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凌玉杰  冯铃 《大观周刊》2012,(52):99-99,101
甲骨文是甲骨学研究的基础。而甲骨文的原始材料是甲骨文赖以存在的依据。如何选择原始材料进行探究,成为研究者们所需要关注甲骨文的起步。1978年《甲骨文合集》的出版,开启了甲骨文字研究的新境界;在这之后,《甲骨文合集补鳊》在《甲骨文合集》的基础上增收、补齐、更换,完善了《合集》并把研究范围扩大;与此同时。《甲骨文合集释文》的出现让人们对殷商时期的认识从抽象转为具体。进入90年代以后,《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的考古及2003年出版的著作,把研究者们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大,具体表现为把研究目光由“王卜辞”延伸到“子卜辞”。  相似文献   

2.
《铁云藏龟》是公开印行的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这本书首次将私人收集的甲骨公诸于世,为当时和以后的学者从事甲骨文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甲骨学上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铁云藏龟>是公开印行的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这本书首次将私人收集的甲骨公诸于世,为当时和以后的学者从事甲骨文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甲骨学上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谢兆岗 《新闻天地》2006,(10):64-64
一、关于中国甲骨文1899年中国甲骨文被王懿荣发现以后,甲骨学及甲骨文文字学研究已走过了107周年的光辉历程。经过几代海内外优秀学者的努力,甲骨学已成为一门具有大量研究资料和丰富的研究课题,并具有严密规律的成熟学科和国际性学问。百多年来,凝聚着三千多位学者智慧和心力的上万种论著,把甲骨学研究不断推向前进。从目前的统计资料看,甲骨文单字在5000个以上,可识字不足1700字,全世界甲骨文书法研究者、  相似文献   

5.
正值甲骨文发现100周年之际,由安阳日报社记者刘志伟所著的《百年话甲骨》一书一经推出,立即引起各界读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一部呼声极高的热门畅销书。由海潮出版社出版的《百年话甲骨》面世仅仅一个月,即被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选中,作者刘志伟带着他的新著,应邀走进了演播室,就“甲骨学100年”这一话题,畅谈了甲骨百年的风云历史。 我们知道,与明清档案、敦煌写经、流沙坠简并称为近代学术界“四大发现”的甲骨文是1899年被发现并认定的。一片甲骨惊世界,蕞尔一邑的安阳由于小屯村发现甲骨文字而名震寰宇。100年来,几代学人为之付出了智慧乃至生命。《百年话甲骨》的作者刘志伟,一直对故乡悠久的历史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从1984年考进安阳日报社开始,便致力于甲骨学的研究,利用多次采访国内外殷商文化学术会议的机会,遍访甲骨学商史界的著名专家学者,贪婪地吸吮殷商文化的营养。同时,他围绕自己的采编范围而建立起来的资料库又大大促进了采编工作,逐渐自觉地以“学者型记者”来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6.
朱添 《出版广角》2018,(5):41-43
甲骨文工具书的编纂出版,对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早期的甲骨文工具书继承了传统金石学字书的编纂特点.随着甲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汇集字形、阐释字义、卜辞索引等为主的各种类型的甲骨文工具书得以产生,为甲骨文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数字化阅读时代背景下,编纂内容更丰富、检索更便捷、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的甲骨文电子工具书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是唯中国所独有的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问世以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导致有5万余件流散世界多个国家。在阐述甲骨文的发现、内容、价值以及流失途径的基础上,调查总结甲骨文在国外的分布概况,旨在为甲骨文的研究、保护、抢救与回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甲骨档案是我国历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地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进程,是我们伟大祖国数不尽的文化宝藏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甲骨档案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进程,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放射着绚丽的光辉.1899年甲骨档案被发现以后,因甲骨档案自身较高的经济和学术价值,受到了民间和学术界的极大重视.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大量的甲骨档案在清末民初流失海外,"根据我国甲骨学的专家最近所做的最新统计,目前收藏有甲骨文资料的国家共有十二个,流散到这些国家的甲骨文资料总数为26700片.  相似文献   

9.
四川凉山彝族甲骨简牍皮书古籍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有关部门近年在境内发现一批传世彝族甲骨、简牍、皮书等古籍文献和其他文物的事实,结合国内彝民族的历史文化概览和凉山解放前夕特殊的奴隶制社会形态,对这批古籍文献进行了粗略的考证。  相似文献   

10.
本篇论文为亚洲历史档案资源之中国古代部分,由于历史年代的久远,中国古代纸质档案保存下来的以唐朝为最早,以明清为最多,但是明清以前乃至造纸术、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也存在着大量的古代档案,这在上一世纪初被誉为学术大发现,尤以甲骨档案和简牍档案为最,目前已经形成了甲骨学与简牍学。纸张发明以前,我国古代档案的载体主要有甲骨、金属、石刻、简牍(含帛书)。到目前为止,甲骨出土十几万片,遍布世界各地,目前经过努力,大部分有字甲骨都收录在《甲骨文集成》一书,故对甲骨档案此处不再多说;金文档案盛行于西周,衰落于战国,但一直到明清犹存,但主体仍为周代,关于金文档案,大部分已经收录《殷周金文集成》一书,亦不再多述:关于石刻档案,古今多有所撰述收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