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所称的专利行政诉讼专指不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下称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下称无效决定)及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下称复审决定)、以专利复审委员会为被告提起的行政诉讼,而不包括以国家或地方知识产权局为被告提起的行政诉讼。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为全国唯一受理专利行政诉讼案件的一审法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纠纷数量不断增加,专利无效宣告请求的数量也越来越多。2000年新修改的专利法中首次规定,当事人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复审委)就宣告专利权无效或者维持专利权决定不服的,不论专利类型,均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因此,复审委的无效宣告决定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一项专利(发明、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申请经过审查后.如果符合法定条件,就授予专利权并予以公告。公告之日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如果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有关规定,可以启动无效程序,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专利复审委员会将对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进行审查并作出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以下简称审查决定)。  相似文献   

4.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第5329号复审决定和第15984号无效宣告审查决定分别涉及名称为"避孕组合物"的母案(94194888.9)和分案(200410059029.3)申请。两份决定针对相同的事实即屈螺酮的含量由0.1~0.3mg修改为1~3mg,作出截然相反的结论。也就是说,第5329号复审决定认为上述修改不超范围,而第15984号无效宣告审查决  相似文献   

5.
根据《审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三章中关於合案审查原则的规定,对一项专利权提出了多个无效宣告请求的,专利复审委员会应当尽可能合案审查,其中所有的请求人均为当事人。据此,当前专利复审委员会对针对同一专利权的多个无效宣告请求常常依职权进行合案审查,作出一个决定。这就是合案审查制度。近年来,针对同一专利权的无效宣告请求越来越多,很多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都是合案审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与专利侵权诉讼程序并行存在的立法背景下,对于专利确权行为的效力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之处。无效宣告请求审查行为属于行政裁决类具体行政行为,其系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针对以无效宣告请求人为代表的社会公众提出的专利无效宣告请求,以专利权的有效性作为标的,进行行政裁决的行为。对于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的公定力界限而言,应当遵从完全公定力说。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的确定力的理论基础在于公共利益本位原则。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的执行力,是对专利无效宣告审查程序结论的自行执行或者强制实现的法律效力。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的执行力具有时间性,自生效之日起具有持续的法律效力,但是在专利行政诉讼期间,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的执行力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7.
欧洲冷柜巨头在中国超市发现某品牌产品涉嫌侵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判决近日,专利复审委员会审理了一起冷柜产品外观设计权的争议案件。经过审理,合议组做出审查决定,认定大连三洋冷链有限公司的3款外观设计专利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授权条件,因此,宣告其无效。此举体现了中国官方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对待中外企业一视同仁的  相似文献   

8.
<正>案情简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第11030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涉及名称为"平行钢丝束股圈收放束方法"的00127808.8号发明专利,该专利授权公告的权利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2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备受各界瞩目的“万艾可”专利无效案-辉瑞爱尔兰药品公司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一案作出判决,辉瑞公司一审胜诉。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在该专利的申请、无效宣告以及行政诉讼的整个过程中代表辉瑞公司全面参与了此案。  相似文献   

10.
案例简介 0P213645.X号实用新型专利的背景技术是一种传统压型彩板屋面。专利权人胡兵在该专利无效宣告请求的口头审理中,明确承认上述背景技术为本专利的现有技术。专利复审委员会据此将该背景技术作为现有技术与其他证据结合用以评价本专利的创造性,进而作出了宣告该专利无效的决定。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底,我公司接受某专利权人的变更委托,代理进行其实用新型专利权(以下简称本专利)有效期内的全部专利事务。授命伊始,我们面临的就是某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已经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的针对我委托人专利权的无效宣告请求。案件简介请求人A公司于2003年年中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了针对我委托人专利权的无效宣告请求,认为本专利因不具有新颖性而不符合专利授权条件。其理由与证据是:①其早于本专利申请日前就已生产、销售与我委托人的专利产品相同的产品(以下简称涉案产品),其提供的证据为增  相似文献   

12.
引言 根据2010年修改後的《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复审委员会审理涉及权利冲突的外观设计无效案件不再以生效处理决定或者判决作为受理的前提条件。然而,修改前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六十五条第三款曾经规定,以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为理由请求宣告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但是未提交生效的能够证明权利冲突的处理决定或者判决的,专利复审委员会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专利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自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其中,上述有关规定无效宣告理由可以参考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六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并且,作为被无效专利方,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专利复审委员会应当将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书和有关文件的副本递交专利权人,要求其在指定的期限内陈述意见。  相似文献   

14.
1996年 2月 1日 ,新疆珠江塑料厂将自己开发的用于鲜葡萄长途运输的“丑小鸭”塑料箱 ,以“一种塑料箱”为发明名称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1997年10月 15日获得专利权。但当厂方以侵犯专利权为由 ,将仿制“塑料箱”的 10余家塑料厂诉至自治区专利局时 ,被告之一 ,新疆外贸包装厂塑料分厂 (哈密市新德包装有限公司 )却向中国专利局 (现国家知识产权局 )提出宣告“一种塑料箱”专利权无效的请求。 2 0 0 0年 3月 3日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决定维持“一种塑料箱”的专利权部分有效。…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针对一起涉及"电子自动收费车载单元的太阳能供电电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105622.2)的无效行政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驳回起诉,维持原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审查决定,即宣告涉案专利权全部无效。这起索赔1亿元的ETC发明专利侵权纠纷案曾因高额索赔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专利无效宣告案件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平 《情报杂志》2004,23(10):66-67,70
根据目前我国专利法对无效宣告案件方面的规定,指出了由于现行专利法对无效案件的诉讼视为行政诉讼,带来了“循环诉讼”的问题。分析了专利无效宣告应是专利复审委员会做出的行政裁决,人民法院不仅要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裁决做出审判,同时应解决权利人“实体权利”的争议,以提高诉讼效率,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专利无效请求人或专利权人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关於专利无效请求做出的决定,可以提起专利无效诉讼。但是,专利无效诉讼究竟应该依民事诉讼程序审理,还是按照行政诉讼审理,业界存在着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专利无效诉讼依照行政诉讼审理已经让专利复审委员会诉累重重,并产生循环诉讼等诸多问题,建议专利无效诉讼应按照“民事诉讼”审理专利无效决定。  相似文献   

18.
在专利授权,确权行政纠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公知常识的认定一直是一个争义极大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简称专利复审委员会)在审理复审或无效安件涉及创造性判断时,经常将区别技术特微认定为公知常识,认为现有技术存在技术启示,据此宣告专利无效。  相似文献   

19.
《专利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自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以该规定为法律依据的专利无效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专利权授予的正当性。但由於任何人均可以针对同一专利权向专利复审委员会多次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如果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必然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降低行政效率,增加行政成本,并可能出现针对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相互矛盾的审查决定。而且也会大大地加重专利权人的应诉负担.不合理地增加专利权人维护专利权效力、打击侵权行为的成本。  相似文献   

20.
<正>案由何总是上海A油烟净化设备有限公司(下称"A公司")的创始人。2009年11月9日,何总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下称"专利局")提出名称为"油烟净化机(13)"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该外观专利(下称"涉案专利")于2010年7月7日被授权。2012年7月因企业发展需要,何总将涉案专利权转让给了A公司。然而,自涉案专利授权之日起何总便发现A公司的竞争对手上海B有限公司(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