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智商、情商、财商等融进养育生活中的时候,会重塑成一种商,叫养育商。包括成为父母如何提高育儿知识学习商,如何用财商为有了孩子之后的生活进行很好的规划,如何用关系商协调好有了孩子之后生活中复杂的关系,如何通过成长商让自己变得更好,甚至还要通过提高为孩子讲故事的"故事商"陪伴他成长。这些养育商,你都具备了吗?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体验"是送给孩子童年的必备礼物,那么这本书是送给父母的有效养育的礼物。书中的童年体验清单并不是教育标准,而是一种启发,也是帮你带孩子打开世界之门的一把钥匙。也许它无法缓解你的育儿焦虑,但它会让养育变得更有意思,更有意义。周游世界需要一份"向导手册"对吗?这本书应该是孩子认知世界的第一个"向导"。希望所有的父母,带上它和孩子一起出发。但在整个体验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关于儿童大脑开发的商业宣传语层出不穷。究竟什么才是值得信赖的脑科学?让我们和专家一起,呵护孩子的大脑发育,探索靠谱的育儿方式,在纷繁的真理和谣言中,找到坚定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的妈妈大都是职业女性,老人、保姆、托儿所和幼儿园已经更多地代替了她们的养育工作,她们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比以前的妈妈少,孩子受到的教育便更多地来自其它方面。也许,人们会认为母亲在外工作,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价值,能带给孩子更多的知识和更好的教育,我并不否认这一点;我要强调的不是要做一个缺席的妈妈,而应该尽可能在子女的成长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否则,等孩子长大了,你会留一份遗憾在心中,也许永远后悔,因为没有人或任何一个机构能代替你抚养孩子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父母必读》2014,(2):130-132
正如果你能理解到现在帮我们带孩子的老人们,下了多么大的决心,作出了怎样的牺牲,也许隔代育儿中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便能自然而然地化解,甚至被忽略。隔代育儿是中国式育儿的典型模式,似乎有种种弊端。可是现实又让大多数年轻父母只能无奈地作出这种选择,因此经常会因为养育观念、养育方式等和老人闹矛盾。该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本期我们暂不探讨"技术"问题,只想和大家聊聊,该怎么看待"老人帮我们带孩子"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6.
蔡小平 《中国德育》2013,(12):52-53
教师为什么难以"教"会孩子知识?只要条件许可,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但孩子又为什么能够"学"会知识?脑科学的研究进展则促使人们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些教育问题。1998年,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吸纳了美国、英国和保加利亚等国多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把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鲁国荣 《教育与职业》2006,(27):171-172
文章介绍了当今脑科学的进展和研究成果,从智力开发的科学内涵、脑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与早期教育的必要性、脑发育的关键期与早期教育等方面,论述了脑科学研究与大脑开发对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了根据脑科学理论来整体、全面开发大脑,总结、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基于脑的教育:当今脑科学给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当今脑科学研究的进展和最新成果。从脑发育关键期与教育的适时性,脑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与教育的可行性、必要性,情绪的脑机制与情感教育,脑电波与最佳学习状态等方面论述了脑科学研究和大脑开发对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了根据脑科学理论来整体、全面开发大脑,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推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正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和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知识,既可能帮助我们在孩子脑发育的问题上不瞎操心,还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完成身心的健康成长。教授过中枢神经系统机能解剖,同时又在比较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进行了几十年研究的苏彦捷老师,是一位非常严谨的学者,她一再强调自己并不是脑科学家,她对我们提出的这些脑发育问题进行的解读,是从儿童心理发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的妈妈大都是职业女性,老人、保姆、托儿所和幼儿园已经更多地代替了她们的养育工作,她们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比以前的妈妈少,孩子受到的教育便更多地来自其它方面。也许,人们会认为母亲在外工作,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价值,能带给孩子更多的知识和更好的教育,我并不否认这一点;我要强调的不是要做一个缺席的妈妈,而应该  相似文献   

