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经纪与出版经纪人是在我国出版业近年来发展、变革过程中产生的新生事物.虽然在西方出版业发达的国家出版经纪早已成为出版行业运作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有着相应规范规制的机制,但在我国,由于出版业立法的滞后及出版业大变革带来的出版市场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如何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出版经纪这一推动出版市场的繁荣、发展的机制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本文拟从法学的视角简要分析出版经纪机制,力图从一种规范的角度来认识这一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2.
西方出版经纪业鸟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经纪业是出版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出版经纪活动的主体--出版经纪人(Litery Agents)也叫作家经纪人,是介于著作者与出版者之间、为著作者出版作品提供中介服务的中间人.在出版经纪业比较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出版经纪人被誉为图书市场中的"润滑剂",也是一种很常见的职业.据调查,在出版业发达的国家,大约80%的大众图书是通过出版经纪人来代理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西方出版经纪人的主要工作、出版经纪活动的特点、出版经纪公司的发展现状,以期对我国出版经纪人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出版经纪人是帮助作者出版作品开发版权的专业工作者,在欧美出版业中有很高的影响力。但是我国的出版经纪人和出版经纪活动都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大量案例表明,危机管理是我国出版经纪业务的起始点,同时也是成熟的出版经纪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出版经纪人危机管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危机类型、危机管理方法以及能力要求等,有利于促进我国出版经纪人理论和出版经纪实践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经纪行业的一个类别,在西方,出版经纪人及其经纪活动已为人们广泛认知并得到认可,其行为受到法律的制约也受到法律的保护,作者、出版经纪人、出版社、销售网点已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图书出版系统.而在中国出版界,出版经纪业尚处于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6.
内容提要:培育和发展图书出版经纪人,是中国改变出版业现状、应对WTO的积极措施。本文分析了中国加入WTO后图书出版经纪人的角色和任务、积极培育和发展图书出版经纪人的措施以及加入WTO后中国图书出版经纪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培育和发展图书出版经纪人,是中国改变出版业现状、应对WTO的积极措施。本分析了中国加入WTO后图书出版经纪人的角色和任务、积极培育和发展图书出版经纪人的措施以及加入WTO后中国图书出版经纪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王娟 《东南传播》2013,(7):58-59
近年来,传统出版业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营滑坡的迹象,然而新兴的数字出版业则发展迅猛.面对数字化技术所带来的变化,我国出版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出版将成为未来出版的主流,数字出版是出版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图书数字出版的变革必然带来图书数字出版贸易的发展,图书贸易产品的内容、形式以及交易方式等相对于传统出版贸易必然发生质的变化.本文以数字出版的基本概念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分析美国及中国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中国图书数字出版贸易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翁昌寿 《出版科学》2007,15(5):35-37,16
出版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商业出版的形成,第二次是现代出版产业的形成.商业出版出现的背景是大众阅读市场的形成、版权保护的完善.商业化使出版摆脱为宗教服务的狭窄范围,以市场销售作为出版业发展的赢利模式;国际出版市场的形成,在出版企业、出版资源配置、出版利润、出版技术等方面,使出版业产生了第二次飞跃.这两次飞跃都是历史性的,第一次使出版业得以成形,第二次则培育了现代出版业.  相似文献   

10.
当下的中国出版业正在呈现出多方面的新常态,本文以我国出版业重镇江苏的数字出版产业实践为例,以点窥面,梳理我国自“十二五”以来数字出版产业呈现出的新特征,对“十三五”期间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展望,这既是我国出版业在转型发展期的内生需求,也是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进行宏观把握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没有打开Publishing Books之前,我以为这是一本谈论出版过程的图书.然而,打开之后,却发现并非如此.这是一本类似论文集之类的书,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图书出版业进行了多侧面、多角度的描述.书中的作者,既有著名的出版家、编辑、出版经纪人,又有作者、读者、学者和书评者.可以说,图书出版中所涉及到的每一个角色,都在本书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些文章,既有对美国出版业的历史进行回顾的,也有对美国出版现状进行描述的,还有对图书出版未来进行展望的.正因为这些文章,丰富多彩,从不同侧面对图书出版业进行了描述,我们才将这本书中译名定为<图书出版面面观>.  相似文献   

12.
上海,是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祥地,在上一世纪的前五十年,是中国的出版中心.新中国建立后,上海的出版业享有全国出版业的"半壁江山"之誉.<上海出版志>以极其丰富翔实的资料全面地客观地记录了上海出版业的历史发展轨迹.上溯出版事物之肇始,下限至1998年,近千年上海出版业的兴衰、起伏,都记录在案."往事越千年",读<上海出版志>,不能不对上海出版业的历史辉煌,发出由衷的感叹.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出版界,出版经纪人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已成为出版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图书市场中的润滑剂和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中外数字出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国出版业和信息服务业而言,紧跟世界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围绕网络出版,对现有的出版资源进行优化重组,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未来出版模式,乃是加快出版业发展、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主促进会是以出版、教育、文化作为界别特色的参政党,多年来,我们一直关心、支持、见证中国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这是我们第一次参与主办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也是我们在出版领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一种尝试,民进希望通过该论坛为中国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6.
出版与创意     
在当今中国,出版的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出版在创意产业中扮演着双重的角色.一方面,出版业自身就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层出不穷的出版创意不断地为人类的精神财富添砖加瓦;而另一方面,出版能以多种形式大大地推进人类创意活动的发展,如艺术、摄影、时尚、建筑和室内设计等等.  相似文献   

17.
李桥 《出版发行研究》2006,(2):77-77,79
本刊讯我国第三版(2005年版)"中国出版蓝皮书"--<2004~2005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已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4~2005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课题组完成.  相似文献   

18.
指出近代以来出版业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德国的知识积累和文化传播,为国家培养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些人力资源是德国兴起最重要的因素.近代以来德国屡遭战祸,出版业在国家危亡之际以及重生之时,为民众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撑.在新媒介技术的冲击下,当代德国出版业呈现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出版业不同的形态特征.德国出版业的发展及历史贡献是"出版强国"这个概念最生动的诠释,对中国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撰的<2007~2008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已经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这是该所编撰的第五本出版业年度报告,也是该所延续性的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记者 杨嘉)8月9日上午,《2006-2007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召开.这也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撰的第四本出版业年度报告.本年度蓝皮书对2006-2007年我国出版业的发展特征和业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中国出版业正面临战略性转型的的判断.报告指出,2006年的出版业发展呈现八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