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过庭与项穆的书论都是以"中和思想"为审美核心。以"中和思想"为主线,将两人书学思想作比较,分析二人书论中的"同"与"异"。孙过庭注重探索书法艺术中的奥妙,项穆则更强调书法艺术的翼卫教经之功用;孙过庭主张以短攻短来促进学书者自我完善性情,项穆则提倡学书者以长刺长来克制自己的性情;在书法形质上,孙过庭更注重"骨气",项穆则主张书法应"进退于肥瘦之间";孙过庭主张独立自主的鉴赏精神,而项穆则将书法鉴赏与人联系起来,意在归之于"中和气象"。  相似文献   

2.
<书谱>最具特色之处,便是在全文中贯穿了孙过庭的儒家审美理想与人生价值观.这种弘扬政治理想与艺术理想统一的书法家高尚完美人格的艺术观乃是孙过庭书学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孙过庭在《书谱》中引用了曹植《与杨德祖书》“盖有南威之容,乃可论于淑媛,有龙泉之利,乃可议其断割”语,人多认为应该是肯定性引用。本文根据孙过庭随后所云的“语过其分,实累枢机”,从曹植观点本身的局限性、《书谱》在此处谈的主要是鉴赏,以及曹、孙二人并不具有可比性三个方面,认为孙过庭与曹植在鉴赏的观点上并不一致,孙过庭主张一种能够不囿于所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鉴赏观,并真诚地呼唤“玄鉴”者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孙过庭的《书谱》,在书法艺术理论史上是第一部具有独立的、思辨精神的书法艺术理论专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了“冲和为美”等诸多书法美学命题,建立了全新的艺术审美风尚,从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书谱》是初唐孙过庭用草书书体、骈文文体写成的一篇阐发书法理论的作品,它集书法理论、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于一身。在这篇不足四千字的作品里,孙过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书法思想和创作经验。细绎《书谱》,会发现《书谱》的书法理论吸取了大量唐前文论的观点,对唐前文论遗产做了合理而有效的借鉴。这既表现出孙过庭过人的理论素养,也体现出书论和文论两种不同理论之间的相关互动。  相似文献   

6.
正孙过庭博通古今,独秀文华,书法以草书著名。其草书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既能从以"二王"为代表的古典书法美中汲取精华,同时,又能把握唐代人追求雄强的审美理想,加之"极虑专精,时逾二纪"的苦功夫,终成一代草书大师。细观《书谱》墨迹,孙过庭既得"二王"笔法的真谛,又有所发扬、创新。全篇开始一段用  相似文献   

7.
孙过庭的籍贯有三种说法 :一、吴郡 ,二、陈留 ,三、富阳。本文在多方面否定陈留说的基础上 ,进一步补证富阳说之不可靠 ,从而力主吴郡说  相似文献   

8.
唐代大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书谱》曰:“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它揭示了学习书法的基本规律:平正——险绝——平正。  相似文献   

9.
唐代孙过庭《书谱》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对书法艺术作了美学的阐释,“阳舒阴惨,取会风骚”是孙氏对书法艺术的基本美学要求。无论是“阴”“阳”,还是“风”“骚”,都是中国古代美学的核心概念,这就使得孙过庭的理论较之其他论书者深刻,而具有美学的力度。他的理论也为以怀素、张旭为代表的盛唐书艺高潮的到来作了呼唤.  相似文献   

10.
(十六)[作品名称]楷书条幅[作者姓名]陈小云(福建省漳浦县达志中学初二2班)[作品综述]小云同学的这幅作品,初步体现欧体的韵味。笔画均匀平稳,线条清丽可观,布白匀称停当,总体感觉一个字——“稳”。唐朝大书法家孙过庭说过:“初学  相似文献   

11.
孙过庭《书谱》的风格论以中国古代通变哲学为理论武器,对书家艺术风格的成因、表现及转变,从通与变两个层面作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其充满辩证色彩的审美趣尚,显示出初唐书坛对质妍互重、清新刚健之美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2.
沈尹默在<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中指出:"唐代论书法的人,实在不少,其中极有名为众所知如孙过庭<书谱>,这自然是研究书法的人所必须阅读的文字,但它有一点毛病,就是词藻过甚,往往把关于写字最紧要的意义掩盖住了.  相似文献   

13.
~~孙双全的好课观~~  相似文献   

14.
谭学念     
《教师》2014,(20):F0003-F0003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有《孙过庭(书谱)研究》(专著)、《陈大羽研究》(合著)、《海外藏中国历代名书法·1》(参编).另有论文二十余篇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等专业期刊。获全国高校艺术科研论文评比三等奖、湖南省艺术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友谊     
~~友谊@孙建民 @任秀岭~~  相似文献   

16.
吉吉(4)     
~~吉吉(4)@孙垚~~  相似文献   

17.
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有“既知平正,务追险绝”的句子,他告诉学习书法者一个简单的道理:习书者不仅要以扎实的功底在“横平竖直”的习书道路上勤学苦练,更要以此为基础追求“险绝”,以锻造书艺的个性与创新,饱览书艺世界的无限风光。  相似文献   

18.
孙过庭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变易思想,在《书谱》的书家论中,从书家性格、心态、年龄与书风等三个层面,深入地分析了书法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而为盛唐书家张扬艺术个性,形成浪漫主义的书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友谊     
~~友谊@孙建民 @潘振声~~  相似文献   

20.
名落孙山     
[拼音]ming luo sun shan 【出处】吴人孙山,滑稽篷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宋&#183;范公偁《过庭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