11.
爸爸妈妈们也许在扳着指头等待着这个日子,也许比孩子更兴奋。但是,不要只顾一昧朝前走,也该回过头来,为你养育孩子的艰辛,为孩子三年来的每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相似文献   

12.
科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世界日益成为地球村。当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变得更容易接触,当眼界随之而更开阔,当发现任何一种育儿方式都不完美,你会如何融合各种养育之道,顺应这个国际化的时代?part 1 也许,你的孩子已开始与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的"小老外"共同学习;未来,他更会与老外共同工作、生活,甚至把一个老外领进家门,组成"国际家庭"……面对扑面而来的"国际潮",你是哪一派?是恪守传  相似文献   

13.
许玉玲 《父母必读》2008,(8):112-114
3个看起来"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3段真实的生活录像,3个家庭和育儿专家的面对面交流。看一看,哪些养育方式能让我们养育出"专心致志"的宝宝?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面对各种"给定"的答案,你有没有思考过:它们是否经得起推敲?即便正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和路径也能达到最终目的,而且更快更好?这不是鼓励钻"牛角尖",也不是说要怀疑一切,但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待得久了,难免会"大脑缺氧",产生倦怠。打开思维,全面、辩证地看待事物,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与惊喜。爱思考的人是可敬的。而一个会思考的人,更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5.
璆璆 《小学时代》2015,(Z1):48-50
@咖啡猫:昨天我又迷路了!糖果姐姐已经带我去那家餐厅好几次了,我却还是找不到!为什么东子哥哥只去过一次却能一下子就找到呢?@哈米:我想应该是你的"导航系统"出了问题。@咖啡猫:我又没有GPS(全球定位系统),哪儿来的"导航系统"?@哈米:你不知道吗?你的大脑里就有自带的导航系统!@咖啡猫:什么?我的大脑里有导航系统?@哈米:这个嘛,说来话长……你认识回家的路吗?也许你会觉得这根本就是小菜一碟!但是你的同学也许就为此深受困扰。的确,路盲的问题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这不,有三位科学家就因为在研究这个问题上取得了卓越的成果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回想一下,昨天放学时,你是怎么找到家的?你可能  相似文献   

16.
雪儿 《家长》2003,(11)
许多家长由于溺爱孩子,把孩子给宠坏了。你在养育孩子时,应该怎样避免宠坏他呢?  相似文献   

17.
雪儿 《家长》2003,(12)
许多家长由于溺爱孩子,把孩子给宠坏了。你在养育孩子时,应该怎样避免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8.
季金杰 《上海教育》2023,(35):16-17
<正>大脑在什么时候启动学习模式?也许你会说好奇时,初见新鲜事物时,或多巴胺涌动的时刻。然而,脑科学的研究证明,犯错时才是启动学习循环的最佳时点。一旦犯错,大脑就会警觉,启用所谓的“深思熟虑的慢通道”,并聚焦注意力进行校准、比对、建立远程连接,其后的深度学习也就自然而然了。这就是风靡全球的“有效失败”概念的基础所在,也为我国教育改革输入了新的动能。  相似文献   

19.
听过一节《月光启蒙》课,我想到了一首歌:"你的美无声无息,不知不觉让我追随;你在我眼中是最美,每一个微笑都让我沉醉。"什么最美?皎洁的月光最美。什么最美?童年的夏夜最美。什么最美?轻柔的歌谣最美。什么最美?慈祥的母亲最美。也许是无心插柳,也许是有心栽花,母亲用孩子喜闻乐见的那些形式给孩子以启蒙教育,搀扶孩子走上了人生道  相似文献   

20.
当中国家长热衷于教孩子背唐诗、背三字经、学英语,参加各种艺术培训的时候,国外的小朋友在学习什么呢?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任性、哭闹,不好好吃饭,自理能力差,让家长操碎了心,你可想过其中深层的原因吗?看了下面的文章,你也许会有所启发。对于孩子来说,也许培养他们的生存技能比学习一项特长更为重要,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看完文章,你是否也准备给孩子打印一份家务清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