非,正确对待西方文明中外历史都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或国家,都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或国家的精华,同时又善于扬弃其糟粕,以建立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明。今天世界上先进国家之一的日本,就是一个善于学习外国长处的典型。公元七世纪初,它向中国学习,派了许多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华,把唐朝先进的封建制度和封  相似文献   

12.
一《资政新篇》是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太平天国革命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结晶。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最先开风气者,并不是洪仁玕。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日益严重,这对中国的政治、思想发生着深刻的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对“天朝大国”中具有开明思想的地主阶级士大夫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教训。他们中的一些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主张,在中国近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是符合社会客观发展要求的。但是,他们都只是企图依靠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社会,以西方商业银行为标志的现代商业银行得到很大的发展,其业务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金融业的主流。商业银行可以定义为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其职能主要表现在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等方面,这在全球范围基本上是相同或相似的。应当承认,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作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中国来说,发展我们的商业银行也必须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要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对中国和西方商业银行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我们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科学和经营管理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一、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就称之为组织形式。现代西方商业银行的组织形  相似文献   

14.
●阶段特征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毒品加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封建的社会开始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社会的急剧变化,直接影响着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轨道与进程。随着资本主义文化的传入,“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他们用资本主义的方式思考中国的问题和前途,这必然对封建文化产生动摇。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勇于探索,推陈出新,使古老的中国文化获得了新生。五四运动中国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学习、宜传马克思主义是进步文化的主流。此时期不仅以救亡图存为重要内容,而且是追求光明抨击封建传统,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反对日本侵略,使进步文化又增加了反帝、反投降、反侵略的内容,在同国民党的反动文化政策的斗争中,近代后期文化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较之于同期的西方,有先进、完善得多的科举考试以选才用人的制度。但在近代化过程中,这一制度被西方借鉴并发展为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文官制度。与此相反,由于专制的政治体制、官本位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的小农经济等的严重局限,这一制度在我国却衰亡了。比较中西迥异的这一现象,对我们今天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虽然近几年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我们国家在很多方面仍落后于其他西方先进的国家,要进步,要发展,我们就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学习技术的前提就是,我们必须掌握世界通用的技术交流语言,即英语,所以,我们要应该更加重视对英语的教学,让学生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此类问题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7.
韩国历史上是一个封建的、封闭的国家.在海上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只有与中国接壤联系,是唯一的通道.纵观其经济发展的历史特点,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一、开化期(1876-1910)世界进入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有了迅猛发展,这就引起了东方人的极大兴趣,包括韩国、中国、日本人在内的东方人向西方学习.只有日本获得成功,于1876年实行了明治维新运动,当时称为“和魂洋才”.在韩国称为“东道西器”,中国称为“中体西用”.日本在封建制度下学习西方获得成功,打下了资本主义基础,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经济迅速发展.而韩国学习失败了,没有形成资本主义的基础.这一时期,在韩国称为“开化期”.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较之于周期的西方,有先进、完善得多的科举考试以选才用人的制度。但在近代化过程中, 这一制度被西方借鉴并发展为适应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需要的文官制度。 与此相反,由于专制的政治体制、官本位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的小农经济等的严重局限,这一制度在我国却衰亡了。比较中西迥异的这一现象,对我们今天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资本主义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研究中,我们的注意力长期以来都集中在经济前提上,但它是否也有相应的政治前提呢?有两个问题会促使我们思考这一点:(1)西方人通常认为,在15、16世纪里,西欧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会比东方的中国或印度高,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相对比较落后的西方率先走向资本主义?(2)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与不发展,主要还是靠这个国家的政府是否强大有力及这个强有力的政府是否真正以现代化为导向。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西欧之所以发展起资本主义,除了它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萌芽作为经济基础,还在于其封建政府直接扶持和大力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解体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89页)在我国近代,正是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发,也由于中国保守落后而一再挨打的教训,促使一些志士仁人,如康有为、梁启超等努力向西方寻找救国的真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学说、文化教育.这就产生了一个向西文学习的潮流.广东的近代体育正是在这一潮流中兴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