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听过一节语文综合活动课,课题是<介绍我的画>,主要活动是学生上台为大家介绍自己的画.教师先与学生交流了如何有礼貌地、按照顺序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示范介绍自己的作品,接着请了一组约10人上台面向同学和听课教师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2.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教师让学生画理想苹果并把作品挂在黑板上展示评比,大都学生都是按照现实生活中苹果的本来面目精心创作,可有位学生居然画了个“四四方方”的东西.教师很惊讶地赞扬该学生的作品很有个性,请他谈谈自己创作时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当美术课上面对活泼可爱的学生一张张笑脸时,我曾经问过自己美术能给予学生些什么?是给学生一张铁一样让他们看了就害怕.不敢出声的阴森恐怖的脸.还是课上他们必须会画他们不会画的作品.还是在教师的命令下照着教师做的作品创作呢?试问学生内心恐惧、出于无奈而创作.能有灵感吗?学生能快乐吗?我想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得到快_乐那是最重要的。为了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杏坛杯赛课王美欢老师执教了《水墨变体画》一课,这是一节水墨画的课,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创新的技法,新鲜的题材,画出自己心中的国画作品。水墨变体画是一种新颖有趣的绘画方式,教师引领学生在学习水墨画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精神与文化,学生以水墨的方式进行富有乐趣的创作,借用大师的作品并加入自己的想象进行添加、改变,画出富有新意的变体画。水墨画作为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儿童画的奇异想象,往往  相似文献   

5.
云卷云舒是一幅画,潮起潮落是一首歌。学生自改作文是相对教师而言的,它包括学生自己独立修改自己所写的作文,或在教师指导下修改自己所写的作文。提倡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并不意味着减轻作文的负担,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就曾指出:“作文教学应者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  相似文献   

6.
一、利用正确方法,加深学生对于艺术的认识与理解大部分初中学生在最初上美术欣赏课时,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一般都比较浅显。在他们看来,一幅画的好与不好就是画得"像或不像",但很多在他们眼中"不像不美"的作品却是教师介绍的名画。慢慢地,他们便会渐渐发现艺  相似文献   

7.
孔国平 《湖南教育》2003,(22):33-34
一、课堂变丰富了案例一一(2)班《我们的画》教学公开课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办起了画展。学生们有的成为小画家,有的当上画廊的经理,有的变成营业员,还有的学生和老师则成为顾客。小画家、经理、营业员们向前来参观的顾客彬彬有礼地介绍着画廊的作品,顾客们一边听一边不时地发表着自己的评价,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拉着顾客的手,正有条有理地介绍着自己的画。生:您看,我的画的上面画着星星、小鸟,下面是菜地,菜地里种着各种蔬菜和胡萝卜。(胡萝卜也是蔬菜)师:呀,你真能干,画得真不错。但小鸟一般在白天才出来,而这里画了星星,好像不太合…  相似文献   

8.
余燕 《学前教育》2010,(3):39-39
案例 “妈妈上班去了!” 这幅作品是悦悦在一次“画妈妈”的美术活动中完成的,教师要求幼儿给自己的妈妈画张像。“悦悦,你画的是谁呀?”“我画的是我和爸爸!”“你和爸爸在干什么呀?”“在家里玩!”“妈妈呢?”“妈妈上班去了!”  相似文献   

9.
郭倩 《中国教师》2012,(16):55-57
<正>有人曾抱怨"鲁迅的精神常青,作品却成教材的鸡肋"。教师们一教到鲁迅的作品就犯愁,学生不爱听,自己讲得也没有激情;学生们说鲁迅的作品晦涩难懂,读完之后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些什么。以往教师讲授鲁迅时,总是要先介绍鲁迅是  相似文献   

10.
ebirds 《师道》2004,(2):43-43
伴随着一阵欢快的“猫”叫声,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自己的电子邮箱,鼠标一点,马上就有伊妹儿飞一般地降临。每至节日,好多现在的或是以前的学生发来了问候,有的是一句“祝您节日快乐”,有的是孩子自己画的画,还有的是小闪客做的让人忍俊不禁的动画作品。坐在电脑前,我沉浸在这现代  相似文献   

