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叙说师从李学勤先生读书经历和体会,着重阐述了李学勤先生一贯倡导的建立"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这一学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应当以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和发展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时间上来讲,由夏商周三代上推到五帝时代,下沿秦汉王朝;从地域上来说,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向外扩展到不同的区域范围。这一阶段的历史,实际上恰好与我们常说的中国早期国家阶段相当。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分野与形式问题;二是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政体与国体的问题;三是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叙说师从李学勤先生读书经历和体会,着重闸述了李学勤先生一贯倡导的建立“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这一学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应当以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和发展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时间上来讲,由夏商周三代上摊到五帝时代,下沿秦汉王朝;从地域上来说,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向外扩展到不同的区域范围。这一阶段的历史,实际上恰好与我们常说的中国早期国家阶段相当。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分野与形式问题;二是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政体与国体的问题;三是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学勤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历史文献学家,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著述宏富,桃李满天下,享誉海内外。为了便于读者的学习与研究,我们初编《李学勤学术年谱》,以飨大家。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李学勤先生多年以来耕耘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李学勤先生的相关成就做了一个简要的总结,并分析其治学的方法与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李学勤先生多年以来耕耘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李学勤先生的相关成就做了一个简要的总结,并分析其治学的方法与特色。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李学勤先生多年以来耕耘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李学勤先生的相关成就做了一个简要的总结,并分析其治学的方法与特色。  相似文献   

7.
《邯郸师专学报》2013,(3):F0002-F0002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李学勤先生、徐维莹女士伉俪80华诞庆典于6月17-18日在北京西郊宾馆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和庆典仪式。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等为首届“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获奖者颁奖。我校校长马计斌教授、学报编辑部常务副主编康香阁编审应邀出席了这次庆典活动。  相似文献   

8.
李学勤先生的主要学术研究属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他在甲骨学、青铜器、简牍帛书、古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学、学术史、年代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9.
李学勤先生的主要学术研究属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他在甲骨学、青铜器、简牍帛书、古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学、学术史、年代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10.
李学勤先生的主要学术研究属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他在甲骨学、青铜器、简牍帛书、古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学、学术史、年代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李学勤同志应邀于五月十五日至二十五日在我校历史系讲学。李学勤同志以《近年的考古发现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为题,概述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及秦汉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对中国的文明和阶级社会的起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李先生认为,所谓古代文明,从考古学的角度看,主要有三个标志;即金属、文字、城市的产生。但他强调指出,有了这些标志,并不等于进入阶级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根本标志,应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国家机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欣逢我国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徐维莹女士伉俪八十华诞,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办,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秦汉史学会、中国文字学会、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协办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华诞庆典于2013年6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夏朝的国家形式,过去提出的专制集权国家说或城邦联盟说,都存在着一些理论上的缺陷;借鉴德国学者罗曼.赫尔佐克关于世界早期国家形成的另一种理论模式——贵族国家说,深入分析有关夏朝历史的考古和文献资料,可发现夏朝既是一个对本土进行统治的独立的贵族统治单元,又是一个代表中央政权而凌驾于万国之上、以贵族国家作为统治形式并初步具备地方二级制政区体系的早期统一国家。夏朝统一国家的形成,对于中国古代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奴隶制文明孕育于青铜时代。约公元前二十二世纪夏国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文明的形成,商和西周王朝是奴隶制文明完善与发展时期,春秋时代为奴隶制文明向封建社会文明过渡时期。由于我国古代文明是在四周具有自然屏障的地理环境中,以中原地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早熟文明”,几乎没有受外来文明的影响和冲击,因此中国古代奴隶制文明展现出自身独特的风彩。本文拟从三个方面阐述我国古代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问题,是中国先秦史也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乃至世界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中国早期国家形态、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等等重大学术问题,都与这一课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在这一课题研究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沈长云、张渭莲二位教授合作的<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一书便是这一研究领域中富于探索性和颇具学术含量的新作.全书四十余万言,在总结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与形成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堪称这一研究领域最新探索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至今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在这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发展有一个贯彻始终的研究动向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由重视修辞学与美学的密切关系到最终走向语言美学建构的历史嬗变。这一嬗变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本世纪初至1950年,是理论上强调修辞学与美学密切关系并注重从实践上用美学理论对修辞诸问题进行具体论述的时期;第二阶段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是总体上忽视修辞学与美学关系并疏于以美学理论对修辞诸问题进行具体研究的时期;第三阶段从80年代初至今,是理论上与实践上都特别重视修辞学与美学关系并力图建构独立的语言美学框架或体系而终于基本达成目标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世界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开始,一直到公元15世纪末期,其间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阶段。在史学界,往往把世界古代史划分为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世界上古史主要是指人类早期文明历史.主要是指兴起于北非尼罗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世界中古史主要是指从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这一段时期的历史。在这个时期,欧亚文明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有一种偏见,认为东方的文明是古老的,也是停滞的;他在《世纪历史的哲学》中指出:中国历史就是没有发展的历史。这是西方中心论在中国历史问题上诸多错误观点的理论根源之一。由于我国学术界存在着中国史和世界史相互隔绝的情况,搞中国史的不研究外国,搞世界史的不研究中国,长久以来,黑格尔在世界历史范畴内对中国历史的错误观点没有得到清算。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世界古代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林志纯先生提出中西古代文明共同经历了由城邦到帝国的发展两阶段说;吴于廑先生提出世界史是由多而一(即从分散到一体)的过程,其中横向的联系推进了纵向的发展,纵向的发展又转而推进了横向的联系。这些观点说明中西古代历史具有共同规律,这对破除西方中心论有重要意义。不过,同中有没有异?怎样对世界史的统一性作出理论性说明?中国历史有没有变化和发展?刘家和先生在前人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以下观点:比较研究不仅要察同,从异中见同,还要辨异,从同中见异;世界历史是扬弃诸"小一"(国别史)而成"大一"(世界史)的发展过程;中国文明具有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代谢的能力;中国历史经历了发展和变化而表现出连续性的特点,因此而成为世界史有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这些观点是迄今为止中国学者对黑格尔的挑战作出的最有理论意义的回应。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作者有幸跟随李学勤先生学习甲骨文的前后经历,着重阐述了师从李学勤先生进行古文字学习的缘起、过程以及心得体会,以及从中体现出的李先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非凡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并简要介绍了李先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后于甲骨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成就和观点。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作者有幸跟随李学勤先生学习甲骨文的前后经历,着重阐述了师从李学勤先生进行古文字学习的缘起、过程以及心得体会,以及从中体现出的李先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非凡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并简要介绍了李先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后于甲骨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成就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