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王红蕾 《记者摇篮》2009,(11):47-4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14时45分,地震发生后仅17分钟,新华社就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两分钟后发出简明消息:“经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15时4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发出第一条地震快讯。地震发生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传遍全国各地。16时40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随温总理上专机,奔赴灾区,并播出温总理在专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7分钟后,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25分钟后,新华网再发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注:后地震级别两次修正至8.0级)。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人的平静生活一下子被媒体打破,世界的目光顷刻聚焦中国。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7分钟后,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25分钟后,新华网再发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注:后地震级别两次修正至8.0级).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人的平静生活一下子被媒体打破,世界的目光顷刻聚焦中国.  相似文献   

4.
与同行论及新闻评论,几乎没有不说难写的;写异国他乡之事的国际评论,又能引来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那就更得难上几分。《两种历史观的较量》这篇国际评论,在人民日报上刊发后,得到各方认同:2002年,它在第7届中国国际新闻奖评选中又荣获一等奖。这就不能不叫人品味一下:它究竟好在哪里?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大地震。7分钟后,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25分钟后,新华网再发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注:后地震级别两次修正至8.0级)。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人的平静生活一下子被打破,世界的目光顷刻聚焦中国。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播》2008,(7):44-46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中国广播网迅速做出反应:14时50分发布第一条快讯,16时推出突发专题《四川汶川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19时推出综合专题《携手抗灾,友爱同行——关注四川汶川大地震》。  相似文献   

7.
<正>7日晚21点49分,云南普洱景谷发生6.6级地震,社交媒体在地震发生7秒后就发出了第一条消息。随后中新网、新华网、荆楚网等都纷纷聚焦地震,并刊发消息"云南普洱市防震减灾局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  相似文献   

8.
1986年11月15日凌晨5点20分,还在朦胧中的福建沿海、尤其是福州、厦门一线的人们,被强烈的地震震感惊醒,人们纷纷翻身起床、跑出楼房,惊恐地询问:哪里发生了地震? 早晨7点,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播出了一条独家消息: “今天早晨5点20分3秒,台湾省东部地区发生震级为七级左右的地震,福州及我省沿海地区普遍有感。这次地震发生在台湾,震中离我省沿海地区较远,请我省、特别是沿海各城市群众不必惊慌,进一步的情况我们将向您连续报道”。消息播出后,听众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传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地方,面积只占全球的7%,却发生1/3的破坏性地震。本世纪死亡一万人以上的大地震,中国就占了3/5。中国对地震的经验是靠血的代价换来的。对于地震灾害形成,地震防灾减灾专家,研究员张少泉解释说,有地震不一定成灾,关键因素并不是地震,而是人。人口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2010,(5):I0001-I0002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不到1小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立即启动新闻报道应急机制。成立了由台长王求任组长的“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新闻报道应急领导小组”,全台各频率及宣传部门紧急行动。中国之声迅速启动特别报道《玉树紧急救援》,全天不间断滚动播出,对玉树灾情跟进报道。  相似文献   

11.
7月4日11时56分,河北文安发生5.1级地震,京、津等地普遍都有震感。12时16分,地震发生后20分钟,新华社以快讯形式,报道了这一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事件消息随即被各大网站转载,置于首页头条位置,央视《新闻30分》亦在第一时间,播报了文安地震的消息。媒体及时迅捷的报道,使灾害引起的社会震荡很快趋于平静。时间倒退30年,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发生后的第一篇消息是新华社记者3天后发出的,从3天到20分钟,中国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李真 《中国广播》2014,(2):51-53
危险时刻,共同记录难忘中国之声 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02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10点整.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直播节目《雅安紧急救援》。  相似文献   

13.
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巿芦山县发生里氏7级地震(以下简称"雅安地震")。8点02分53秒,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发出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的第一条微博。在随后的数小时内,以最新灾情、安全提示、求助呼吁等为主要内容的地震微博在网络空间急剧增长,让更多的人短时间内迅速获知了雅安地震的实时灾情。  相似文献   

14.
10月25日20时41分、48分,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山丹县之间先后发生6.1级、58级地震。目前地震已造成10人死亡,43人受伤,仅民乐、山丹两县的各类经济损失就达327亿元人民币。地震发生后.各项救灾工作迅速展开。  相似文献   

15.
“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汶川大地震,那撕心裂肺的伤痛刚刚初愈,青海玉树地震,再一次撕裂了那愈合不久的伤口,悲痛之情顷刻弥漫全国,所有人的心都牵挂着玉树……  相似文献   

16.
从舟曲灾后三小时到雅安的53秒 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四川省雅安芦山县发生里氏7级地震(以下简称“雅安地震”)。8点02分53秒,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发出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的第一条微博。在随后的数小时内,以最新灾情、安全提示、求助呼吁等为主要内容的地震微博在网络空间急剧增长,让更多的人短时间内迅速获知了雅安地震的实时灾情。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和特大伤亡,瞬间震惊了世界。地震发生几分钟后,国际各大媒体就纷纷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四川。新华社5月22日的消  相似文献   

18.
5月12日,8.0级大地震突袭四川汶川。哪里灾情严重,哪里就有大众报人的身影;哪里有新闻需要报道,哪里就是大众报人的战场。大众报业集团所属各媒体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斗争中,先后派出52名记者奔赴抗震救灾报道一线,  相似文献   

19.
刘杰 《湖南档案》2009,(1):23-26
“巧芳,你在哪里?李巧芳?”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惨烈无比的大地震突然发生.与四川一衣带水的重庆市学田湾的三峡博物馆剧烈地摇晃起来。当游客和工作人员明白发生地震都纷纷朝馆外涌时,却有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异国小伙子逆着人流朝馆里冲.且一边冲一边高声地用中文呼唤着一个人的名字。看到李巧芳,他不容分说,将女孩背在背上就朝馆外跑……  相似文献   

20.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 此时,胡锦涛主席正在国外访问.玉树地震后,胡锦涛第一时间就做好抢险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当即决定调整出访日程,提前回国.当地时间14日深夜和15日凌晨,胡锦涛分别同智利总统皮涅拉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通电话,向他们通报了我国青海玉树地震灾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