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极其深远,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不经意间就会走进误区。本文从一下三方面谈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别成了孩子不良习惯养成的推手。误区一,家长不能正视挫折,导致孩子怨天忧人;误区二,家长爱慕虚荣,导致孩子自私自利;误区三,家长的过于袒护,导致孩子失去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极其深远,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不经意间就会走进误区。本文从一下三方面谈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别成了孩子不良习惯养成的推手。误区一,家长不能正视挫折,导致孩子怨天忧人;误区二,家长爱慕虚荣,导致孩子自私自利;误区三,家长的过于袒护,导致孩子失去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当孩子犯错误之后,有些家长往往采取粗暴生硬的态度来批评他们,有极个别家长更是不分青红皂白,上去就是两巴掌。这些方式方法会使孩子的身心受到很大伤害。孩子的身体在生长发育的同时,心理也在成长,在此年龄阶段犯点错误是常事,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时,应首先考虑他们身心健康是否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4.
椰壳效应     
正中国家长有一个普遍的教育误区就是更多地注重揪出孩子的错误而并非肯定孩子的成绩。有个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这让他的家长苦恼不已。一次,他的爸爸从外地带回一只新颖别致的椰壳,孩子见了爱不释手。这件事情让父亲突发奇想,就用锯开的椰壳给孩子盛饭。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而且饭量也大增。这一现象心理学上就被称为"椰壳效应"。"椰壳效应"妙就妙在变"要孩子吃"为"孩子要吃"。面对让不少家长感到头疼的孩子不好好吃饭的问题,用孩子感兴趣的椰壳盛饭,孩子竟然能愉快地吃下去。同样的道理,与孩子沟通时,把批评包装一下,给它裹上一层糖衣,让批评变得甘甜,亲子  相似文献   

5.
孩子发热大多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但一些家长错误的护理方法也会导致孩子高热不退。专家表示,很多家长都不敢给发热的孩子洗澡,其实洗个温水澡对降体温非常有效。针对家长们普遍存在的护理发热儿童过程中的3大误区,教您如何正确处理。误区一:发热后不敢洗澡害怕孩子着凉,不敢给其洗澡是家长们普遍存在的误区之一。孩子发热后出汗较多,首先要给其喝添加橘子汁的白开水;其次就要用温水洗澡。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发热后洗澡会使其再次着凉发热,其实这是一种误区。用温水洗澡可以通过水分挥发的过程,降低孩子体表温度,并增加其全身舒适感,不但不会…  相似文献   

6.
《母婴世界》2014,(6):28-31
大多数人对哪些药可以家中常备、哪些药需要医生处方、常见药物的正确用法等并不清楚,甚至在用药方面还存在严重的误区。这就像在身边埋了一颗炸弹,随时都可能因为错误的用药方法而给身体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7.
误区一:孩子小不懂事,不必管教太严 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错误现象就是管教孩子宽严颠倒:当子女幼小的时候,做错任何事情,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小不懂事,等长大了自然就不会做错了,所谓"树大自然直"嘛,因而一味放纵;等孩子上学之后,甚至长大成人之后,家长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和不良的习惯严加管教,此时尽管声色俱厉但却无济于事了.  相似文献   

8.
思想词汇     
个性中国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首先是人著名作家池莉向中国家长传统的教育思维开炮。8月14日,池莉在上海签售新书《来吧,孩子》时,批评中国人教育子女的逻辑不仅是错误的,而且非常愚蠢。家长在教育子女时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孩子是什么。孩子首先是一个"人"。中国的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更多的是将孩子视作工具,将他们朝一个公共的、被社会广泛认可的目标培养,而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特征:个性。  相似文献   

9.
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纠正人际关系教育误区,避免非健康人际关系造成的悲剧在学生身上发生。孩子是家长的学生,学生是老师的孩子,家长、老师要教育引导孩子、学生处好人际关系,这有利于其做人做学问的成功,也是家长、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网络媒体报道学生伤害同学或老师的案例屡见不鲜,试问:当今的学生到底怎么了?"亲师友,习礼仪。"为人学艺先学礼,礼不立,艺从  相似文献   

