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体西用"是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的教育思潮,也是洋务派兴办洋务学堂的宗旨。"中体"与"西用"的矛盾贯穿着洋务学堂的发展,支配着洋务学堂的发展形式,其办学模式呈现出不中不西、新旧杂糅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体西用"是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的教育思潮,也是洋务派兴办洋务学堂的宗旨。"中体"与"西用"的矛盾贯穿着洋务学堂的发展,支配着洋务学堂的发展形式,其办学模式呈现出不中不西、新旧杂糅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中后期,清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巩同封建政权、应付国外压力,发起了旨在"求富"、"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洋务派据此创办新式学堂、设置新式课程、翻译西学书籍、派遣留学生等,洋务派的这些教育活动也影响着中国近代的小学教育,促进了小学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4.
论影响张之洞洋务思想形成的几个因素谢敏华张之洞的洋务思想是晚清洋务派思想中最全面、最深刻的,其洋务思想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接受儒家思想教育,孕生经世思想阶段;逐渐接受西学,洋务思想初步形成阶段;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阶段。而张之洞自...  相似文献   

5.
洋务派能够启动近代留学教育,主要出于军事上的考虑。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是粗糙的.但它播下了中国现代性的种子,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是晚清社会变迁的重大推动因素之一。从纵向上看。洋务留学教育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重大突破;从横向上看,洋务留学教育也适应了世界之潮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留学教育是现代国家教育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章节。  相似文献   

6.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中的重要内容。它开了中国近代新教育之风,是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先声。然而,对于洋务派在教育方面的种种举措,时人或者今人都是或褒或贬,众说纷纭。本文拟从洋务教育的产生、发展中总结其特点,剖析其本质,以求对洋务教育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洋务派为了满足洋务运动的需要,着力培养洋务人才,出于当时传统教育下的知识分子无法承担对新式人才培养的重任,洋务派只能利用传教士进行中国近代科学教育。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传教士担当起中国近代科学传播、教育先行者。  相似文献   

8.
为培养办洋务所需要的翻译、军工、实业等人才,在“中体西用”方针指导下,洋务派着手 洋务教育投资,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在财政拮据的情况下,厚聘教习;宽待学生; 保障教学设备设施。洋务教育投资回报丰厚,它促进了中国工业生产力的出现;使中国走出 孤立与闭塞,进入世界性交往阶段,利用“交往”的伟力,推动传统中国社会的变迁;牵 引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  相似文献   

9.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中的重要内容.它开了中国近代新教育之风,是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先声.然而,对于洋务派在教育方面的种种举措,时人或者今人都是或褒或贬,众说纷纭.本文拟从洋务教育的产生、发展中总结其特点,剖析其本质,以求对洋务教育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洋务运动中,译书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事业之一。但是中国境内的传教士是译书的主力。传教士的译书一方面满足洋务学堂的需要,一方面向社会发行,广泛传播了西学,促进了中国教科书的近代化,促进了洋务教育对民智启蒙作用,为洋务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了社会基础,间接地加速了科举制度的解体。  相似文献   

11.
洋务思想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及开明官吏寻求救国道路意愿的汇合。早期改良主义者就曾经是洋务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与洋务派官僚手中的权力共同促进了洋务运动。  相似文献   

12.
一位不容忽视的洋务思想家——马丕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经历了三十余年,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影响十分重大的运动。在这一运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无疑会出现许多洋务派人物。但是,迄今为止,除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著名洋务首领外,不少洋务派人物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甚至被排除于洋务派之列。马丕瑶便是其中之一。其实,马丕瑶是一位不容忽视的洋务思想家。他的洋务思想明确、系统,一些方面还具有自己的特征,是洋务运动后期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认真探讨他的洋务思想,对洋务运动史研究的深入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洋务教育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学堂是近代洋务派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它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之先河 ,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和政治学说 ,培养了一批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派思想的关系,学术界意见很不一致。在19世纪60至90年代初,中国社会出现和存在一种新思潮,这就是洋务思潮,早期维新思想和洋务派思想构成了这个思潮的左右翼。  相似文献   

15.
洋务运动是在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之际,在中央以奕,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主,试图通过练兵制器、兴办军事工业等举措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洋务学堂是我国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按照"中体西用"的办学指导思想举办的,旨在为洋务自强运动培养专门人才的各类教育机构,它对中国近代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收获,是洋务派改革封建旧教育的结果,它用近代科学的声、光、电、化代替了传统的经、史、子、集,采用了班级授课的形式,培养了一批有着近代化学识的人才,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也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洋务学堂是中国教育近代化一出壮观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冯桂芬是学术界争议颇大的人物。关于他的思想的评价,大体有三种意见:有的把冯桂芬视为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有的认为冯桂芬属于洋务派,亦即反动的、卖国的思想家;有的把冯桂芬划归“早期维新派”。笔者认为,冯桂芬是洋务思潮的开先声者与洋务思潮起始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是洋务派纲领的首先提出者,并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洋务派纲领的首先提出者我们评价冯桂芬的思想主要依据其代表作《校 庐抗议》。据《显志堂稿·吴云序》称,是书为冯桂芬1860年避居沪上所作,成于1861年。此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不…  相似文献   

18.
评清末“新政”时期的高等教育改革厦门大学朱国仁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洋务派创办的洋务学堂为标志。洋务学堂是在沿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官学制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为当时的外交、军事和工矿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夷务”的一部分而建立起...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在洋务运动大兴之时跻身倾向保守的清流派,但却在清流党逐步鼎盛之时,出任山西巡抚,逐渐从清流健将转向洋务殿军.在此阶段,张之洞通过与李提摩太的接触,对"西技"、"西艺"开始有了初步认识,这正是他从清流派转向洋务派的契机.张之洞将李提摩太"西化"方案中的兴办实业条款付诸实施,迈出了向洋务派转化的第一步.中法战争使张之洞直接接触到外部世界,战争的曲折艰难和令人愤懑的结局,更加速了他转向洋务派的进程.在督两广任上张之洞在粤兴办洋务,最终完成由清流健将向洋务殿军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作为洋务派的重要领袖,李鸿章在推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尽心尽力.洋务教育活动在洋务运动中占有很大比重,李鸿章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留学,等等.这一系列教育活动与实践,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