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将人类社会几千年形成的众多清规戒律一点点模糊:简言之:等级体系被模糊,媒介型态被模糊,国籍时空被模糊,人的社会角色被模糊,属地威权被模糊,传者与受众被模糊,体制内外上下左右关系被模糊。有句名言:“在网络里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相对的另一句话:“你也不知道在网络对面坐的是不是一头猪!”这种因网络模糊了高级动物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一个幽灵,互联网的幽灵在地球飘荡,将人类社会几千年形成的众多清规戒律一点点模糊.简言之,等级体系被模糊,媒介形态被模糊,国籍时空被模糊,人的社会角色被模糊,属地威权被模糊,传者与受众身份被模糊,体制内外上下左右关系被模糊.  相似文献   

3.
网络这东西     
我是个实在人,挺怕什幺“时空隧道”和“虚拟人生”,觉得那是大话.最起码不可思议,然而,随着一张张大网铺天盖地向你套来,你也就老老实实被人网络住了,怕也是他,不怕也是他,你是无法离开“时空隧道”与“虚拟社会”了,网络世界是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现在好多号称“新新人类”的人,竟然天天活在“隧道”或“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据说还有滋有味,面对这些人和由这些人想成的“新型”社会,  相似文献   

4.
《世界真奇妙》一书,突出宣传幽灵的存在。除特设“我看过死后的世界”、“人们眼睛看不到的世界”、“鬼怪·幽灵之谜”三个专栏,发表了近20篇长文短文外,又在其他栏目中零散刊出“出现在电影银幕上的幽灵”等多篇。可谓之用心良苦了。编者肯定幽灵的存在:“你信不信幽灵的存在?我们有时候在周刊、月刊杂志里看标题是《我看过幽灵》的文章,你看了这个一定‘疑信参半”或是破口大骂呢!”“但是这一个人却是领到举世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化学奖金的得主——英人威廉·克洛克斯博士。”(该书42页)编者在搬出这位著名化学家相信幽灵存在说之后,又抬出英国牛津、剑桥两所大学设置“幽灵研  相似文献   

5.
网络事件主题特征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网络事件,通常是指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跟帖、参与评论,引起传统媒体或政府关注的传播事件。如2007年的重庆“最牛钉子户”、“山西黑砖窑事件”、“华南虎事件”等。  相似文献   

6.
早年的互联网上有句名言:“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如今,随着“人肉搜索”在超过2亿网民中飞速发展,这句名言也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人肉搜索”是一种深层的、真实的、高效率的搜索方式,“网络天下之力,穷尽天下之事,探寻事实真相”是今后“人肉搜索”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近期,部分媒体的舆论监督引发了“通缉记者”、“打垮报社”、“抽扣报纸”等一系列应对舆论监督的恶性事件,在网络上也形成一个个热议的话题。媒体的舆论监督由以前媒体方的“我打你倒”、“我打你不倒”,变成了如今被监督方的“我倒打你”,监督遭遇反监督,老媒体遇到新问题。对此,要从社会大环境和传媒业自身的发展等方面看。  相似文献   

8.
《报刊之友》2013,(9):27-27
主持人语:2013年8月21日,各大网络媒体平台的话题热点被一位网名为“秦火火”的网络红人引爆,与此同时还有一位网名为“立二拆四”的网络红人。令人诧异的是两位网络红人的“出名”却是因为涉嫌寻衅滋事罪和非法经营罪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网络舆论一片哗然。在我国网络法律制度日益健全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网上蓄意造谣传谣、扰乱网络秩序、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等行为已经成为法律严厉打击的对象,在公安部门的重拳出击之下,网络犯罪将无所遁形。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言论较自由,则网络舆论监督就愈显重要,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开展正确的网络舆论监督,具体来说,作为网民,  相似文献   

9.
从“楼脆脆”到“躲猫猫”,从“犀利哥”到“钓鱼执法”……近年来,这些风行一时的网络热词告诉我们:网络正在成为大多数热点新闻的来源,然后新闻经网络扩散形成舆论热点。不过,网络舆论也是一把“双刃剑”。尽管网络舆论作为“原生态”的公众意见,真实反映了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以其强大的舆论力量对国家权力和公共事务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0.
当你遭遇网络帝国主义、网络文化霸权时,你会问:基于互联网社会建构的全球化真的有可能是人类的乌托邦吗?当我们目睹网络民族主义猖獗、网络舆论审判盛行时,你会问:网络时代的人民真的可以从此幸免不良的社会政治吗?  相似文献   