11.
庄云兰 《成才之路》2012,(15):61-6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多姿多彩的风格、形式和一定的写实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绘画的乐趣。根据小学生的绘画特点、教学的时间、学生学习的能力,我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流程。一、从欣赏作品入手。打破学生对形象的概念,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欣赏大师的作品可以把学生已经定性的思维扭转过来。有的学生不敢画又不会画,怕画错,总是嫌自己画的圆不够圆,线不够直,总是用橡皮擦擦改改,养成了不果断不自信的坏习惯。如在上《大师画,我也画》一课时,我让学生欣赏毕加索大师的作品,引导他们从欣赏中发现大师的创作特点,打破了一般画家从一个固定的视角观察表现的方法,采取了从多角度、多视点加以组合表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事美术教学多年,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出示一件美术作品,或绘画,或粘贴,然后提问学生:“这件作品好在哪里?”学生多发出这样的惊呼:“哇!”师问具体好在哪,他们说:“颜色新鲜”或是“挺象”。每次课堂作业,学生已习惯临摹书上或练习册上的范画,而且画得相当逼真,但让他们自己创作时,其作品的形象就大打折扣,相当单调。  相似文献   

13.
先说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故事:美国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自己带来一袋苹果,给学生一人发一个,先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就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然后画出来的才逐渐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只带一支粉笔,先讲苹果的画法,然后在黑板上一笔_画地示范。结果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都像苹果。有人说这是两国教学方法的不同,也有人说是两国教学理念的不同。而华东师大吴刚平博士则从课程资源的角度作了分析,认为后一种做法课程资源意识比较淡薄。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我的同学》一课,要求同桌互相画时方。以画头像为主。某教师在教学中不辞辛苦地详细讲述了人物面部五官位置的比例,并示范了人物面部“三停五眼”的划分,再从怎么抓住人物的外在特征表情,讲到画面构图等相关知识。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但三年级学生却并不买账,仍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同学。教师又不甘心,在巡回指导时再以专业要求帮助学生改回来,学生就不乐意了。  相似文献   

15.
美术课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怎样能达到最佳效果,是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深思探索的问题。现在的学生视野都较为开阔,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但年轻人的急躁和缺乏耐性是一个通病,稍有困难就不会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思考,不会动手进行创作练习,该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呢,以下作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鼓励审美个性,是鼓励学生不仅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面和审美观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个评价标准,而是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感受,通过视觉的直观感受,结合情感个性和理性地分析,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展。如在欣赏《蒙娜丽莎》时,教师只需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然后让学生自己看、感受作品的气氛,同时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带着问题去看,比如画的是什么、怎样画的、是什么画种,它的色彩,用笔的特点,作品的重点,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等,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会觉的画中人物很美,有的会觉得画面神秘、安详。有的会说人物的表情和手是美的象...  相似文献   

16.
在具体的课堂中,教师都会设计口语交际的互动环节,但课堂教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它不可能完全按教者的预想进行,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我认为教师必须加强调控,才能促进互动不断深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片段:《我们的画》(一年级)师:刚才,小朋友都介绍了自己的画,声音响亮,也介绍得很清楚。下面,我们再来评一评别人的画,说说这幅画好在哪?也可以给他(她)提提意见,好吗?教师请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画。生1:这幅画很漂亮,有蓝蓝的天,红红的太阳,漂亮的树,还有可爱的小朋友。生2:树画得不好,树本来是绿色的,他画成了白色。师:噢,…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手段进行"填鸭式"教学,注重教师上好一堂课,学生画好一幅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差异,采用了"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怎样才能实现教育行为的转变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关注幼儿,满足需要。 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幼儿之所以对活动不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不够造成的。有位小朋友每次画画都迟迟不肯下笔,即使画了,也是画不了几笔就对老师说画完了。有一次,我选了这位小朋友的画,很认真地进行了装饰并贴在班上的“欣赏角”里。这是这位小朋友的作品第一次受到关注。令人感慨的是,自此以后,这位小朋友爱上了画画,且每天都要画一幅画送给我。教师对幼儿的一个赞赏和鼓励,会使幼儿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完拼音及部分生字后 ,我便将成就激励引入课堂 ,具体做法是 :1 每人准备一本课外书。要求带拼音带汉字带插图。2 自主尝试画书。学生读熟一篇文章后 ,鼓励学生画书中的内容并抄写拼音。(会写汉字的写汉字)3 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师将学生优秀的作品展览 ,并鼓励学生平时多读多画多写 ,同学之间交换互读。4 画自己的画 ,编自己的书。引导学生将课本上优美的句子写下来 ,再配上画面 ;也可想象画一幅画再写拼音或汉字。作品完成后 ,小组之间阅读并修改。5 珍视每份作品 ,评选“小作家”。将学生创作的作品装订 ,再将每份作品展览 ,学生评选“…  相似文献   

20.
诚:首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要认识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又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服务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