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球时自已可以自由选择线路,但接发球时来球的落点则由对手的意志所决定,所以难度很大。但也并非全无规律,一般来说都是发到中路略偏右的短球为主,配台两大角长球。最简单的接发球方法是:对方发短下旋时,我方摆短或搓长;对方发不转球时,我方则以挑为主;对方的长球只要发出台,到我方反手位时,我用拉、打去对方正手位。  相似文献   

2.
李晋  赵晖图 《乒乓世界》2009,(4):102-113
1 接发球控制为主,转入防守 在接发球环节采取控制的手段通常是我们的主导意识。由于对方发球的旋转多为侧下旋,而落点又以短球为主,因此起到了控制我方直接进攻的作用。接发球时,为了避免无谓失误以及遏制对方的进攻,我们在搓接和撇接的同时必须注重回球的旋转、速度、落点。根据我们自身的技术特点,我们在接发球时,首先要考虑到后续的战术套路,如何在第4板的衔接中占据有利地位才是我们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手“侧切”台内短球 在处理台内短球时有多种技巧,然而从回接的难度分析,主要是在接发球环节。由于对方发球时十分主动,在旋转和落点上的变化具有隐蔽性和突然性。这就给接发球一方造成了直接的压力。从离水平选手对决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规律,即发短球多,发长球少;发中路偏正反手的短球多。发正反手两个小三角的球少。这是因为发球一方希望遏制对方直接进攻,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基于这种规律,接发球一方在出手前的判断上会相对减轻压力。  相似文献   

4.
发完长球后,对方回接的球一般也会偏长,所以在衔接抢攻时最主要的就是要有重心还原的动作。因为当对方接发球前,发球方应该站在一个最稳妥的位置,对对方每一个回球落点,进行相应的准备。一旦对方出手,发球方判断清回球的落点后,脚下应该迅速移动,等球弹起时,顺势利用腿、腰、手同时发力,去击打来球。  相似文献   

5.
李晋  边玉翔图 《乒乓世界》2010,(10):110-113
接发球是难度最大的技术环节,尤其对业余选手来说。接发球的方式和质量往往直接决定了这一分的胜负。之所以说接发球很难,是因为发球一方十分主动。在发球的旋转、落点以及后续的战术套路上都做好了准备。而接发球一方必须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来球的旋转、落点。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8,(12):68-69
平野美宇果然受到石川佳纯发球假动作的迷惑,没有在第一时间判断来球的旋转,所以处于保险起见,她选择放慢节奏主动加力劈长的方式处理接发球。由于石川佳纯发的不转球前冲力较强,所以平野美宇在加转控制球的时候摩擦并不充分,好在这板接发球的弧线很低,落点是靠近石川佳纯的中路追身位,多少也给对方的抢攻制造了一些麻烦。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分析乒乓球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接发球战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乒乓球“3段分析”等方法对马龙、樊振东、许昕在决赛中接发球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得出,接发球线路上以中路为主,落点上以底线长球为主,近网短球为辅。接发球进攻技术上以反手拧拉为主,控制技术以摆短为主,第4板接发球进攻技术以正手、侧身拉、冲为主,控制技术以正反手贴、档为主。  相似文献   

8.
韦晴光 《乒乓世界》2007,(11):102-105
向马琳学习接发球摆短右脚迈出、摆短时肘部保持一定弯曲,以保证手臂伸屈自如双打的接发球多种多样,世界级高手多采用摆短的方式,以防止对方直接进攻。我们首先介绍马琳的接发球摆短技术——马琳放低重心判断来球旋转和落点(A1)。击球时,他右脚跨入台内、肘部保持伸曲自如(A7)。当肘部处于弯曲状态时,可以更好地微调击球时的精确度,是保证摆短时稳定控球的要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许昕与马龙在2016年科威特公开赛半决赛中发球阶段和接发球阶段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许昕的发球半出台球多,网前短球少,半出台发球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更多主动,第三拍多处于被动;马龙的发球落点、线路变化多,且战术目的明确,第三拍能够积极主动进攻,正反手抢攻的落点线路以压制许昕反手为主,进攻质量高;许昕的摆短接发球质量较高,对半出台球的处理还需要提高抢攻质量,尤其是反手的抢攻能力;马龙的接发球技术运用合理,战术主要是压制许昕反手,为自己第四拍进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实验的方法对乒乓球运动员在接发球过程中对发球前对手的信息判断的准确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北京体育大学乒乓球专业学生40名,分为两组,熟练组(参加过职业赛事)20名((M=20.30岁,SD=2.11),欠熟练组(未参加过职业赛事)20名(M=21.35岁,SD=1.14),并通过专门的软件对他们判断成绩做出评估.实验一的目的是检验两组运动员在接发球时,通过对方发球前的动作信息对来球的落点进行判断.结果表明运动员在主要停顿时间判断方面的结果差异显著(F(3,114)=1.771,p=0.157);而不同技术水平对停顿时间方面的结果差异不显著(F(3,114)=1.771,p=0.157);还表明,熟练组和欠熟练组在落点判断的准确性方面差异不具有显著性(F(1,38)=1.495,p=0.229).另外,随着判断时间的延长,实验对象对球落点判断的错误率下降.实验二的目的是测试两组运动员接发球时对对方发球旋转的特性判断,结果表明,他们做出判断反应的主要停顿时间段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F(3,114)=3.525,p=0.017);而技术水平对停顿时间的差异不具显著性(F(3,114)=1.003,p=0.394);熟练组的乒乓球运动员在判断来发球的旋转方面要明显优于欠熟练组运动员(F(1,38)=1776.158,p<0.005);然而,测试实验对象组内比较说明只有在球--拍接触的时间段内,对球旋转性判断的错误率才大大降低.研究结果表明,乒乓球运动员在接发球时,依靠对手发球前的一些动作信息来预判断球的落点,这与平常多数人认为的只有在发球方的球--拍接触瞬间的动作信息才能作为判断来球落点与旋转的观点是不同的.另一方面,熟练程度高的乒乓球运动员能够更有效的借助对方的一些信息来判断球的旋转,而不是球的落点.最后,对熟练水平相对较低的运动员而言,高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在对方发球的旋转与对应动作时间信息的关系方面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因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根据来球的旋转特点选择相应的接发球动作.  相似文献   

