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文言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的相当大的篇幅,但文言文的教学却令广大的师生“想说爱你不容易”,本文从文言文的教学现状谈起.并思考改变现状的方法:上出文言文独特的“文言味”——韵味、情味、滋味、回味。希望能够对现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教学中常关注虚词的语法作用,却易忽略其情味。因声求气,读出情味,不失为文言虚词教学的一剂良方。在这方面,黄小伟老师执教的《寡人之于国也》一课做了很好的示范,教学目标避"实"就"虚",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玩味虚词。教学文言虚词时,就应当做到适时而教,立足语境;注重诵读,因声求气。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是中华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文言文学习是我们学习和吸纳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渠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素养,获得基本的文言知识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习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初中文言教学的现状、问题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所谓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的"文"即文章。所以文言文的教学一是要着眼于理解"文言"的词句,二是要读懂文章的内容。通常我们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规定都是——"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这就非常明确地概括了文言文教学这两个基本点。文言文教学要"字字落实"特别是要把常见实词和虚词解释清楚是无可非议的,许多中学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文言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有其固有规律。文言文教学要做到"文""言"融合,需重视文本理解,回归文言文教学的本真;重视文言积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重视人文探讨,彰显文言文人文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当前文言文教学状况,普遍存在着偏重于文言知识教学的现象,认为只要扫清文字障碍、归纳文言知识、串讲课文内容,就可以完成文言文教学,而忽略了文言文的借鉴运用这方面的教学。文言知识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读懂浅易文言文的目的,但是没能达到借鉴运用目的。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见,为落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培养初步文言阅读能力和文言语感是基本途径,为更好地突出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语言因素,应通过诵读、比较两种手段加强语言教学,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文言相融的教学方法作为提高教师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根据文言相融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意义就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实现文言相融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赵琪 《现代语文》2013,(12):52-54
文言文教学处在两难的境地:教文言知识,讲文言翻译,文言文教学浮于表面;深入文本内涵,讲解文言中蕴涵的文化,时间不够,没有基础的积累学生接受不了。文言文教浅了不行,教深了也不行。文言文究竟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相似文献   

10.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学好文言文知识的最关键环节,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以诵读教学为主要方式,以理解文言文大意为基本学习任务,在精当、好懂的前提下学习文言常识和文言词汇,在词句篇章的积累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诗歌与中国新诗都注重意象的运用,中国新诗也常常借用古典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思。新诗中古典意象的运用遵循古诗的审美原则,然而在意象的内涵、作用以及用法上却又与古诗的意象有所不同。新诗中的古典意象与古诗中的意象相比,不重视固定意义而重视彼此间的联系,不追求“立象以尽意”而追求“具体化的感觉”,不从“兴象”中显现“隐”的含义而用词语对意象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中的古文占了大部分内容,在教学中举足轻重。某些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不能掌握古文的教学要领,只是按照中学的传统习惯注重字词等基础教学,效果甚微。要想收到较好的效果,应该根据大学语文的特殊地位,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与鉴赏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古文水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导语、变讲堂为学堂、恰当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使学生达到"我学习,我快乐"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译佛经中,并列连词“及”发展出新的用法,扩大了自己的使用范围,出现了一些和中土文献不同的用法:1、由于仍然保持了其固有的陈述性表述功能,所以“及”所连接的动宾短语常用作句子谓语;2、并列连词“及”可以连接两个或几个在结构形式和语义上都存在一定相似性的句子;3、在话语行为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及”连接对话双方以及连接在话语地位上同处于说话者或听话者一方的两项的用例.而这些用法,都是中土文献中未见或少见的.  相似文献   

15.
“每”与“各”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基础词汇,其用法应该是汉语学习者在初级最晚在中级阶段应该掌握的。但是在当下使用比较广泛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对“每”与“各”的解释不尽相同,提倡的教学法也有差异。同时,这两个词在一些比较权威的词典中的解释也存在矛盾。本文基于“每”与“各”的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每”与“各”的教学现状;“每”与“各”的词性、语义及功能分布;“每”与“各”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再论比兴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学重要范畴,属诗之六义。分而言之,按朱熹之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有兴会和触物起情的意思;比是"以彼物比此物",简言之即比喻。然而,比兴经常合为一词,或称"比兴手法",就既不是简单的兴,也不是简单的比。而成为一个更大的诗学范畴。一加一大于二,有了更大的内涵:一可以是双关、二可以是比拟、三可以是寓言、四可以是咏物、五可以是囫囵话、六可以是作者无心而读者有意——某些"文字狱"就是这样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与冯友兰都注重直觉。前者一路讴歌"直觉"、"理性";后者斫出了一条"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有机统一的新路径。二者最终殊途同归,都倡导"情理交融"。直觉观的发展影响到他们直觉教育的内涵。梁漱溟提出"情谊教育",冯友兰提倡"无形教育",两者都借助"礼乐"来调情理意,并希望藉由"静默"、"悟"的方法来达到"不言之教"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词汇教学是古代汉语教学的关键,也是重点和难点。其中联绵词、重言词和复语由于构词和表义的特殊性,最容易造成误解。掌握这些词汇的特点和相关知识,有助于了解古今汉语的联系,更深刻地认识汉语,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美育具有强化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功能。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洋溢审美情趣,通过设计导入语,挖掘美的内容,运用美的教学语言、美的板书等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掌握语文能力的同时得到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20.
朱光潜正是努力通过自身对中国古典诗论的理解,不仅将克罗齐的“直觉”从一种思辨式的哲学思考引申成为心理学上的关感体验,更是同时化用布洛的“距离说”和立普斯等人的“内模仿论”“移情说”,从美的凝神静观与自由“出入”出发,建构了“中国化”的现代美学。克罗齐的“直觉”被朱光潜改造成为凝神静观的艺术审美经验,布洛的“距离说”又构成了理论弥补的关键因子。从审美直觉到审美距离,构成了朱光潜审美经验论的逻辑框架与核心特质,其对中国古典文论的化用也给当代的异质性比较诗学注入了崭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