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媒体特别是报社都是将评论与理论合在一起,称为“理论评论部”或“评论理论部”。其实媒体不仅可以考虑建立“新闻评论部”,同时,也应该建立“评论记者”的运行机制和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是一个媒体的旗帜与灵魂,代表着媒体的方向与立场。它代表着媒体的声音,是一个媒体不可或缺的。国庆报道是新闻媒体每年必作的报道,也是其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的集中反映,国庆节历来是媒体宣传建设成就、弘扬爱国主义的最佳时机。近年来随着长假的实行,国庆报道还面对假日生活服务这个新领域。改革开放20多年来,报纸评论在国庆报道中的发展也从一个角度反映出新闻评论的发展轨迹。 1979年至2000年的国庆报道,包括所有与国庆有关的新闻,如成就报道、庆祝活动报道、相关事件报道、有关的人物报道、国庆节日生活服务报道等。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北京晚报、  相似文献   

3.
程欣 《军事记者》2004,(4):26-27
时下,模块式报道成为纸质媒体的流行曲。模块式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新近出现的写作手法,它往往以某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为报道契机,整体由事件叙述、背景材料、相关信息、分析评论等若干独立单元组成。它的  相似文献   

4.
网络媒体冲击下的中国电视新闻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论文围绕新旧媒体的交替出发,认为在网络时代,新闻的关注点与焦点形成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因此对于民众感兴趣的话题而言,电视、报刊等媒体已经失去了新闻第一报道权,甚至也失去了新闻第一解释权,但网络新闻的自主性与信息散碎的特点,给电视新闻评论留下了发展的空间,电视新闻评论可以把这些散碎的信息加以整合、加工,使之成为具有完整情节的新闻故事,由此,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电视新闻评论仍能逐渐在与网络实现技术融合中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媒体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树立“大民生”的理念,提高,民生新闻的生命力;摒弃平庸与低俗,提高民生新闻的品位;改进报道方式,拓宽报道领域,增加民生新闻的高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介入式报道介入式报道作为一种报道方式,近年来为媒体所广泛采用。介入式报道与常规性报道的最大区别,在于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采取不同态度和处置方法。常规性报道的报道者通常作为"旁观者",以消息、通讯、图片等新闻样式为受众陈述新闻事实,或以评论、编者按等形式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7.
王哲 《传媒观察》2004,(8):57-58
什么样的社会新闻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呢?面对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现实,社会新闻自身发展的动力何在呢?在长期从事社会新闻稿件的采编与社会新闻部日常工作管理的过程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党报的社会新闻要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不断与时俱进,最关键之处是必须始终坚持提高社会新闻的报道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翔 《青年记者》2005,(12):47-48
综观十运会的新闻报道,可谓喜忧参半,大部分媒体的报道比较及时、准确、客观,并有必要的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交相呼应,相得益彰。但是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一小部分的报道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各种症状。  相似文献   

9.
一、“现场同步报道”:让听众身临其境 新闻现场有着丰富的同期声或环境声等音响资源,加上现场报道的过程与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具有同步性,所以,记在新闻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以及生动的现场音响采访,更能体现广播“音响”的自然性、传真性,更能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可听性。在现场同步报道中,也更能将广播“快”的优势发挥到极至,以比其它媒体更快的速度满足人们获得最新信息的要求。我们的广播新闻,要尽可能多地运用现场同步报道形式,以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让听众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10.
一、“现场同步报道”:让听众身临其境 新闻现场有着丰富的同期声或环境声等音响资源.加上现场报道的过程与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具有同步性,所以,记者在新闻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以及生动的现场音响采访,更能体现广播“音响”的自然性、传真性.更能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可听性。在现场同步报道中.也更能将广播“快”的优势发挥到极至.以比其它媒体更快的速度满足人们获得最瓶信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徐迅 《新闻三昧》2004,(7):50-51
对司法活动的评论始终是媒体与司法两界产生冲突的核心问题。而判决前发表评论,尤其是在刑事诉讼中发表定罪式的评论,更是经常遭到尖锐的批评。因为《刑事诉讼法》规定,任何人未经人民法院审判,不得确定为有罪。这种司法职能,权威媒体也无出其右。但法院未判,媒体先判,这样的例子过去经常出现,即使是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已经生效七年的今天,类似事情仍然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2.
新闻自律:事实评论划清界限在发达法治国家,由于新闻媒介是公民言论自由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民主法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往往予以新闻监督较大的空间和小心的呵护。但是在报道司法活动中,对于新闻媒体进行的司法活动进行评论,提倡把报道事实和评论分开。英国立法规定:对正在进行中的司法程序进行任何形式的误导或发表有失公正的言论都构成藐视法庭罪。德国规定:判决后的批评和评论应该同现实中的诉讼报道明确区分开。应该说这些规定直接禁止了对司法活动的评论。在美国的新闻法律中,并没有禁止此类评论,但规定如果对尚未了结…  相似文献   

