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动态     
正琥珀中发现亿年"旅行青蛙"中美科学家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了4只特别的"旅行青蛙"。与手游中周游四方的"呱儿子"们不同,这些蛙是穿越时光的旅行者——它们来自1亿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6月14日,这一科学发现发表在自然集团旗下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2015—2016年间,科学家们在缅甸陆续发现了4件蛙类琥珀化石,并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美国国家地理  相似文献   

2.
化石数据     
正蛙类琥珀化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研究团队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David C. Blackburn等科学家合作,对陆续收集到的缅甸蛙类琥珀化石展开了细致的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蛙类由于骨骼柔软纤细、骨化程度低且软骨组织多,很难形成完整的化石,被完好"封存"于琥珀中的情况就更加罕见。这次发现的"琥珀蛙"既是缅甸地区首次发现的蛙类琥珀,也是世  相似文献   

3.
地球地理     
正中国科学家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琥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立志等发现了至今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珀化石,其年龄约在99个百万年左右,该研究发表在《科学》上。这种琥珀化石发现并产自于缅甸,被称为"缅甸琥珀",是目前世界上所报道的最古老琥珀。据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测定,其年龄约在99个百万年(接近一亿年)左右。"缅甸琥珀"形成于早白垩纪,在地质年代上远远早于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4.
自从达尔文时代以来.生物学家一直为兰花和它们的授粉者之间的亲密关系着迷。这种关系之久远从本期封面所示化石就可见一斑。化石中是一只无刺的工蜂,带着兰花的一个花粉块.保存在距今1500万至2000万年前的琥珀中,是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发现的。这个花粉块是雄性生殖结构.在授粉期间作为一个结构单位被转移.带有一团花粉颗粒。该发现让人吃惊之处是.它是第一个明确来自兰科的化石。  相似文献   

5.
正据科技日报北京7月19日报道,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团队首次于琥珀中发现科蛇类标本,并揭示了一个9900万年前未知的物种。该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科学》旗下子刊《科学进展》上。据悉,与其他动物化石相比,蛇化石极为稀有,且之前也并未有人于琥珀中发现蛇类。此次的标本来自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学者将此标本命名为缅甸晓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一直在努力探寻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但都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一些专家认为,恐龙大灭绝是6 500万年前的彗星撞地球导致的。而最近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恐龙灭绝是由海洋温度突然迅速下降造成的。科学家在对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的化石和矿物质进行研究时发现,白垩纪时期,世界海洋  相似文献   

7.
日本福井县立大学恐龙学研究所日前宣布,在该县白垩纪前期(约1.2亿年前)地层出土的蛋壳化石是一种鸟类蛋壳化石,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类蛋壳化石。  相似文献   

8.
古生物学     
《科学中国人》2022,(2):18-19
白垩纪琥珀中发现伪细颈虫科新属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古生物团队包童等人对缅甸北部白垩纪琥珀生物群中的腐食类甲虫进行鉴定分析,确定了一种伪细颈虫科新属种“格氏悟空甲”,并对其古生态意义进行了讨论。相关成果发表于《白垩纪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伪细颈虫科现存约50属1000种,除南极洲外,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大陆。现生伪细颈虫科甲虫食性与栖息生境多样性高。  相似文献   

9.
热河生物群的兽脚类恐龙化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恐龙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类史前动物 ,最早出现于 2 .3亿万年前的中三叠世 ,繁盛于侏罗纪和白垩纪 ,绝灭于 6 5 0 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作为爬行动物中的一大类群 ,恐龙一直是古生物学家们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之一。最近几年 ,我国辽西北票市四合屯及其周边地区下白垩统义县组下部发现的兽脚类恐龙化石 ,不仅为兽脚类恐龙的形态学和系统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也为当前古生物学界的几个热点研究问题 ,即恐龙温血论、鸟类起源和羽毛起源等问题 ,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我国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已经在《自然》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 ,并在世…  相似文献   

