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数学"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画图的方式将复杂的数量关系用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或用画图的方式将自己的思考过程梳理出来,这些图可以是集合图、实物图、线段图、示意图、树形图等各种形象直观的图形,概括来讲就是结合"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来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2.
利用幻灯进行教学,形象逼真,生动直观,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结合通用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材中的几个例题,介绍一下活动幻灯片的制作方法,供同志们参考。第11页例5,有14根筷子,每2根是一双,一共有几双?[14÷2=7(双)](见图一至图四)  相似文献   

3.
"角"是小学阶段一个常见的几何图形.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教材往往会提供一些实物图,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角",帮助建立角的概念.国内一些小学数学教材采用的实物图主要有哪些?抽象出怎样的角?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教材提供的实物图是否有变化?为了解开这些谜团,笔者查阅了1978年至今的国内10套小学数学教材,并尝试对教材中呈现的实物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角”是小学阶段一个常见的几何图形。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教材往往会提供一些实物图,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角”,帮助建立角的概念。国内一些小学数学教材采用的实物图主要有哪些?抽象出怎样的角?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教材提供的实物图是否有变化?为了解开这些谜团,笔者查阅了1978年至今的国内10套小学数学教材,并尝试对教材中呈现的实物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年级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石;启蒙的好坏,基石的牢固与否,关系到以后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高低。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一、二单元,即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在应用题教学方面,只出现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这是学习应用题的第一个阶梯,它是学习应用题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教会学生看图说意,从感性上认识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教学中要将课本中的插图(或适当补充)利用实物、模型、幻灯等形式进行形象化演示,把图中的数量关系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训练学生围绕应用题的结构进行说话。如:教认数1时,教会  相似文献   

6.
1导学案下面是某教师教学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导学案。活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实验器材:。(2)方法:保持不变,改变,测出相应的电流。(3)如何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4)在图1中画出电路图,并连接实物图。图1电路图和实物图(5)实验步骤:①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先将某一电阻(R1=5Ω)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某个值(U1=3V),读出对应的电流表示数为I1。③换用另一个电阻  相似文献   

7.
角是小学阶段一个常见的几何图形。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教材往往会提供一些实物图,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角,帮助建立角的概念。国内一些小学数学教材采用的实物图主要有哪些?抽象出怎样的角?在历史  相似文献   

8.
本节是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应用题复习课,重点在于明确各种数的概念,了解数量间的关系,熟悉这类题的题型结构,从而能进行正确解答。一、练习两数相比,区分谁多谁少。1出示5本书,4本练习本。请学生用语言说出它们的关系,并说出谁多谁少,多几、少几。2出示10支铅笔,3支钢笔。让学生练习用两句话说它们的关系,并说出谁多,谁少,多(少)几。二、介绍大数、小数、相差数及它们的求法。1出示上面的第2题,画线段图(幻灯打出)。  2介绍大数、小数、相差数。两数相比,在幻灯上用复盖片把红线段(同样多的部分)复盖好。3讨论:(1…  相似文献   

9.
贵刊2002年第五期刊登了薛文老师所撰《巧用幻灯连电路》一文。文章介绍了薛老师利用幻灯辅助连接电路实物图的方法,该方法确是一种解决学生难于将电路图转化为实物图的  相似文献   

10.
1.演示编题。就是利用实物、教具、幻灯等,将具有数量关系的事物,演示给学生观看,使他们从演示中受到启发而编出各种应用题的方法。2.看图编题。编题前,先让学生看各种含数量关系的实物图、示意图、韦恩图、对应图、线段图……然后让他们根据图中事物、数据以及各数据之间的关系,用语言、文字编成应用题。看图编题的教  相似文献   

