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的"合与分"是学生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合与分的初步认识和10以内数的组成."合与分"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教材(冀教版)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没有学习加、减法之前安排这个单元内容,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以内各数的意义;二是通过"几和几合起来是多少"的操作,为学习加法增加一些教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内容与编排结构 本册加减计算教学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分成六小段,分别是:5以内的加减,有关0的加减,有关6、7的加减,有关8、9的加减,10的加减,加、减两步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则按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三段安排。在10以内的加减法编排上,人教版教材有别于苏教版,人教版仍然将10以内的认数与计算穿插编排,数的认识与加减教学同步进行,而苏教版则把1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教学分开安排,先学习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再利用“分”与“合”的思想探索加与减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内容与编排结构本册加减计算教学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分成六小段,分别是:5以内的加减,有关0的加减,有关6、7的加减,有关8、9的加减,10的加减,加、减两步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则按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三段安排.在10以内的加减法编排上,人教版教材有别于苏教版,人教版仍然将10以内的认数与计算穿插编排,数的认识与加减教学同步进行,而苏教版则把1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教学分开安排,先学习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再利用“分”与“合”的思想探索加与减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种思路各有所长.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编排上二者基本一致,都是将数的认识与计算分开来教学.值得注意的是,20以内退位减法都安排在下册教材里.二、编写意图与教材特点1.重视加减法含义的教学(1)例题从现实情境引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苏教版教材加法的第一道例题就向学生提供了一幅情境图: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依据这幅情境图,学生不难得出有5人浇花,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把3和2合起来,列出算式就是3 2=5.在此基础上,学生...  相似文献   

4.
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基础。对于稍大一些的数,学生学习和记忆其分与合的难度也随之增大。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清晰而合理的表象。选择合适的表象材料和形式,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都是教学时需要精心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林艳 《教师》2014,(6):122-122
正6的分与合学生在幼儿园就有接触,但不少孩子只是简单地知道"6可以分成几和几",并不能全面、有序地说出6的分与合的式子。因此,教学中应当立足孩子的认知起点,充分尊重孩子的数学学习现实,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孩子充分观察、比较,逐步渗透"有序"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2012年11月,我参加了上海职教教师赴德国的培训。培训中给我触动最大的是德国职教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为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完成;"协调"则指学习环境和教学过程是协调、有序的;"协调"为工作任务、学习任务与自我管理三者结合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孰"与"谁"是一组同义词,但其表义与语法功能都有不同,具体归纳如下:"孰"多指代物;"谁"指代物较为罕见;"孰"可作状语;"谁"可作谓语;"孰"只与介词"与"合用;"谁"可与多个介词合用;"孰"多用于选择复句;"谁"较少用于选择复句。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探索并掌握2~5的分与合,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3.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分和合的联系,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  相似文献   

9.
“(/以内数的读定和写法”是小学数学第七册的重点内容*二7来学生理解、掌握教的概念,过百亿以内数加减法计算的是础。一、申出起林知识结构,明确回学自标不牵元教材内容分三小8:记以内缴的读法、记以内数的写透和数的大小比较及改写。教学巨而是亿以内数的烦写。连一部分内容教材安排了四个例题,田整方数的读写过渡到自合两级数的涂写,体现7由浅入深,田累到难的特6。“8级D闽部末尾自矿的数的读写是衷旱无数学的难点,教学的关键是把个级数的涂写透迁移到分级,授级读写,并通过亘观教具,正确区分数应‘效缓和计数突位。二、利…  相似文献   

10.
秦赟 《文教资料》2010,(25):138-140
"来访者中心"理论是一种人本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理论,本文通过对此理论主要观点的梳理,阐述了借鉴理论中相关观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积极人性观"对转变学生观的启发;"自我理论"对提升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启迪;"咨访关系"对建构师生关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教学》2010,(1):50-52
我制作的小乐器 答题参考与评分说明: 本道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叙述合理,有科学依据就酌情给分。其中,"自制乐器名称"只要学生能写出乐器名称即得全分;"制作过程中用到的材料"学生所述材料与做制乐器相关并较全面得全分,叙述不全面适当减分;"制作方法"只要叙述清楚有条理,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丁香小学刘宏伟老师在昆明市西山区书林一小执教的“数学乐园”一课,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几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乐园”里复习、巩固“10以内的认识”、“数的分与合”、“10以内数的加减法”等知识,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课》2010,(1):50-52
我制作的小乐器 答题参考与评分说明: 本道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叙述合理,有科学依据就酌情给分。其中,"自制乐器名称"只要学生能写出乐器名称即得全分;"制作过程中用到的材料"学生所述材料与做制乐器相关并较全面得全分,叙述不全面适当减分;"制作方法"只要叙述清楚有条理,  相似文献   

14.
墨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及其所蕴含的现代意义包括:"爱惜民力"、"生产固本"和"天下为公"、人民最大的政治伦理愿景思想;"尚贤使能"、能上能下和"尚同控制"、维护权威的政治伦理原则思想;"兼爱交利"、互助合作和"义利合一"、效率优先的政治伦理模式思想;"察其志功"、言行一致和"勤俭节用"、持续发展的政治伦理策略思想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转化"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思维方法,本文从数、面、体三个角度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转化思想。一、数类转化"化零为整"——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在一年级学习10以内数的计算时,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分与合。将5分成2和3,将新学的数转化成前面已经认识了的数的和.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0~31页。 教学目标不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探索并掌握2~5的分与合,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3.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分”和“合”的联系,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相似文献   

17.
童娟 《文教资料》2011,(2):172-173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主要表现在:"有教无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一切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德才并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大学生的培养形式。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进行小范围的教学实验:在一个班上一节《神奇的10》数学实验课,紧接着做"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情况"课后检测;在另一个平行班不上任何课,就立刻做同样的课后检测。这节课,设计多个"扑克牌凑十"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动手操作,验证假设,进一步认识10的重要性,巩固掌握10的分与合,并熟练运用到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中,体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规律。课后检测的统计数据表明,这节课大体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反思可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意识和有序思考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新课标下的"个性化写作":师生平等对话是实现个性化写作的前提条件;"个性化写作"体现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情感的特征;"个性化写作"要符合正确的价值标准;"个性化写作"要依托扎实的写作基础。  相似文献   

20.
郭欣 《考试周刊》2011,(19):223-224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好"未来幼师"的班主任工作:从"爱"的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知"是前提,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行"是表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