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我国台湾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逐渐开始了政治开放。使得台湾妇女运动有了新的生存机会与空间。在此背景之下,台湾妇女运动所完成最主要的历史性任务就是推动台湾地区民法亲属编的修订与改革。台湾的妇女新知基金会对台湾妇女运动可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法律修订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困难.但结果仍然是可喜的。而这一过程推动了台湾妇女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相似文献   

2.
受西方妇女运动和女权主义的影响,台湾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兴起了一场以社会性别平等为目标的教育改革运动.本文在对台湾性别平等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揭示了台湾性别平等教育内涵的转变;进而在对作为改革核心的性别平等教育课程以及其他实施策略与实施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总结了台湾实施性别平等教育的成效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自1998年起,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推动职业院校与官方、企业界、社区和大学之间建立多向性、多层面的教育伙伴关系。台湾职业院校通过与校外机构的交流合作,获得资源推动教学活动,而校外合作机构得以运用学校资源以促进自身发展。本文分析了台湾职业院校教育伙伴关系的内涵、背景、政策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4.
欧洲与台湾地区之间的贸易和相互投资在台湾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虽然长期低于美国和日本,但台湾地区与欧洲之间经贸关系的发展却最能反映台湾通过提升自身的经济竞争力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而且,近些年来,欧洲对台湾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影响台湾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也显示,欧洲对台湾地区的投资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且持久的影响力,而台湾地区GDP对台湾地区与欧洲之间的贸易也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据时期,反殖民成为台湾人民政治斗争的主要任务。在斗争中,台湾妇女解放运动在文化启蒙的指引下进入思想启蒙阶段,思想启蒙成为台湾妇女解放的精神动力;同时,妇女以抵抗日本殖民者作为妇女运动的终极目标,参与到抗日行列之中,从而也推动妇女自身的解放,民族救亡的解放运动事实上成为了妇女解放的实践推动力。精神和实践力两种力量相辅相成,使台湾妇女解放运动呈现出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正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受传统的影响,台湾地方当局比较重视对中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教育。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趋多,大陆学术界开始关注台湾地区的历史教科书问题。1不过,就已发表的有关台湾历史教科书的研究文章而言,仍缺乏系统而全面的论述。本文依据目前台湾现行的历史教科书,参照台湾地区以往的中学历史教育情况,力求较全面地反映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现状、演变及趋向,以求有助于人们对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  相似文献   

7.
目前浙商正面临迫切的转型任务,不少浙商依然沿袭封闭的粗放的家族式管理方式,企业制度创新处于停滞状态。台湾企业管理以中华文化为内核,又融入了西方先进的管理手段,并经受了急剧的现代化进程的洗礼,台湾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给浙商转型可以带来诸多的启示。台湾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特点包括台湾企业管理模式特点,台湾企业集群化发展特点以及台湾企业权杖交替方式特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浙商对台湾地区经验的吸收与消化,可以推动浙商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推动浙商产业集群的升级与融入全球生产体系,推动浙商企业权杖交替方式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区十分重视社区教育的发展,而且非常重视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来教育幼儿并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力求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区幼儿教育。一、法律保障的台湾社区幼儿教育自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起,台湾地区政府就非常重视发展社区教育。1965年,台湾"行政院"颁布《民生主义阶段社会政策》,其明确规定"采取社区发展方式,促进民生建设"。1968年,台湾"内政部"颁布的《社区发展工作纲要》又指出,社区发展目标在于推动社区各  相似文献   

9.
考试与社会——以台湾地区大学联考为例(1954—20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内容与形式往往反映了当时政治社会的发展情形。1954年台湾地区大学联考制度的出现,一方面意味着当局有关主管部门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得以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公平选拔人才制度的需求。在政治民主化与经济自由化的潮流推动之下,肩负为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大学联考制度向自主化与多元化发展,以响应1987年台湾政治解严之后的社会需求。本文拟从考试的社会文化、社会正义及社会需求三个方面,以台湾地区的大学联考制度为例,说明这一制度如何以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方式影响台湾社会。  相似文献   

