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抓“线索” 散不像记叙那样写人记事有始有终,有完整的过程,它多写的是生活中的片断和场景。“线索”的作用就是将这些零散的材料联缀起来。所以抓线索是赏析散结构的最重要的方法。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是以作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章起句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2007,(8):F0002-F0002
在“工具性”与“人文性”关系的理解上,最恰切的比喻是皮毛关系。工具是“皮”,人文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是对两者关系最贴切也最形象最直观的表述。既如此,重视而且是高度重视“工具性”的问题,同时坚决不能忽视而要兼顾“人文”,是我们信守的准则。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教师,我喜欢《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因为它的歌词质朴感人,曲调优美动听。但歌词“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等句中的“以为”一词所传递的信息总让人觉得与作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反。事实上。歌词中的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只有担任过此项工作的人才能体会,但这些酸甜苦辣是我们所独有的珍贵财富,有别的教师无法体会的幸福。通过几年班主任工作及思考,我觉得做到“新”“心”“信”这三个字,班主任的工作会轻松许多。  相似文献   

5.
说“有为”     
“有为”的意思是有作为,就是工作做出了成绩,是个极含褒义的词。夸一个人“年轻有为”,等于说这个人“前途无量”。被夸者一般都会觉得非常受用。其他一些与“有为”有关的词组或短旬通常也都有积极的含义。目前。职教界流行一句话,叫作“有为才有位”,其积极的意义不言而喻。工作做出了成绩,别人才会重视,或者反过来,要想别人重视,自己先做出成绩,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艺术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戏剧、音乐、绘画……都能给人一种精神的满足。在画廊里,呈现在眼前的虽然是一幅幅没有声响的画面,然而它们却能叫人驻足品味,领略画中的诗与情,这便是艺术的魅力。艺术因为让人看到了“形”,体验到了“情”,享受到了“美”。因此,它的诱惑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我当然知道有一类小说被称为“主旋律小说”,也读过一些。不过,对这种拥有庞大读者群,产生颇大社会反响的小说“类型”,却从未想过要研究,好像也没有认真考虑过它的文学史地位这类问题。这种态度,在文学批评、研究界的同行那里,有一定的普遍性。记得刘复生在将“主旋律小说”作为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时候,周围就有不少人表示疑惑和不解。以我的情形推论,人们在相当程度上回避(或拒绝)这一研究对象,可能是出于这样的一些原因。首先是基于一种“纯文学”的精英立场。从这一立场出发,“主旋律小说”大致被看成是“非文学”或“文学性”相当低的,缺乏研究价值的文本。其次,“主旋律小说”(写作动机、运作过程、文本形态)与现实政治、文学体制的紧密、胶着的关系,也导致一些人轻易不愿与它沾边,刻意保持距离。第三,这类小说虽说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特征,但它的商业消费色彩也十分明显。这正是那些有着文学写作、阅读“纯洁性”的幻觉者所不屑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语文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语文教学应从“语言“和“人文”相统一的特点出发,站在“人本”的立场上,最终完成“人格”的完美塑造,实现语文教育中“文”与“人”的真正高度统一,“教”与“育”的真正有机结合。语文教育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要求,应抓住文本及其语言的主要载体,不断优化教育情境与过程,实现学生“人”的一步步跨越。  相似文献   

9.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在劝谏齐宣王接受“仁政”、“行王道”的思想时,认为齐国想通过武力战争掠夺的方式称霸天下是不可能的,即齐国想“以一服八”是不可能实现的。我觉得擅长论辩的孟子在这里的说理并不能让人信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2005、2006两年中考作命题,用“最”、“也”、“又”、“更”、“其实”、“原来”等副词设置适度障碍的情形渐见其多,例如:“最美丽的_____”(河南课改区);“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连云港市);“____也美丽”(嘉兴市);“幸福原来”(河南);“_____,也是一种享受”(山西);“这也是课堂”(徐州课改区)等。考生往往对题目中的人称和动词很注意,匆忙中很容易忽略这些副词的限制作用,从而造成审题偏差。副词其实不“副”,我们怎样才能“慎而审之”呢?方法有三:  相似文献   

11.
“互文”与“对文”是古文中常见的两种语言形式.正因为“互文”与“对文”在古代书面语言中的大量存在,故而后人往往利用这一语言特征来解决阅读古书中的某些疑难问题.它被作为一种训诂方法提出来,主要是利用词、词组和句子的对应关系,来解决古书中的释义、校勘等方面的问题.据此,文童拟就“互文”与“对文”在训诂方面的运用问题,试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突然觉得这场突如其来的春雨雨变得可爱起来了!”其实,可爱的不是春雨,而是春雨中的人:战胜“自我”的“我”,有爱心的大姐,还有许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人们。作用细致的笔写了“我”站在春雨中的所见、所思、所感,感情真切,特别是“我”内心的变化很自然,读来令人发出会心一笑,看完这篇作,你一定也被这场温馨的春雨打动了吧?[编按]  相似文献   

13.
金字的头上是个“人”字,好像一个盖子,下面又有“土”,又有“二”,连起来理解就表示埋藏在土里的矿物。“金”字包含了“人王干土”这几个字,也有人理解它是由劳动者从土中的矿石提炼出,供大王使用的,  相似文献   

14.
“我-你”师生关系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人与物的关系,它是主体阐性哲学转向在教育领域中的积极回应,也是文化适应模式变迁的产物,同时也是对“我-它”师生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我-你”师生关系的建构需要教师以生命教育作为理念支柱,以教育爱作为心理前提,以善于倾听作为重要技巧。  相似文献   

15.
“以载道”的口号是否值得去听姑且不论.单是那个“载”字就有大道理。载道、载事、载情、载理,以及载善载恶,载是与载非,载美与载丑等等,都说明“”仅仅是工具,没有无前提的独立存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无论是什么具体事都不做只是当“专业作家”、“专业诗人”,或是专门以舞弄字本身为业为趣.都是世上最无用的人。越是出名,越说明世界已经贱得可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世界上有“诗国”之称,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常州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诗国”之称,这是常州人的骄傲。当然,后一个“诗国”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城市或地区:另外,这个称呼也不是自封的,它有历史根据:大约是在清代初年,浙江著名诗人查慎行(初白)就有过这样的诗句:“毗陵诗国千年事”。(见于《续毗陵诗录》)  相似文献   

17.
周存辉 《广东教育》2009,(10):11-13
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问题关系到语文教育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始终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焦点。从古代教育史上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载道”,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强调工具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再到新世纪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性质一直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8.
唐代继承儒家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思想。《文苑英华》所收唐代判文以涉及儒家“五礼”内容判文种类最多,判文涉及继承、孝道、丧礼、官制、军事并民事诸多内容,均被纳入“礼治”范畴,依礼审视甚或依礼判决,“礼”字出现次数不可胜数,行文也显现了司法审判对“礼”的重视和依赖。  相似文献   

19.
都说“90后”言语雷人,思想前卫,让人难以琢磨,看看标题处“00后”的话,你会不会觉得“90后”也已经out了呢?  相似文献   

20.
“以言为先,言、文并重”是很多人认同的一个文言文教学原则,但它依然没有明确“文言文应该教什么”的问题,特别是关于“文”的落脚点。“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经过新课改的深化,无论新老教师,对于语文课程有了基本的共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