11.
韩华  吕海波  赵晖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12,(11):102-103
1.拉冲结合可以使用在接发球阶段,或者在进攻半出台球后形成连续进攻的环节中。第一板拉球主要以旋转和落点为主;第二板冲球主要追求速度和力量的质量,争取实现得分。  相似文献   

12.
本篇拆招解式是樊振东在接发球轮次完成的攻防转换。图中,他在接发球时灵活应变,采用控制落点的方式处理接发球;随后顶在台前贴压弧圈球,使用速度搭配落点的变化抑制对手的进攻质量;最后,他主动让位在中远台完成反拉,利用击球质量和线路变化完成绝杀,成功进行了一次攻防转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汪俊 《网球天地》2021,(3):110-112
接发球对于大多数业余网球选手,在实战比赛中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发球技术,尤其对于4.0级以下水平的选手。接发球有3个阶段,第1阶段是把来球挡在对方界内、活着,常适用于2.5/3.0/3.5级比赛中;第2阶段是对于没有受到压迫的来球,可以选择把球拉过去、形成基本回合,或拉到对方被动的角度和落点,常适用于3.0/3.5/4.0级比赛;第3阶段是抢攻对手的二发,力图直接得分或间接得分,常见于4.0及以上比赛。  相似文献   

14.
对4名现役优秀女子横拍反手生胶打法运动员接发球技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名运动员反手接发球的比例高达93.2%~100%,其命中率高达82.9%~98.0%,但其直接得失分率都很低,分别为0~7.3%和2.0%~17.1%.在处理台内球的技术应用中,弹击技术的使用率均为零,接发球落点位置50%以上都在对方反手位,落点在对方正手位的比例均为零.因此,这几名运动员反手接发球使用率高,侧身正手接发球使用率却很低.反手接发球失误少,但很难直接得分.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5人、4人、3人接发球一传优缺点和各种发球落点的基础上,指出3人接发球比4人、5人接发球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并对三人接发球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马林不仅发球好,接发球技术也很出色。图片G1—6是马林对瓦尔德内尔的比赛(没有显示瓦尔德内尔的图像)。马林充分利用直拍台内球的挑、撇、摆短等技术,让对方不好判断,为自己下一板上手创造机会。马林接发球的主导思想是能上手则上手,上不了手时控制对方,看好旋转摆短,这样就控制了瓦尔德内尔变化多端的发球,也使瓦尔德内尔的前三板技术受到了抑制,即使对方上手也拉不出质量,自己还可以争取下一板的主动。  相似文献   

17.
本期名将赏析是三名男子运动员在进攻中注重使用落点的套路。第一组是马龙利用巧妙的发球落点变化调动对手,随后侧身冲拉对方追身的技战术图解。这两板球的处理体现了马龙对细节的把控,展现了他强势的正手进攻能力和超强的落点变化意识。发球到小三角,干扰对方战术。图中,马龙发侧旋球到奥恰洛夫的反手小三角处,他想利用这个落点变化干扰对方接发球的反手拧拉。  相似文献   

18.
收到39度的迅雷套胶后,我立刻就把它贴在我的优拉 K3上了。抻拉剪下来的边缘,感觉胶皮弹性很好,海绵不硬但韧性很足,拉抻了约是原来的三倍长也没断。刷三遍胶后,海绵略微有些鼓,对胶水不太敏感。以下就说说个人的试打感觉——发球和接发球:发出球的旋转相当强烈,容易发出弧线明显的侧旋球,很拐:接发球感觉很容易控制球,特别是摆台内短球,细腻感尤为出众,接发球抢拉出台球时,感觉落点精准,拉下旋时,胶皮吃球很深,磨擦很透,对方感觉球跳起后拱。  相似文献   

19.
乒乓球11分赛制技战术变化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飞  阎森  王继梅 《体育学刊》2008,15(1):92-94
探讨了11分赛制给乒乓球技战术,包括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带来的变化:发抢段中发球变化是首要环节;发抢手段趋于多元化;发抢后的衔接至关重要.接发球的主动意识很重要和接发球技术要全面.相持中的攻防转换速度要加快,其次是落点和力量;相持时落点变化要多,且突出锁直线调打对方正手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1):112-115
接发球是比赛中最重要的环节,高质量的接发球直接决定了后续战术套路的顺利实施,也可以说,接发球技术决定着比赛的胜负。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对抗中,发球一方多会发短球来控制对方,不给对方制造直接上手的机会。对于接发球一方来说,采用什么样的回接手段至关重要。目前从乒乓球技术来看,接短球无非有几种方式:挑打、台内拉、摆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