10.
高等技职教育对于推动台湾地区社会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课程开发既贯彻技职体系一贯课程原则,又强调系科本位课程自主设计。本文介绍台湾地区技职体系一贯课程规划和系科本位课程开发模式和程序,讨论了台湾技职教育课程开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孟连傣族习惯法规定了拾得者一定的义务,同时也规定了拾得者的报酬请求权及一定条件下可以取得遗失物所有权的权利。这些规定与《民法通则》及《物权法》的规定很不相同,这两部法律均否认了拾得者的报酬请求权及取得遗失物所有权的权利。两相比较,孟连傣族习惯法的规定更为合理,既符合伦理学中人性类型的相对数量统计性规律,也符合经济学原理;同时,从实际效果来看,赋予拾得者这些权利取得的效果也更好。事实上,正因为法律规定的不合理,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拾得遗失物也未严格按法律的规定处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跨国交易的兴盛,跨国证券交易已成为世界金融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研究证券交易的冲突规则亦显得异常重要。作为有价证券的典型代表,股票历来备受国际社会关注。涉外股票转让问题更是国际投资者关注的重中之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的出台对于弥补国内尚无有价证券法律适用问题统一立法的缺陷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依然无法切实解决涉外股份转让问题。因此,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与国外立法的相关规定为依据,试分析涉外股份转让法律适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承担是一项学理上承认且理论成熟,司法实践中被普遍运用的重要民事诉讼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却没有正面对其作出明确规定,诉讼承担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且程序性规则完全缺失,导致司法适用鱼龙混杂,于法无据。而与我国立法渊源十分相似的日本,在其《新民事诉讼法》中对诉讼承担制度作了详细的规定,制度科学,实操性强,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我国应该吸收日本的宝贵立法经验,从诉讼承担的适用范围厘定及程序规则构建两大方面去完善我国的诉讼承担制度。  相似文献   

14.
"直接适用的法"是指特定的涉及国家基本利益的强制性规定,可以不经冲突规范的指引直接适用于涉外民事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第4条首次针对"直接适用的法"予以规定,在立法层面上对完善我国的国际私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该条的理解因为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原因仍存在着模糊和不完备之处,因此,对于强制性规定的概念和类型,第4条和公共秩序之间的适用层级,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直接适用的法"这一原则等问题,都是实务界与理论界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大量地规定了以“经常居所”为连接点的冲突规范.这些规定是适应我国对外交往日益扩大和涉外民事纠纷日益增多的需要,是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现代化的结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应尽快明确“经常居所”的涵义,解决一些地方“经常居所”规定不适用问题,以充分发挥该法的积极作用,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其消极影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台湾“民法”第245条第1款第(二)项规定了缔约当事人的单方明示要求保密的诚信义务,保护的是信赖利益;大陆《合同法》第43条规定了当事人的独立的商业秘密的法定义务,保护的是商业秘密权益本身。商业秘密的缔约责任是以当事人间存在缔约关系为前提条件的,不以合同未成立为必要条件的违反法定商业秘密义务的法定债的关系。商业秘密的缔约责任与缔约责任分条立法是比较科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了民事公益诉讼,其中它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为典型类型,但是此条款过于原则化、系统化.本文在分析环境公益民事诉讼特殊性的基础上,探析了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标准适用的特殊规则.  相似文献   

18.
论无过错责任原则在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及各地方条例等都缺乏中小学校在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中承担无过错责任的明确规定,因此在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存在很大分歧。然而依据《民法通则》及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对某些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承担无过错责任,这样既有利于维护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规范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占有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也是现代民法物权体系中一项特殊的、重要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迄今未对“占有”加以规定。为了完善中国民法典,必须规定相关的占有制度。笔者认为,通过追溯占有的起源,探求占有的发展、演进,明确占有的本质和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对庭前调解的规定,但立法现状与其立法目的之间存在严重冲突,需要进行重构。法院附设人民调解,属于法院附设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即法院附设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其符合庭前调解制度的立法目的,因此在重构的过程中应当将其引入。而在具体的程序设置等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法院附设调解制度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