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处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化阶段,更处在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的转型期。城镇化建设的大力开展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试图对城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问题进行探索,分析传承发展背景,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的中国 ,正经历着一场空前剧烈的社会与文化转型 ,即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 ,由伦理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作为构建当代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文教育、教育的人性化、教育的人文意义与价值在进入 90年代以后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实验的主流。“教育是人类群体对每个个体所施行的文化行为要求。他从人本身出发 ,在基本尊重人性的前提下 ,帮助每一个人认识宇宙是怎样的、地球是怎样的、人类的文化和经验是怎样的 ,从而使每个个人尽可能成为拥有最丰富的文化资…  相似文献   

3.
东周是封建领主制向君主集权地主制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宗周文化解体,列国的地方文化兴起.然而,在以山西晋南侯马地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晋文化,却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地方文化,它是融合中原文化、北方文化和诸多文化成果形成的,在当时是最先进、最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它上承三代,下启秦汉,事实上已成为当时中国的主体文化.东周文明,特别是东周时期的中原文明,很大程度上是由它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4.
大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学术组织,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高品位的文化,既是构建大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大学本身发展的重要内容,它是目标和手段的统一.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大学自身普遍缺失文化管理意识;同时,大学的管理不自觉移植和模仿政府科层制度管理,影响了大学本身文化的发展.在工业文明社会,大学要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过渡,相互促进,增强主体性意识,促进制度与文化的互补.  相似文献   

5.
行政控制、学术垄断、教学封闭是中国当代大学文化建设面临的三大约束,由次凸现我国高校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时代商业文明的演进状态,但演进速度远远落后于商业文明的民主管理、自由竞争、经营开放的形势,我们认为,当代大学文化不是在大学之内的课堂和教研室内,而在大学之外的优秀企业和公司,可见,现代商业文明成为中国大学建设中最短缺的资源和最基本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在重视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社会其他方面,包括文化事业在内的全面发展,可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机协调、有机统一。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群众的文艺活动是保证社会安定、促进两个文明稳步发展的社会文化事业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分支。但市场经济又促使我们逐渐认识到:职工群众文化活动也应该是一种产品,一种有一定经济附加值的精神文化产品。它的社会效益通过经济效益的检验,才能真正显现出来;运作中只有“两个效益”一起抓,才能达到扩大社会效益的目的。它的“使用价值”只有通过接受…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电影是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特定情境、特有文化心态的独白与发言。转型期的中国不但经历着政治社会向经济社会的转化,也经历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转型期电影作为在这种特定场合发育成长的艺术必然以其特有的方式折射出社会处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交的矛盾心态二同时,无论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显出西方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对转型期艺术的渗入。在转型期电影中,对农业文明的礼赞与贬斥是一个表述的重心。随着工业文明日渐迫近的脚步,西方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下发展起来的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入也成为电影表述的另一个重心。  相似文献   

8.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综合素质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教育活动中,要把对它的培养放在首位。新的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化浪潮同步进行,社会转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几乎同时呈现出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  相似文献   

9.
当前,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等学校如何进行校园文明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对广西各高等学校的精神文情况进行了调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与同行们讨论。卜狂确认识市场经济对校园精神文明的正负效应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经过世界各国实践检验,是一种文明成果。它给各国的经济腾飞注满了活力。我国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齐文化和鲁文化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鲁文化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其典型是儒家文化;齐文化是工商文明的产物,其文化成分是复合的。儒的变通性特点说明儒学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事实证明,儒商已经出现在当代市场经济舞台上。儒商结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金代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一般文化的共性,构成宽泛而复杂,囊括了以女真民族为核心的诸多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并把创造文化行为包括在内.本文对金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此向人们展示华夏文明金代的重要文化史.  相似文献   

12.
道德是文化中的一种,道德随着文化的进化而进化。中国社会正以市场经济的建构为中介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中国民众正从传统深处走出来,与新的生存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会面,从而由传统的自在自发的活动主体向现代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主体转型。同样德育模式也面临着重要的转型。文章通过引入一个文化的立场,使道德研究回归到本真状态,可以说是一种道德教育元研究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概念发生着伦理嬗变,呈现为三种形态,即文明意义上的、经济意义上的与文化意义上的。从古希腊到近代形成了一脉相承的古典市民社会的文明形态概念;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是现代意义上的概念,它与古典市民社会概念有着本质的差异,是与政治社会相剥离的经济形态;市民社会并不单纯是一个社会劳动和商品交换的市场经济体系,它还是一个由自愿交往的社团和组织所构成的社会文化生活领域,这种文化形态的市民社会概念代表了当代西方社会新思想的变化,它是由葛兰西、哈贝马斯等思想家突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戴军 《中学历史教学》2006,(1):23-25,67
[专题解读]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是指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变化的过程。它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经济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现代化主要是指民主化和法制化,文化现代化主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祖传生活的现代化除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质上是社会、文化的转型。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历了两次文化转型.第一次文化转型发生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期间.它旨在革新封建主义的老传统文化,引进西方近代文明,实现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第二次文化转型是当前的改革开放,它旨在革新新传统文化,引进西方现代文明,实现由传统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的转化.所谓新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主义社会中形成的文化体系,它有别于老传统文化,同时又承袭了其结构模式。第一次文化转型没有成功,第二次文化转型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毕其未竟之功。第…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概而言之是四重转型,一是从传统的工业化向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后工业化转型;二是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走向自觉融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大循环;三是经济体制正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四是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态"及其"价值标准"的相对性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当代文化生态呈现出多样性和世俗性。人们在社会转型时代心理上或行为上所表现的实用价值观,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解放,我们必须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革新的精神认知文明与野蛮、道德与人性、思想与教育、科学与文化,以适应时代要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明冲突论"使国际政治研究获得了一个崭新的维度——"文明"的维度,但它的根本缺陷在于认为文明在国际政治中仅仅是作为划分敌、我、友关系的尺度而起作用的。其实,当前整个国际政治的现状就其本质而言,相当程度上就是各大文明板块经年累月的互动在国际关系中的反映。文明对国际政治的塑造常常是通过各文明间的遭遇所导致的相关国家的社会文化变革而发生的。因此,在当今多元文明并存的条件下,从一个更根本层次上参与塑造国际政治的将是由各文明的交融互动所催发的文明自身的演变兴衰,任何对当今国际政治的深刻理解都应建立在对"文明"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概而言之是四重转型,一是从传统的工业化向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后工业化转型;二是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走向自觉融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大循环;三是经济体制正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四是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相似文献   

20.
王伟 《华章》2007,(2):14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员工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因此尽快地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它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推动社会进步起着主动、积极的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企业文化的教育手段进行控制,使员工在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