11.
我的一位中学同学系中国政府高级官员,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进修时,习惯于用中国的方式写论文,下笔就说,“我认为……”教授对他说:“我不想知道你怎样看,而是想知道你知道多少别人怎样看。”  相似文献   

12.
从那个被命名为“犀利哥”的乞丐。被网络和媒体关注,“哥”现象就层出不穷。“哥”的出现往往既搔到了社会的“痒处”,让人忍俊不禁;又触到了社会的“痛处”让人感慨万千。他们其实都在投射着今天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在复杂转型中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混沌学说     
你知道,每当此时常能感觉到的就是你专注地看着并说着“好吧,两个LAYERS,高斯模糊,来一点OFFSEIS,动态模糊,来点阴影效果,KPI渐变设计,等等…”  相似文献   

14.
《新闻前哨》2014,(7):7-7
张征陈海峰在2014年第3期《当代传播》撰文认为,网络上的“民间舆论场”,通常被当作“官方舆论场”的对立面来看待。但是。“民间舆论场”反映的情况,是部分被忽略、部分被夸大的扭曲版的中国图景,虽然它存在着各种问题和毛病,但也蕴涵着巨大的社会价值。第一,自由的信息流动和言论表达,能为社会带来许多不易察觉的价值。比如,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突出的背景下,网络上的“民间舆论场”,成为公众宣泄情绪的“出气筒”和社会的“减压阀”。  相似文献   

15.
以孟晚舟归国事件在微博平台的传播为主题,以社会网络分析作为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孟晚舟归国事件传播主体的结构网络;二是孟晚舟归国事件是如何被传播主体表征的,在公众心中建构了怎样的社会认同。分析结果表明,在社交网络平台,传统主流媒体依旧占据话语权和影响力,但是活跃度较低,博文来源单一,严重“排外”,缺乏网络交流控制力;信息聚合类媒体担任信息扩散的主力;个人自媒体影响力有限,易湮没在社会共识中。孟晚舟归国事件被呈现为饱含家国情怀和民族复兴意义的历史性公共事件,而孟晚舟作为事件主角,个人形象和家庭属性被弱化,更多的是承担爱国情怀载体的功能性角色。  相似文献   

16.
李毅 《湖南档案》2002,(11):22-23
1930年12月8日夜晚,天似乎格外黑暗,北风一个动地呼啸着,一个“幽灵”箭一样从瑞金城朝富田射去,一眨眼功夫就窜到了苏维埃主席毛泽东的住所。这“幽灵”暗中受人密旨,要去暗杀毛泽东。那时党内一股人分裂红军,搞“AB团”扩大化,因毛泽东极力反对,有人要对毛主席下毒手。万分危险的毛主席,根本不知道有人要暗害他。毛泽东多年来养成了夜晚工作的习惯、觉得晚上办公安静,凌晨才去休息。“幽灵”挑选最佳射击位置后,端起步枪,扣动扳机,但没响,才想起子弹还没有上膛。马上又轻轻上了膛,再次端枪准备射击,却被一个人挡住了枪口。  相似文献   

17.
搜索引擎能充当网络侦察兵的角色,Google也能成为虚拟世界的守望者。近日,Google发表了一份名为《浏览器中的幽灵:网络恶意软件分析》的报告。报告提醒人们,目前你所浏览的网页中,有大约10%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18.
“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一度震撼人心的网络名言不再适用于MSN圈子了。  相似文献   

19.
英国《媒体与传播法律年鉴》指出:“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的管理机制都在固定的、有限的物理范围内发挥作用,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地域、国家、主权等观念日趋淡化,使时间与空间的边界变得日益模糊。”所以,国家对信息传播的管理应该通过“协调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关系来完成”。从1996年至今,英国对互联网内容进行管理时贯彻的就是一种“监督而非监控”的理念,它主要通过网络观察基金会来实行。  相似文献   

20.
一、从常态社会到危机社会:时代发展造就了我们的“囧”境 “囧”:这个90%的中国人不知道如何读的生僻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肆进入人们的日常表达,成为描述我们这个时代现实状态的一个最为流行的关键词。我在2009年3月13日午夜12时“百度一下”,便找到相关网页约37,600,000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