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与测算(1980-2007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动情况,本文对1980年至2007年的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动进行了测算。除了对复汇率时期的名义汇率进行了调整计算之外,主要测算了名义有效汇率、双边实际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由于在测算双边实际汇率之时采用了三个不同指标,因而得出三个双边实际汇率。通过本文的测算可以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双边实际汇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等三个汇率水平的变化,同名义汇率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这对解释我国近年来人民币升值而国际收支依然持续顺差也许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近期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有较强升值预期.总体上看,目前人民币汇率并未失衡.在新的开放形势下,我国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和国际收支状况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应从单一盯住美元向盯住美元、欧元和日元组成的货币篮过渡.在未来,我国应建设性地参与亚洲货币合作,结合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选择人民币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3.
论人民币汇率制度与汇率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焦点是人民币的合理估价,而人民币合理估价的形成取决于我国的汇率制度及相应机制。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是基于国情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正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理论和现实已证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科学合理的,只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式的变化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其实现形式人民币汇率机制,渐露不足,需要调整。因此,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改革和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是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外汇储备在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提高国际信贷方面的作用日趋重要,各国进一步提高了对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视程度.鉴于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加之美国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汇率一时成了众矢之的.本文从美国对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在调节贸易差额平衡作用的弱化.  相似文献   

5.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平均汇率从最初的8.325变化到了2017年的6.7518,这期间国际收支、经常账户收支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为了研究人民币汇率与两者之间的关系,运用EViews模拟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提高时国际收支顺差同比下降,同样经常账户收支也是如此,这样的结果与我国实际状况相违背,主要是由于我国工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对原材料、能源等的国外需求正在逐步加大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经济根源与调节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民币汇率由于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而承受着升值压力。但把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根源归结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是没有根据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形成根源于我国相对劳动力价值或价格低及由此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因此,正确的选择不是改变人民币汇率本身,而是调节相对劳动力价值或价格。  相似文献   

7.
本文定性和实证研究了购买力平价作为人民币汇率长期趋势的决定基础的合理性和国际收支状况对短期汇率水平的影响作用;分析了过去和现在人民币汇率之所以偏离购买力平价,其原因在于官方汇率调整机制的僵硬、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下外汇市场的不完善和供求失真等诸多方面;指出了目前人民币汇率在正常范围内轻度高估的状况和合理水平,并对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尤其强调指出,人民币汇率不应只是贸易汇率,其合理水平应取决于“资产套利”观点所要求的广泛购买力平价。  相似文献   

8.
黎成  冯炜娟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1):51-54,69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美日欧要求中国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越来越强,人民币升值也将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中国政府必将权衡利弊,通盘考虑,在合适时机,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和汇率形成机制,形成面向市场、更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使人民币汇率维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有利于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定走向,近期乃至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对人民币汇率走向仍是十分敏感的问题.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多年来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最直接和最表面的原因;二是美元相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持续贬值、美联储的连续降息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三是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的政治博弈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四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个制度原因.文章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剖析,找出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影响因素,最后阐述对国内学术界的升值论和稳定论两种观点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外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的分析,发现在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购买力平价法、发展中国家均衡实际汇率法和行为均衡汇率法。在对采用这三种方法进行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的大部分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基础之上,详细阐述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最后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当前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方法应当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1.
2010年8月,香港离岸人民币CNH市场正式诞生,使之与人民币汇率境内CNY市场、境外NDF市场一起形成了人民币汇率的多元市场格局,人民币汇率在三地市场间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此背景下研究境内外人民币的汇率联动显得尤为必要。为此,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的CNY即期交易价、CHN即期交易价、境外无本金交割人民币一个月和一年期远期交易价(non-deliverable forward,NDF1M,NDF1Y),以2010年8月23日香港离岸市场建立日和2012年12月31日作为时间节点,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衡量CNH市场建立前后境内外人民币汇率的互动性;其实证结果表明,在CNH市场建立前,CNY即期汇率对NDF1M有引导关系;在CNH市场建立后,CNY和CNH市场之间的汇率价格信息传导紧密,NDF市场对CNY市场的影响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先减弱后增强的态势,NDF1Y对CNY市场的影响程度比NDF1M更强。总之,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立,使三地市场人民币汇率的互动性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2.
1994年之前,人民币汇率一直是官定汇率,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建立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近几年人民币汇率实际上钉住了美元.中国加入WTO后,人民币在1996年年底实现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再次改革,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为人民币最终在资本项目下实现可兑换创造了渐近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人民币购买力评价、利率评价、国际收支等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人民币汇率应尽快从钉住美元的政策调整到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政策;利率市场化是一种趋势,但需要稳步进行,这样可以使利率和汇率一致有效;中国政府制定吸引外资的政策法规时,应考虑到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的影响。在深化经济结构调整,改善经济结构、需求结构的基础上,放松资本管制;我国应放弃出口创汇,追求顺差的传统观念和做法,放松对海外投资的管制并维持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以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开资本管制,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考察10年来的汇率变动,从名义、名义有效汇率、实际汇率动态和静态比较等方面均可以说明,人民币汇率走势强于其他主要货币,其币值并未低估。中国贸易顺差和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与人民币低估并无必然联系,而将美日等国的通货紧缩归咎于所谓的人民币低汇率更是缺乏根据。因此,当前我国不应随意人为地改变人民币汇率水平,而是应当完善外汇管理制度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使得我国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经济的开放促使我国对外贸易量不断加大,贸易额不断攀升。人民币汇率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其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和人民币汇率的现状的相关性的分析,探寻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某外币上升会导致中国对持有该货币的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收支减少,人民币汇率对某外币汇率下降会导致中国对持有该货币的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收支增加。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收支影响的利弊,从而提出加强人民币汇率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以来,针对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和贸易顺差的存在,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国际社会纷纷向我国施压.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坚定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立场.对该问题如何理解和看待,直接关系到我国外汇政策的落实与未来走向.因此,从近期看,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既利于中国,亦利于世界;从远期看,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既是深化改革的要求,亦为扩大开放所需;就当前而言,为确保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还要密切关注国内货币信贷激增的态势,搞好金融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7.
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很多,中国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汇率制度。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保持稳定的合理性。在分析了中国的宏观经济情况、日本的教训、对外贸易、有效汇率等方面后,本文得出结论:我国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必须保持基本的稳定。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汇率机制改革与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的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我国加入WTO后对金融改革的要求;汇率机制的形成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新的汇率机制使外贸企业在出口报价、核算成本、成交、结售汇等方面增加了一种新的风险因素。要规避汇率机制改革给外贸企业带来的汇率风险,就要树立危机意识,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和贸易结构,创建学习型企业,培养复合型外贸金融人才,同时,还要使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从1994年第一次汇改开始至今,已经数次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完善.一直以来,央行奉行的外汇政策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们看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中国的汇率制度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2009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似乎暂停升值的步伐,然而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与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的走势却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差异.这两者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在于其概念、选取的参照数据以及测算方法均不同.对这些差异进行的分析结论能够帮助解释人民币为何呈现出"外升内贬"的现象及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为何没有有效改善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与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四个理论视角,选取代表性变量,建立了由协整变量构成的VAR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外汇储备、中美相对生产率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效应与贡献度.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中美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有较大程度的影响,而外汇储备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