10.
在白垩纪开满鲜花的大地上,许多新型恐龙开始出现,其中以北美洲的霸王龙(又称为暴龙)最为著名。霸王龙只生活在北美洲的怀俄明、蒙大拿及其相邻赫尔沟地区。这类恐龙獠牙利爪,被形容为白垩纪时代最大最残暴的食肉恐龙。但实际上,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新的霸王龙研究成果表明,霸王龙并非白垩纪的霸主,它其实只是一种食腐恐龙。霸王龙化石之谜 1902年,恐龙专家在美国蒙大拿州首次发现了约6500万年前的霸王龙骨架化石。在这堆化石里,霸王龙的头骨化石显得极为抢眼。其头骨非常庞大,在这颗头颅下面掩盖着霸王龙巨大的口腔。研…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2007,(10):11-11
兰科植物是种类最丰富的花卉植物,但是关于它的起源一直没有搞清。美国科学家近日在对一个含有兰花花粉化石的蜜蜂琥珀进行研究时发现,兰科植物起源于大约80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中国人》2010,(3):43-43
中匡l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科拉克教授领导国际研究小组,在准噶尔盆地上侏罗统石树沟组发现了大约1.6亿年前形成的沉积物中一只阿瓦拉兹类龙化石标本,这使得阿尔瓦兹龙的化石记录提前了至少6000万年,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灵巧简手龙。阿尔瓦兹龙本身又分为两种,其中发现于白垩纪晚期的阿尔瓦兹龙的晚期属种,  相似文献   

13.
古人类学研究提示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可能源头我国是世界古人类化石出土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发掘和鉴定了约35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化石,约7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化石和约175万年前的元谋人化石。此外,还在广泛的地区发现了大量不同时期的化石类型。世界上只有非洲一些国家和中国  相似文献   

14.
在距今大约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世界上不少地区都被海水淹没了,但我国的辽西地区却是例外。这里气候温暖、湖泊交错、植被繁茂,是蛙鸟鱼龙等动物们生活的乐园.各种各样的生物们在这个“白垩纪公园”里演绎了一幕幕生命进化的好戏。  相似文献   

15.
《大众科技》2010,(5):6-6
一个由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联合古生物学考察队在内蒙古发现一件保存完整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这件被命名为“精美临河盗龙”的化石被确定为驰龙类的一个新属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白垩纪晚期小型肉食龙类标本之一。科学家表示,对这一类群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鸟类起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中生代的生物圈并非由恐龙完全主宰不论是在普通大众的印象里,还是在古生物学家的心目中,恐龙都是距今亿万年前中生代当之无愧的地球霸主。但是,近日一支由12名古生物学家组成的探险队,在秘鲁北部的亚马孙河盆地却发现了身长可达13米,体重达9吨的超级巨鳄的化石。人们在挖掘出的各种恐龙骨骼化石上,包括异常凶狠、无敌于天下的霸王龙身上,都发现巨鳄留下的致命的伤痕。大约在1.1亿年前的白垩纪,巨鳄是当之无愧的“食肉动物之王”。秘鲁亚马孙流域发现13米长巨鳄化石2005年夏天,一只由12名古生物学家组成的探险队在秘鲁北部的亚马孙河盆地进…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科学家领衔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迄今为止最为可信的、地球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从而将被子植物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约5000万年。被子植物也称开花植物,是植物界最为多样化的类群。植物有着漫长的进化历史,但被子植物直到白垩纪(距今1.45亿~0.66亿年前)才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18.
科学前沿     
《科学中国人》2012,(11):14-17
Nature最新内容精选新发现:中国早白垩纪长羽毛的大型暴龙类恐龙在过去10多年中,我国辽西地区发现了大量保存有精美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使科学家们相信羽毛并不是鸟类所特有的结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暴龙类恐龙,命名为华丽羽王龙,其化石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这是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带羽毛恐龙。  相似文献   

19.
<正>在距今大约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世界上不少地区都被海水淹没了,但我国的辽西地区却是例外。这里气候温暖、湖泊交错、植被繁茂,是蛙鸟鱼龙等动物们生活的乐园。各种各样的生物们在这个"白垩纪公园"里演绎了一幕幕生命进化的好戏。  相似文献   

20.
新闻     
《科学中国人》2007,(10):80-81
科学家解开兰花身世之谜兰科植物是种类最丰富的花卉植物,但是关于它的起源一直没有搞清。美国科学家近日在对一个含有兰花花粉化石的蜜蜂琥珀进行研究时发现,兰科植物起源于大约80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美国哈佛大学的SantiagoRamírez和同事通过分析确认了这只蜜蜂携带的正是兰花花粉化石,并根据这种花粉的结构,将其归进了斑叶兰亚族。经过测定,这块琥珀的年龄为1500万~2000万年。假设兰花的进化速率相对稳定,那么可以推测兰科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