13.
“杜绝虚假报道”活动开展以来,各新闻媒体高度重视。纷纷采取措施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毫无疑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作为评论来说。看起来与采访不沾边,不是虚假报道的源头,但是,不靠谱的评论同样是虚假报道的表现形式,其危害不可小视。所以,在杜绝虚假新闻、维护媒体公信力方面,新闻评论同样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新闻报道领域,政法报道异军突起。它被当成许多媒体争夺读者眼球的制胜法宝,占据了大量的版面。然而,就在政法新闻大战烽烟四起的同时,政法报道所引发的新闻官司和违规现象也不断增多。要想杜绝和减少因政法报道带来的“麻烦”,在政法报道中,必须绕开如下10大“雷区”。  相似文献   

15.
万晋 《青年记者》2007,(1):47-48
批评报道中的客观真实、新闻真实和法律真实并不完全相同,为最大限度降低新闻侵权的可能性,新闻媒体在批评报道中应尽可能以法律真实的标准度量新闻真实。实践中应特别注意几个f,q题,一是批评报道要以合法证据为基础;二是批评报道要掌握好评论的尺度;三是批评报道要杜绝“媒体审判”;四是特殊批评报道要征得当事人同意;五是批评报道要审慎运用“特许报道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综观调查报道类新闻,其重头戏在于揭露性或者批评性,不过,由于揭露性报道的急剧增多,媒体出现了揭露性报道泛化的现象,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的新闻题材。本文暂且不论及媒体负责与新闻人责任的话题,而是从经营媒体的角度来探讨揭露性报道正负两方面的效应,进而阐述处理揭露性报道应该把握的“度”以及媒体做揭露性报道时应遵循的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新闻导刊》2004,(6):57-57
深度报道是一种新闻报道活动,它以深刻和全面为报道理念,运用解释、分析、评论等报道方式来认识、反映新闻事实的潜层信息,灵活运用各种新闻表现方式.来阐明新闻事实因果关系、预测新闻事实发展趋势。深度报道就是在对新闻报道理念、方式和体裁的合理要素进行整合中形成、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张春星 《青年记者》2007,(14):120-120
电视评论,这种理论色彩浓厚的新闻体裁在电视上一直呈现弱势。近年来,电视这一媒体愈来愈不满足于自己的“短、平、快”,对许多百姓关注的社会问题开始进行更深层次的采访报道。但这种评述性的深度报道,不仅仅是时间段的加长、画面的增多,更重要的是思维的深度,强调新闻的穿透力,使观众在收看电视评论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对新闻事实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史梁 《新闻与写作》2005,(10):23-24
所谓新闻漫画。就是用漫画的形式来报道或评论新闻。漫画的发展和媒体、新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漫画的基本特征来看,广义上的新闻漫画既包括传统的报刊新闻漫画,这是目前新闻漫画的主体;也包括一些体现漫画的基本特征新形式漫画,如:flash漫画、互动动画等等。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评论的涅磐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天 《视听界》2009,(1):62-64
人们在批评电视新闻浅层化简单化的时候,无不对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寄以厚望。然而,迄今为止,评论在电视新闻大家族中仍然是一个弱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界定仍然是一个模糊的问题。评论是一个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在引导新闻舆论中举足轻重,电视新闻评论理应在社会发展和新闻改革中发出时代的强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