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RNA?我们知道,DNA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密码,那么,是什么负责把这密码翻译和传递出去呢?是RNA。RNA的全称是核糖核酸,是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之一。和DNA一样,RNA分子是核苷酸的多聚体,每个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磷酸、戊糖、碱基,其中,戊糖是核糖,碱基是指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RNA与DNA的双螺旋结构不同,分子多数呈单链结构排列,通常比较短。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由DNA、RNA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决定的。在所有细胞内,贮存于DNA中的遗传信息指导着蛋白质的合成,而这些遗传信息都是通过RNA传递的。D…  相似文献   

2.
用放射性核素111In3+标记的肽核酸(PNA)为探针,分别检测与PNA序列互补的单链寡聚核苷酸、pUC19-C1质粒结合形成双螺旋的情况.结果表明,PNA不仅能够与游离单链的互补核酸形成稳定的双螺旋;还在有PNA开链剂存在的情况下,能够与靶位质粒特异性结合.以放射性标记的PNA可作为检测目标基因片断的有效分子探针.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信息》2006,(7):33-33
据路透社3月16日报道,美国一位科学家将手工折纸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用DNA分子、而非纸作为材料.  相似文献   

4.
正一位日本折纸大师潜心研究出一种神奇的折纸艺术——Kamikara,通过一系列的折纸和连接以及底部的卡扣,可以让折纸"活"起来。卡扣是控制整个作品的"开关",只要打开卡扣这个"开关",整个作品就会自动展开,变成一个动物"活动"起来。如左图所示的这款企鹅炸弹,只要将这个看似普通的折纸丢到桌上,轻轻触碰卡扣,它立马就像装了  相似文献   

5.
由于DNA分子高存储密度、易于复制等出色的理化特性,用DNA分子存储数据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DNA中信息的读取可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测序(如Illumina)后解码(如使用ASCII码和二进制系统)来完成.从理论上讲,DNA能够实现极高密度的数据存储,如100 g单链DNA(ssDNA)即可存储世界上的所有数据(40 ZB).但是,DNA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在多个角度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例如,现有方法大多将DNA序列作为二进制代码,这降低了信息存储密度;使用短DNA很难在测序后按顺序缝合,而长链DNA成本高且易断裂,测序和数据分析都需要特殊的仪器或技术.因此,要构建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DNA存储系统,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在合成DNA的荧光探针[Ru(bpy)2dppz]2+(Ru BD)的过程中,初步发现了其特别的分子光开关特性,不仅取决于双链DNA(ds DNA)还取决于单链DNA(ss DNA)。当Ru BD与水溶液中的DNA酶结合时,荧光强度在ds DNA/Ru BD和ss DNA/Ru BD之间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此外在实验中,发现ss DNA/Ru BD比ds DNA/RUDB的荧光更强,故我们采用荧光光谱,荧光显微镜和电化学法等方法,进一步研究Ru BD与ss DNA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数字     
30微米最近,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利用纳米化学技术在世界最小的画布做出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画布表面只有约30微米宽,约为人发丝宽度的1/3。研究人员指出,制作出这幅"迷你丽莎"证明了该技术能在微观尺度随意改变表面分子浓度,在纳米设备制造中有很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幼儿折纸教学三部曲"一、折纸分段教;二、让幼儿主动探索;三、作品的加工及技能的巩固。孩子们通过折纸活动有利于开发智力,萌发创造性,感受折纸文化,使孩子们的智慧在指尖上跳跃。  相似文献   