10.
寒冬时节,北风凛冽,滴水成冰,室内暖气开放,家长生怕孩子冻着,干脆让他呆在门窗紧闭、暖意融融的家里。不过,在整天享受温暖的同时,"暖气病"也可能偷偷缠上孩子而影响他的健康。"暖气病"带来哪些伤害伤害皮肤。如果孩子长时间呆在温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很多人生病后都自行买药,根据感觉改变疗程、剂量。据统计,30%的家长都曾自行给孩子用药,其实这都可能给身体带来严重后果。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药物耐受性降低,更应注意安全、合理用药。下面我从几方面阐述这个问题。日常用药误区由于用药误区的存在,世界上70%的药品被浪费了。同时,不合理用药也给很多  相似文献   

12.
家长是孩子的保护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家长也是普通人,文化背景各不相同.有的家长可能不够关心孩子,有的可能会刻意与托幼机构保持距离,有的甚至可能有自觉不自觉伤害孩子的举动.托幼机构要提高保教质量,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就要研究、了解和理解家长,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家园合作服务.  相似文献   

13.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惩罚;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的第一反应就是批评。但是,惩罚也好,批评也罢,如果策略运用不当,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打击和伤害。这就要求我们当家长、做教师的懂得一些惩罚与批评的技巧。惩罚与批评是有分寸的,就像世上最美的东西一样都有黄金比例,如果正确掌握惩罚与批评的艺术,不但可以让孩子明白深刻的道理,还能让孩子更加了解和尊重家长与教师的苦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孩子没有错,分明是家长的错误,或是孩子有错但家长的干预方式是错误的,我们是放下家长的架子,主动向孩子低头认错,诚恳地说一句:"对不起,我错了!"还是拒不认错,而且还想方设法为自己的错误辩解?请先看下面两组镜头:  相似文献   

15.
品读     
<正>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家长以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作为现代家长,在教育层面普遍遇到一个挑战,即生儿育女的任务远比过去繁杂,除了"生",更重要的是如何"养"、如何"育"。为帮助现代家长走出传统教育的误区,中国协和医科  相似文献   

16.
儿童天生好奇爱动,容易发生意外伤害。而当意外伤害发生时,家长往往惊慌失措,有的则采取种种错误的做法,结果事与愿违,增加了孩子的痛苦,甚至导致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家长学习和掌握一些现场急救方法是颇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张丽 《文教资料》2012,(5):148-149
文章借用蒙台梭利所著《童年的秘密》一书中的有关论述,分析了现实中部分家长对孩子爱的误区的错误之处,提出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这样才是真正的爱。  相似文献   

18.
疾病往往与性别年龄有关。这是因为不同性别年龄,其生理特点、生活习惯和方式不同,易患的疾病也不同。在儿童时期,家长的某些错误看法,不但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育,而且与孩子成年后一些疾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关联。儿童保健是一项综合工程,任何偏废或疏忽都可能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危害。但是生活中不少家长在儿童保健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相似文献   

19.
儿童天生好奇爱动,容易发生意外伤害.而当意外伤害发生时,家长往往惊慌失措,有的则采取种种错误的做法,结果事与愿违,增加了孩子的痛苦,甚至导致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家长学习和掌握一些现场急救方法是颇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是无私而执著的。但很多家长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是否真正"需要"他们无微不至的"爱",有时"无度"的"爱"也会演变成伤害。一、隔代人无原则的"爱"对孩子的伤害改革开放之前,家长在"爱"孩子的付出程度上,可能会被多个子女、生活压力、社会教育环境、自身受教育水平等所限制。但这恰恰为孩子自主健康成长提供了沃土。这些孩子成长起来之后,大多自我管理的能力都很强,具有一定吃苦耐劳和抗挫折的能力。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老龄化现象的突出,许多老人都退休在家,四管一、六管一的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