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伏安法测电阻和测电池的电动势及内阻是两个重要的电学实验 .这两个实验所用器材及方法类似 ,因而有些学生常常将这两个实验相混淆 .在高三年级进行实验专题复习时 ,我从以下七个方面对它进行了比较 ,使学生对这两个实验有了深刻的理解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实验目的 前一个实验是测电阻 ,后一个实验是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2 .实验器材 前者用的器材有 :直流电源、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开关、导线等 .后者用的器材有 :被测电池、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导线等 .3.实验电路 前一个实验 ,电流表有如…  相似文献   

2.
“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学生实验,无论普通高考大纲还是课标试验区高考大纲,都把它列为必考实验.“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传统方法是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或电阻箱,而数字化实验方法是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代替电流表、电压表并用数据采集器和电子计算机辅助实验,其好处是:数据处理和作图象非常快.  相似文献   

3.
陈新  何大江 《物理教师》2000,21(8):28-29
近几年高考对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水平,试题也不再局限于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1998年高考第18题就是由“电磁振荡”一节中的演示实验演化而来的.演示实验没有对具体的L、C及T进行定量分析,而试题中则要求考生写规律、作图线、算结果.虽然学生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但要求考生会利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所要求的,通过画伏安曲线求得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来处理试题中的“实验数据”,并且要求将运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这就要求我们平时重视…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新课程《物理》教科书选修3—1中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如图1所示,在某次《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测得六组数据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用安培表、伏特表测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焊接”新旧知识间的断接点,力求知识的有序与连续。 现行教材中将“电阻的测量”和“练习用万用电表测电阻”编排在测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这一实验之后。这就造成了相关知识的断裂。我们大胆改革,把课本中实验的先后顺序打破,为实验教改铺路搭桥,及时“焊接”了这一断裂点,保证了知识的有序与连续。  相似文献   

6.
肖丽英 《中学物理》2012,(10):31-32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实验,也是恒定电流一章的难点.这一知识点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实验中涉及到的器材较多,同学们对教材中所给的测量电路图体会不深,画电路图时常常弄错,甚至会与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混淆,不会分析误差.下面就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设计实验电路及进行系...  相似文献   

7.
1 问题的提出 电动势和内电阻是电源的重要参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中介绍了3种测定方法,对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作了重点介绍,根据公式U=E-I·r,改变外电阻,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两组数据,解方程得出结果,或是测量更多组数据,作出U-I图像,其优点在于图线的物理意义清楚,直线与Y轴的交点就是电源电动势,斜率的值为内电阻,但电压表、电流表的内阻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电学实验.当电压表和电流表可以视为理想电表时,即R_V→∞,R_A→0,如图1、图2的两种连接程式是等价的.只要改变R的值,测出I、U的数值,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方程组: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实验中有两处出现U-I图线,一处是“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的“用伏安法测定金属的电阻”,另一处是“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由于这两个实验都使用伏特表和安培表.U-I图线中的U轴上数据对应?的读数,I轴上的数据对应?的读数.因此,这两个实验都可由U-I图线表示,但是图线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各不相同,对应的实验电路图也不一样,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两个不同的物理实验所对应的不同图线,其物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学物理实验《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有的参考书里是这样叙述的:如图1所示,“电压表测出的是电源的路端电压,但电流表测出的电流将略小于通过电池内部的电流(因电压表分掉了一部分电流)因此不可避免地将出现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1.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是电源的两个重要参数。《考试大纲》把“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改为“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这一变化意味着要求掌握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归纳起来分别对应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三种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在电表的使用中,都有一条规则“选取适当的量程.”但怎样才算合适?由于“适当”两字属于模糊概念,它本身没有量的界定,学生实际操作起来,感到很难把握,部分老师本身对此模糊不清,在一次实验公开课“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中,...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以伏安法测电阻和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为基础,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设计、误差分析、数据处理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难点?除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力求让学生理解之外,还可以利用记忆规律,编制一些口诀.口诀:“大内偏大,小外偏小”(“大内等大,小外小小”)可以同时总结“伏安法测电阻”和“测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选择原则和误差,可谓是“一个口诀,两个实验”;口诀:“盖底楼、挑阳台、加阁楼”把分压接法的电路图的连接过程进行了细化.这些口诀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4.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实验.无论是原教科书,还是课程标准教科书,都把它列为学生实验;无论是普通高考大纲,还是课程标准试验区高考大纲,都把它列为必考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改为"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这一变化意味着要求掌握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多种方法,为此新的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列出了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的三种方法.从多年以及近几年的高考试卷看,也屡屡出现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题目,,这类考题经常本着"源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原  相似文献   

15.
1问题的提出电动势和内电阻是电源的重要参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中介绍了3种测定方法,对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作了重点介绍,根据公式U=E-I·r,改变外电阻,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两组数据,解方程得出结果,或是测量更多组数据,作出U-I图像,  相似文献   

16.
中学物理中测电阻需要掌握的常规方法为伏安 法和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用伏安法测电阻,测量原理 非常简单,但电流表和电压表缺一不可,且电压表分 流、电流表分压的影响无法消除,给测量结果带来误 差。用多用电表测电阻虽然很方便,但是电池用久 了,它的电动势和内阻都要变化,因而误差相当大,只 能用来粗测电阻。  相似文献   

17.
测量电阻一直是中学物理实验的重点内容。为了学好、巩固此内容,中学物理安排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实验就做了3个。从用“伏安法”测量一个电阻的阻值,到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直接读出一个电阻的阻值,再用“图像法”来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真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特别是最近两年的物理高考把测量电流表的内电阻作为高考试  相似文献   

18.
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是中学物理电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但由于中学实验设备所限,电流表内阻RA与电源内阻r相差不会太大,而电压表内阻Rv与电源内阻r相差很大,因此教材中选用了电流表内接的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这个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是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在测量过程中的分流和分压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左玉强 《物理教师》2006,27(8):32-32
手电筒里的两节干电池用久了,灯泡发出暗淡的红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电池没电了”.有人为了节约,在手电筒里只换上一节新电池而与另一节旧电池搭配使用,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呢?为此笔者作了下面的实验.图1采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测得新电池的电动势为E1=1.  相似文献   

20.
本刊1999年第3期《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的误差分析》一文中,通过对电路的分析,考虑到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进行定量的计算,弄清了电源电动势和内阻r的测量值与其真实值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方法确实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后很受启发,但该文在数学运算上比较繁杂,如果采用等效电源法来分析测定 、r实验中的系统误差,则将是很简单的. 首先等效的依据是“电路分析理论”中的戴文宁定理,其定理如下:“任何一个有源端网路都可以用一个恒定电动势和一个电阻串联的等效电路来代替,此恒定电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