9.
ADPRT(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细胞、与染色质相伴随的酶。它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为基质,将其中的ADP-核糖单位加合至蛋白受体而形成共价结合于这些蛋白的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ADPR)n]。70年代后期发现,DNA损伤后形成的链切口可刺激ADPRT活性;一些有遗传性DNA修复缺陷的细胞常伴有DNA损伤后的(ADPR)n合成障碍;还有一些证据提示(ADPR)n可能对核酸内切酶和连接酶Ⅱ活性有调节作用,这些迅速积累的资料表明(ADPR)。可能是真核细胞DNA切除修复系统中的一个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说过:"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折纸活动已经是幼儿学习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折纸活动,能培养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折的技能。怎么让折纸变得简单有趣?怎么让幼儿自主学习折纸?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不停地走在探索的路上,寻找它最初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DNA计算是计算机科学与分子生物学交叉产生的新兴领域,为计算领域、密码领域及纳米材料领域等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本文通过对DNA分子结构特征的分析,获得了建立逻辑门模型的DNA分子编码;结合生物学理论,通过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和DNA分子酶切技术构建出两个基于分子计算的逻辑电路模型,实现了与门和或门的创建。为解决NP等复杂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2010,(2):50-52
2009年12月13日,美国"大众机械"网站刊登文章,对201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DNA折纸术、骨整合技术等创意将占据2010年报纸的头条,消费者或许可以买到能变形的显示器,配备了"超级电容"的电动汽车也可能会奔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物流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物流配送车辆的线路优化问题(简称VRP)也成为了众多学者探究的新方向。将DNA计算搜索Euler路径的算法用于物流配送的车辆路线优化问题。提出采用以基本单位的寡聚核苷酸相连接,从而形成不同长度的片断对节点和孤段进行编码的新编码方法,通过强度检验就可以知道寡聚核苷酸片断的连接顺序,映射得到车辆的行使路线的新的测序方式。结合遗传算法和DNA算法的各自优势,交替进行全局寻优和局部寻优,通过测试发现其可以相对较准确、快速的实现车辆线路的寻优。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2007,(3):12-12
用一根2,4微米长——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40的天然DNA单链当“线”.“绣”出一幅直径150纳米、分辨率6纳米的“中国地图”.2006年最后一期《科学通报》刊登的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已掌握用DNA分子构筑高度复杂性纳米结构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基因     
《金秋科苑》2012,(21):74-75
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人类大约有几万个基因,储存着生命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通过复制、表达、修复,完成生命繁衍  相似文献   

16.
可展结构、重构机构、折纸结构,这三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却在一位牛津大学女博士十余年的研究中得到了统一.她就是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陈焱教授,一位出类拔萃的海归女青年科学家. 从专业角度,陈焱博士将她的研究领域概括为"可动机构"——以机构运动学为核心,研究可展结构、重构机构、折叠结构的基础理论及其在航空航天结构、机器人、轻质结构和医疗微结构中的工程应用,这是一个机构学、结构学、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张锦 《科学中国人》2010,(11):74-74
纳米材料与生物分子识别相结合是纳米技术向新型分子诊断工具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我们公布了一种基于多色荧光DNA纳米探针的石墨烯氧化物(Graphene Oxide.GO),通过GO与DN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均质溶液中快速、灵敏地选择性探测DNA靶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大豆子叶节的多芽形成及其转基因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品种小黑豆的子叶节为外檀体,通过附加外源的6-BA刺激子叶节,使其膨大增粗.切下子叶节培养,结果每个子叶节最高能分化出11颗正常的苗。利用含非致瘤性Ti质粒载体的根癌农杆菌感染巳膨大的子叶节,可得到转基因的再生绿苗.该质粒载体带有一个npt-Ⅱ基因(新霉素磷酸基转移酶Ⅱ基因)和一个胭脂碱合成酶基因.对再生植株的胭脂碱测定。NPT-Ⅱ酶活性检测及DNA分子杂交试验表明,外源基因巳导入大豆子叶节细胞,并能在植株水平表达出相应的性状。  相似文献   

19.
于喆 《科技通报》2012,28(5):70-74,79
基因芯片又称DNA微阵列,该技术将大量的核苷酸探针以点阵列的方式排布于固相支持物上,与荧光标记的DNA样品杂交,通过激光共聚焦等方法对样品DNA进行定量检测。基因芯片技术具有自动化,高通量的特点,是基因表达谱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农业,医学,药物学等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对基因芯片实验中所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有效的生物学分析,已成为芯片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基因芯片数据分析的流程通常包括了表达谱数据的获取与标准化,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基因的功能性分类及生物学意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缺乏细节的遗传风景 如果要评选20世纪最重大的科学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无疑是强有力的竞争者。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发现,遗传物质DNA(即脱氧拨糖核酸)是由两条相互缠绕的长链构成的,长链上分布着控制生命活动的基因,基因实际上是由更小的分子即核苷酸构成的.不同的核苷酸会排列成一定的顺序.控制着细胞中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