11.
利用 Power Point可以形象直观地解决电学实验中的实物连接问题 .例题 如图 1所示 ,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 ,金属导线长约 0 .8m,直径小于 1mm,电阻在 5Ω左右 ,金线导线绕成螺线管状 ,如图中的所示待测电阻 .试把图中所给的器材连成用伏安法测量待测电阻的合适电路 .图中电流表的量程为 0 .6 A,内阻接近 1Ω ;电压表的量程为 3V,内阻为几千欧 ;电源的电动势为 6 V;变阻器的阻值为 0~ 2 0 Ω.在开关闭合前 ,变阻器的滑动触点应处于正确位置 .图 1一、制作实物图实物图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制作 :1 .用 Word中的绘图工具进行绘制 ,但…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要生活化、情境化,要注重直观性、趣味性。这是新课改过程中诸多“数学人”努力探索的结果,但笔者在教研活动中发现,小学数学教学“直观、趣味、情境化”已转向一个极端:幻灯投影多媒体,大小纸条满天飞。整节课上,教师滔滔不绝讲例题,学生奋笔疾书做习题,数学课堂被“讲”“练”主宰,教材闲置一边。  相似文献   

13.
一、填空。1.确定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原则是:____;确定这些基础知识的具体做法是:______。2.小学数学教材中,适当渗透了____、____、____等一些现代数学思想。3.一亿八千万九千写作_______。4.用0、2、3、5、9五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五位数是______,把它四舍五人到万位约等于______;用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五位数是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1页至第62页。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具准备: 复习用口算卡片,教科书第61页〔1〕苹果图两幅,第62页〔3〕五角星图,小棒图,大虚线圈一个,练习用口算卡片。学具准备: 12朵花,14个圆片,用16开纸剪的虚线圈一个。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算式写得数,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9+3、9+7、9+4、9+8、9+5、9+9、9+6、9+2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的数: 9+()=11、9+()=12、9+()=15、9+()=18 9+()=16、9+()=13、9+()=17、9+()=14 (3)根据每个加法算式想出两个减法算式: 5+2=7 6+3=9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第61页〔1〕左图(用幻灯或其他教具直接在黑板上摆) (1)提问:图上画了什么?(9个绿苹果,2个红苹  相似文献   

15.
片断: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一、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的几何图形1.多媒体出示下列实物图:让学生从这些常见的立体实物图中辨认出长方体实物图。2.隐去实物图①②⑤中长方体的非本质特征,得到长方体的几何图形。二、研究长方体模型选取上图①⑤加以研究,教师手中有一个大模型,学生每人也有一个小模型。1.初步观察,揭示整体。大家用手抚摸,闭起眼睛想一想长方体的形状。2.认识长方体的三个要素——面、棱、顶点。认识面:教师示范,这是长方体的面,请大家用手抚摸长方体的面,并仔细观察。(学生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关于长方体的面你们…  相似文献   

16.
提起排列与组合,人们就会讲这是高中的数学内容,与小学数学没有关系。其实,小学数学中就有一些思考题渗透了这方面的知识。本文就小学课本数学第三册的两道有关思考题作点初步介绍和教法探讨。 1、第58页,练习十六,第8题: 用3、6、4三个数字卡片,可以排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写出其中最大和最小的三位数。 这明显是一道3个相异元素的全排列问题,排列数列成算式应该是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中,求圆柱表面积的列式和计算较繁难,加上学生初步接触立体图形,空间观念尚未形成,所以对这部分内容较难掌握。为此,我用“合→分→合”的方法,逐步展开教学过程,最后归纳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收到了较好效果。例如教材中的“圆柱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15厘米,求圆柱表面积”。首先我借助圆柱实体及图形,把圆柱表面分成一个侧面(长方形)和两个底面(两个等圆)。并制作了活动幻灯片,通过幻灯分4步放出来;①圆柱图;②圆柱侧面(即长方形);③  相似文献   

18.
实践证明,幻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能发挥积极作用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幻灯的作用表现在哪里呢?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幻灯教学的特点。幼灯是一种简单的光学结构装置,它通过灯片的映示,刺激人们的视  相似文献   

19.
《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公鸡跟小鸭子一起玩。小公鸡给小鸭子捉虫子吃,小鸭子给小公鸡捉鱼吃。小公鸡下河后差点儿淹死,幸亏小鸭子救了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配有五幅插图,可以帮以读代讲强化训练●——第一册《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谈□灯塔市烟...  相似文献   

20.
梁广深 《新疆教育》2012,(16):101-102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愉快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直观教学,萌发学习兴趣;利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幻灯投影,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